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金飛
摘要:新課程指導下的小學英語課堂是民主、開放、充滿生機的課堂,所以教師應用變化的、動態的、生成的觀點來看待課堂教學,還得不斷充實自己來促進課堂有效生成。本文結合小學英語課堂實例,通過個案解讀,探索了如何把握好預設和生成的關系,使英語課堂在預設與生成的融合中放出異彩。
關鍵詞:英語課堂;充分預設;關注生成
中圖分類號:G6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04-042-1
一、教學案例
6A Unit 1 Public Signs中的E Read and match是由“公共標志”而延伸出來的一個頗具幽默感的小故事,目的是為了訓練學生的朗讀和閱讀理解能力。我第一次教學該版塊時感覺不是很好,類似于一般的短文學習,沒有體現出“幽默”之處。與其他老師交換意見之后,我對教案作了調整,果然教室里“樂”翻了天,學生輕而易舉地就學會了,教學過程如下:
(預設部分)
1. Selfteaching
Look, read and understand the story.
Listen to the story.
2. Ask, answer and learn(結合圖片和故事內容)
T: Whos the man in the story?
S: Hes Mr Smith.
T: What is Mr Smith doing in the park?
S: Hes walking / taking a walk. (板書:take a walk)
T: Suddenly, what does he see on the grass?
S: He sees a tenyuan note. (板書:a tenyuan note)
……
T: Yahh... First Mr Smith picks a tenyuan note on the grass, but then he is fined ten yuan. Ten minus ten is zero. What a pity?。o可奈何的樣子)
S:(發出了笑聲:通過查字典、聽錄音等準備工作,加上老師在動作、語句上的引導,在理解故事的基礎上已感受到了“幽默”。)
(生成部分)
3. Free talk
T: If you are Mr Smith, will you pick up the tenyuan note? Why?
S: No. Because I get no money. (教育:應該撿起來,愛護人民幣)/ Yes. Because if the park keeper doesnt see me, I can get ten yuan. / Yes. Because I can run away.(陳楊棟回答,全班同學大笑)
T: (笑著問)Is it good?
S: No. We should give it to the park keeper.
T: If you see a tenyuan note on the grass, will you pick it up? Why?
S: Yes! (幾乎是異口同聲) I can get ninety yuan.(樂翻了天,好似真的撿到錢了)
T: Then what will you do?
S: Find the owner. / Give it to our teacher. / Buy some things...
(回到預設)
4. Show some phrases
(如果在引出時教,會破壞故事的完整性,故單獨出示)
5. Read and act
(有幾組同學對故事內容作了適當調整)
二、個案解讀
1.預設是生成的前提。傳統的課堂教學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教師有充分的預設,他們通過自己豐富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機智來引導學生進入自己的預設,從而達到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目的。同樣我們現在為完成一堂成功的課堂教學,在課前要進行精心的醞釀,每一個環節都考慮得十分周到,無非也是在做更為精細的預設??梢?,課堂教學預設相當重要,好的預設并不一定能產生生成,但生成必然有一個好的預設作基礎。以我的理解,預設內涵相當豐富,有對教材教學設計的預設,有專業、業務知識的準備和存儲,還有對學生的熟悉和了解……
課前預設得越充分、到位,越容易產生意想不到的“精彩”,給人以意猶未盡之感。當然,課堂教學是千變萬化的,再好的預設也不可能預見課堂上可能出現的所有情況,有時我們都會突然遭遇,并且是和預設相距甚遠的生成,這就需要我們平時積累厚實的教學功底了。
2.學生的主體性是生成的保證。就課堂教學而言,課堂生成是顯示學生探究悟性、思維靈性、豐滿人性的獨特學習生命動態的真實反映,是學生自覺凸現課堂主體地位的有力例證。在課堂教學雙邊參與的動態過程中,師生之間處于一種平等互動的關系,因此,作為教師理應尊重并珍視鮮活靈動的課堂生成,把它作為推進課堂進程的重要資源。課堂上的“教學靈感”——現場生成往往來自于學生活動,它與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是分不開的,面對課堂現場中超越預設、鮮活豐富的即時生成,要盡量把發展的空間讓給學生。由于受到年齡和知識水平的限制,對于學生生成的富有創意但陳述不清的信息資源,教師應采用語言補充、直觀輔助、重點強調等方式讓全班學生清晰地感受這一生成性資源的優勢所在。
3.教師要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課堂教學具有極強的現場性。面對富有價值的生成資源,教師不應拘泥于預設的教學過程,而應獨具慧眼,將“弱性靈活的成分、始料未及的信息”等生成性資源即時捕捉并合理納入課堂臨場設計的范疇之中,從而真正讓課堂教學呈現出靈動的生機和跳躍的活力。具體地說,教學的流程可以在生成中即時“變奏”,預設的目標可以在生成中合理“升降”,環節的推進可以在生成中適時“增刪”……使課堂教學的既定目標能夠更加有效而深層地完成。
[參考文獻]
[1]葉瀾.讓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教育參考,1997(04).
[2]李祎.新課程課堂教學:從彈性預設到動態生成.當代教育學,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