楊慎華 李巍 李艷文
【摘要】 目的:分析某地區煤礦工人塵肺病的患病現狀、危險因素,提出針對性的防治對策。方法:選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某地區煤礦工人1398例,所有工人均給予職業體檢檢查,統計分析所有工人的臨床資料、塵肺病發病情況。結果:本次調查中,某地區煤礦有36例工人檢出塵肺病,總檢出率為2.58%。掘進場所呼塵平均濃度為(8.84±3.24)mg/m3,總塵平均濃度為(16.87±5.27)mg/m3,塵肺病檢出率為4.40%,均明顯高于采煤場所,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不同工種中,混合工的塵肺病檢出率最高(3.16%),其發病年齡為(37.86±2.82)歲,發病工齡為(14.24±2.02)歲;純采煤工的塵肺病檢出率最低(1.10%),其發病年齡和發病工齡最高,組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該地區塵肺病發病率高,應重點加強煤礦作業場所的環境管理和煤礦工人的健康監護,加大對煤礦工人相關職業自我防護意識及疾病相關知識的宣教,采取科學合理措施,對煤礦工藝進行改革,有效的控制煤礦工人塵肺病的發生。
【關鍵詞】 煤礦工人; 塵肺病; 粉塵危害; 防治對策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pneumoconiosis among coal miners in a certain area, and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Method:1398 cases of mine workers in a given area were selected from September 2015 to September 2016,all the workers were conducted medical examination,the clinical data of all workers and pneumoconiosis disease outbreaks were statistical analysed.Result:In the survey,36 workers were detected had pneumoconiosis disease and the rate was 2.58%,tunneling working face call average concentration of dust was (8.84±3.24) mg/m3,the total average concentration of dust was (16.87±5.27) mg/m3,
pneumoconiosis detection rate was 4.40%,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al face,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Mixed in different type of work,the workers pneumoconiosis detection rate was the highest(3.16%),the onset age was (37.86±2.82) years,service length was (14.24±2.02) year,pure coal pneumoconiosis detection rate was the lowest(1.10%),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Pneumoconiosis incidence is high,the region should focus on strengthening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coal mine workers health,carry out focused education of self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adopt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measures,reform coal technology,control the occurrence of coal workers pneumoconiosis effectively.
【Key words】 Coal miners; Pneumoconiosis; Dust hazar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ountermeasures
First-authors address:Institute of Occupational Medicine of Jiangxi,Nanchang 330006,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07.033
塵肺病是常見的職業病,由長期吸入生產性粉塵(灰塵)引起肺組織彌漫性纖維化(瘢痕)所致,可導致咳嗽、咳痰、胸痛等癥狀,嚴重者威脅患者的生命[1-2]。有研究表明,煤礦工人是塵肺病高發人群之一,其防治關鍵在于對癥治療和消除各種危險因素,故分析其現狀對指導防治對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意義[3-4]。對此,本研究通過對某地區煤礦工人進行塵肺病職業體檢和職業衛生調查,分析其現狀,探討防治對策,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某地區煤礦工人1398例,男710例,女688例;年齡20~58歲,平均(36.89±12.57)歲;接塵年齡21~28歲,平均(23.89±4.57)歲;工齡1~28年,平均(13.67±5.26)年;掘進場所546例,采煤場所852例;純采煤工182例,主采煤工242例,純掘進工128例,主掘進工214例,混合工632例。所有資料均完整且來源真實可靠。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1)納入標準:①男性年齡在18~65歲范圍內,女性年齡在18~60歲范圍內;②無精神病病史或免疫系統、血液系統等嚴重性原發性疾病;③可清晰通過語言、筆錄、行為等方式進行信息傳遞和表達。(2)排除標準:①本次體檢禁忌證者;②拒絕提供完整資料者;③有心、肝、腎等重要器官嚴重性疾病者。
1.3 方法
1.3.1 儀器 粉塵采樣器(FCY-3T 粉塵采樣器)、電子天平(AEL-200電子分析天平),儀器均經計量部門檢定合格。
1.3.2 調查方法 所有工人均給予職業體檢檢查,根據GBZ188-2014《職業健康監護技術規范》有關要求進行在崗期間主要包括內科、五官科常規檢查,后前位X射線高千伏胸片,心電圖,肺功能等檢查(對疑似塵肺病者進行X線胸片檢查),并通過自制調查問卷(主要包括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工作職位、工作場所、入廠年齡、接塵年齡等)進行一般資料收集,之后對所有作業人員所在工作場所進行粉塵采樣和檢測,主要包括企業一般情況、生產工藝流程、職業病危害防護設施、個人防護用品等職業衛生調查,對不完整或不清晰記錄的問卷進行現場補充或剔除。
1.4 觀察指標 統計分析所有工人的塵肺病檢出情況和兩組塵肺病患者接塵、發病年齡和發病工齡情況,其中塵肺病診斷標準參照《職業病防治法》和《塵肺病的診斷標準》,即X線胸片顯示有大陰影出現,其長徑不小于20 mm,短徑不小于10 mm為Ⅲ期;有總體密集度2級的小陰影,分布范圍≥4個肺區或有總體密集度3級的小陰影為Ⅱ期;有總體密集度1級的小陰影,分布范圍2~3個肺區為Ⅰ期,有總體密集但表現尚不夠1級診斷為疑似患病[5]。
1.5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20.0統計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 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不同工作場所的呼塵和總塵平均濃度及塵肺病檢出情況比較 掘進場所塵肺病24例(4.40%),采煤場所塵肺病為12例(1.41%),兩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字2=11.835,P<0.05)。掘進場所的呼塵平均濃度、總塵平均濃度均明顯高于采煤場所,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兩個工作場所的檢測點合格率基本相同,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不同工種的塵肺病檢出、接塵和發病年齡及發病工齡比較 混合工的塵肺病檢出率最高(3.16%),純采煤工的塵肺病檢出率最低(1.10%),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不同工種的接塵年齡基本相同,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3.1 某地區煤礦工人塵肺病患病的現狀及危險因素 塵肺病是常見的潛伏期較長的慢性職業病之一,煤礦工人長期吸入的粉塵潴留在肺內難以清除,離崗后仍具有較高的發病風險,故如何消除其危險因素對防治該疾病的發生具有重要的價值[6-7]。
3.1.1 粉塵濃度是高危因素之一 粉塵濃度是塵肺病發病的高危因素之一,人體自身雖具有清潔體內粉塵的功能,但在高濃度粉塵工作環境下,粉塵不可被有效清理,從而增加并發的風險[8-10]。由表1可以看出,煤礦工人呼塵和總塵平均濃度與其塵肺病檢出率呈正相關。蔣勝蘭等[11]研究也表明,塵肺病的發病率因粉塵的濃度、防護設施、種類等因素的差異而不同。
3.1.2 工作層面決定粉塵粒子大小及危害程度 本次調查研究結果顯示,掘進工作面的呼塵和總塵平均濃度及塵肺病檢出率明顯高于采煤工作面,這可能是由于采煤過程中煤炭的粉碎度較低,其產生的粉塵粒子較大且分散度也較小,很快即可墜落至地面,被人體吸入的機會少;但在掘進過程中,可能由于其粉碎程度大、分散度大,易使粉塵粒子在空氣中漂浮較長的時間,增加被人體吸入的風險[12]。
3.1.3 工種不同,危險程度不一 由表2可以得知,在不同工種中,混合工的塵肺病檢出率最高(3.16%),純采煤工的塵肺病檢出率最低(1.10%),表明混合工是煤工塵肺防治工作的重點人群。這可能是由于該工種長期駐點于礦井和掘進巷道之間,長期在通風條件較差的井下工作,易使其吸入的粉塵量更多,肺部的粉塵積聚速度也越快,導致其更早、更快病發[13-14]。
3.2 塵肺病防治對策
3.2.1 加強教育 (1)宣傳法律法規,為勞動者提供健康保障,用人單位應履行職業衛生管理義務,加強工人職業衛生教育培訓,建立職業健康監護檔案;(2)宣傳塵肺病知識,加強粉塵作業勞動者職業培訓,宣傳和講解“除塵”“防塵”,提高工人自我防護意識和維權意識,指導個體有效掌握防護用品的佩戴和監管。
3.2.2 健康防護 塵肺病發生后,容易合并呼吸系統相關并發癥,如呼吸系統感染、氣胸、肺結核、肺心病(以感染為主)等,造成肺功能不同程度的損傷,威脅煤礦工人的健康安全和壽命[15-17]。因此,應定期了解工人的患病現狀及趨勢,組織工人行X線等健康檢查項目,及時給予對癥處理,預防疾病惡化,“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18]。領導部門應加強煤礦工人作業場所環境的清潔工作和衛生監督,嚴格落實煤礦工人在崗前、在崗時以及離崗后的健康檢查。
3.2.3 工藝改革 工藝改革、設備更新,是消除粉塵危害的主要途徑[19]。具體措施如下:(1)加強工作場所通風,通過一定量的風速和風流,可將以氣溶膠形態懸浮呼吸性粉塵稀釋或帶離作業場所,從而有效減少呼吸性粉塵濃度;(2)加強防塵產生的處理和管理,應對防塵用水做凈化處理,使水質達到國家標準,對綜采工作面實施煤體注水,每隔30 m施工一個注水孔、240 t/100 m注水量,對輸水管路進行噴塑等特殊處理,完善礦井灑水防塵管路系統;(3)強化作業產塵點治理,炮掘工作面安裝高壓遠程噴霧和放炮自動噴霧、采煤機前后滾筒安裝負壓二次降塵器、支架安裝追機遙控自動噴霧、綜掘工作面使用綜掘機除塵系統等,同時在礦井主要進風巷安裝自動凈化水幕和旋轉噴霧、在大巷安裝噴淋系統和地噴水幕、皮帶落煤點安裝封閉防塵罩等,以實現快速高效降塵目的[20]。
此外,還可以取得相關公益機構的幫助,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力量,加大企業在防治措施上的執行力度和自覺性,從而達到有效控制煤礦工人塵肺病發生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張麗江,劉軍,路寶利,等.粉塵作業人員診斷為觀察對象后隨訪情況調查[J].中國職業醫學,2014,41(1):113-114.
[2]唐華.痰熱清注射液治療煤工塵肺病合并肺部感染療效觀察[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5,26(9):2083-2084.
[3]高磊,李爽,陳星,等.2015年天津市河東區重點職業病職業健康風險評估[J].職業與健康,2016,32(18):2478-2480,2484.
[4]李小萍,麥志丹,梁啟榮,等.錫冶煉工粉塵職業危害調查[J].中國工業醫學雜志,2013,26(4):246-249.
[5]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GBZ 70-2009塵肺病診斷標準[S].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
[6]秦克江,葉紹色,王力珩,等.廣西省粉塵作業者職業健康檢查塵肺病漏診分析[J].環境與職業醫學,2015,32(4):347-350.
[7]常杰,杭小平,魏彩娥,等.塵肺病相關致病因素及防治對策的調查研究[J].中國衛生工程學,2008,7(1):50-51.
[8]周旋,殷紅,陳海蓮,等.1367例粉塵作業人員塵肺病現況調查[J].中華勞動衛生職業病雜志,2014,32(10):752-753.
[9]許海濤,夏雪,張少華,等.萊蕪市某礦13年間煤炭產量、粉塵濃度與塵肺病關系[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07,10(1):94-95.
[10]曲艷芳,金杰,溫吉慶.大連市歷年粉塵濃度變化與塵肺發病情況分析[J].中國工業醫學雜志,2001,14(5):314-316.
[11]蔣勝蘭,臧永志,蔣宇.煤礦煤工塵肺發病特征及防控措施的探討[J].中外醫學研究,2016,14(12):152-153.
[12]蘇楠,張國勇,馬二強,等.綜合防塵系統在綜掘工作面的應用[J].中州煤炭,2016,38(12):35-38,68.
[13]趙智慧.某煤礦114例不同工種塵肺病例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09,25(6):659-660.
[14]張建芳,孫治平,奚定虎,等.年齡、工種及接塵工齡對煤工塵肺肺部感染的影響[J].職業與健康,2007,23(20):1807-1809.
[15]范紅敏,袁聚祥,徐應軍,等.某礦業集團1107例塵肺患者合并結核調查[J].中國職業醫學,2007,34(5):386-388.
[16]韓靜茵,王淑娟,賈仰民,等.塵肺合并肺部感染者高敏C反應蛋白與肺動脈壓相關性的研究[J].浙江預防醫學,2014,26(11):1093-1095.
[17]金莉華,王璟璠.72例塵肺患者并發肺心病情況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6,54(17):84-86.
[18]蒲新明,白鷗.塵肺病防治的研究概況[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09,12(9):1464-1466.
[19]潘海瑛,施衛興,湯葉花,等.2000-2014年上海市奉賢區塵肺病發病情況[J].職業與健康,2015,31(15):2040-2043.
[20]戴春.中國塵肺病群體救助模式分析[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16,34(1):90-96.
(收稿日期:2017-01-17) (本文編輯:周亞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