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有所成,必是學有所成;學有所成,必是讀有所得。讀書,是獲取信息、增長知識、陶冶性情、培養和提升思維能力最直接有效的辦法。每一個讀書人,都能從書籍中汲取生命必需的養分。對軍人來說,更是如此。
軍人讀書有鮮明的特征,軍人讀書更加多元。撥開戰爭迷霧,需要豐富的信息儲備,軍人知識的總量和存量,直接決定了復雜情況下解決問題的質量。軍人讀書的目的性更強,需要緊盯戰爭的制勝機理,補全知識體系的短板和漏洞。軍人要把訓練中的狠勁、韌勁用在讀書學習上,才會有更大的收獲。
也正因為如此,讀書學習的效果,最容易在軍人身上凸顯。岳飛因為采用了先進的撒星陣,才能以步兵對抗金兵的“拐子馬”;愷撒大帝因為掌握了最新的修橋法,才能連夜渡河追擊敵人。孫臏圍魏救趙,用的是數學上的統籌法;諸葛亮研制“木牛流馬”,源于他懂得機械原理;韓信能“置之死地而后生”,在于其辯證的思維。
在和平環境下,書桌是軍人的另一個“戰場”,知識是軍人的另一種“武器”,讀不讀書,是“戰略差距”。金一南將軍以初中畢業的學歷參軍入伍,但是他在擔任圖書館管理員期間,熟讀中外兵書典籍,為后來對黨史軍史的研究打下深厚基礎,成為享譽中外的著名學者。原二炮高級工程師李魁彩,完全靠自學完成了大學課程并獲得證書,成為導彈發射的專家,三次榮獲國家和軍隊科技進步獎。可以說,讀書沒有起點高低之分,沒有天賦高低之別,短時間內看不出差別,長期堅持下去,必有集腋成裘之效。優秀的軍人,都有共同的讀書屬性,每前進一寸,都有一寸的歡喜。
在全國方興未艾的讀書熱潮中,軍人應該成為“排頭兵”。軍人的執著、自律、堅毅精神,不但是廣大群眾點贊的榮耀光環,也是讀書學習不可或缺的優秀品質。原北京戰區軍士長賈元友為了研究新型裝備使用方法,寫下6萬多字的實用教材,帶出特級、一級專業技術骨干22人;海軍大連艦艇學院教授方永剛研究黨的創新理論,寫下30多萬字的讀書筆記,在全國高校講課100多場,有力傳播了黨的聲音。這種“軍墾式”讀書勁頭,為全社會的讀書風氣增添了“血性”的一頁。
可以說,一名軍人讀書習慣的養成,看起來是個人的事情,實則關系國家和軍隊建設的大局。每一名軍人的政治素質、軍事素質、文化素質、心理素質如何,對戰斗力生成都有特別重要的意義。面對風起云涌的世界軍事變革,波瀾壯闊的國防和軍隊改革,唯有堅持讀書加強學習,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適應深化改革對軍事人才的要求。廣大官兵要廣泛閱讀、認真思考,持之以恒地堅持、有針對性地運用,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打贏能力。
(摘自《學習時報》)
你是否曾經有過這樣的經歷:某一天下午,你情緒低落,當有人突然說“我們出去吧”,你的情緒就高昂起來?這是因為你改變了你的注意力,是這種改變使你的心情豁然開朗。
現在就改變你的注意力的方向吧!你緊張不安,是因為周五之前必須完成一個大項目。周六,你打算和朋友一起去購物。那么,請從“周五的工作負荷”迅速轉向“周六的娛樂”。
訓練一下這個技巧:將自己的心態從焦慮消極、逃避問題轉變為積極樂觀、解決問題。如果你害怕坐飛機,那么當飛機起飛或者著陸時,請將注意力集中在機場周圍的路燈或者道路的樣式上。在飛行的過程中,就想陸地上的一些活動,以此來分散注意力。
談談軍人讀書
☉崔洪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