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珍 石瑞祥
摘 要 在知識經濟和終身教育的背景下,繼續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依托繼續教育這個平臺,高校和企業作為培養人才的重要場所和繼續教育的主要對象,校企合作成為繼續教育的發展趨勢,但在雙方之間的聯系日益緊密的同時,出現的問題也愈發明顯。本文分析了高校與企業合作開展繼續教育存在的問題,并結合繼續教育對象的特點和校企雙方的資源優勢,提出了高校與企業合作開展繼續教育的策略。
關鍵詞 高校 企業 繼續教育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12.003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knowledge economy and lifelong education, continuing education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Relying on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platform, universities and enterprises as the main object of an important place to train talents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has become the trend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but in 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the increasingly close links at the same time, the problems become more and more obviou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enterprise cooperation,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terprise and education object to the advantage of both,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y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enterprise cooperation.
Keywords college; enterprise; continuing education; strategy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提出:“大力發展教育培訓服務,統籌擴大繼續教育資源”。①為了應對教育環境的變化,高校和企業都經歷了不同的轉變,企業紛紛提高職工素質,高校則不斷增強其繼續教育職能。由此,高校與企業被緊密地聯系在了一起,并以優勢互補和互利共贏為基礎,以人才培養和實力提升為目的,校企合作開展繼續教育。高校和企業合作開展繼續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開展過程中也出現了眾多問題,使得繼續教育的質量大打折扣,所以分析存在的問題并找出應對策略是亟待解決的難題。
1 高校與企業合作開展繼續教育存在的問題
(1)共育人才的觀念不強。高校對繼續教育的開展有著很高的積極性,但是由于找不到切入點和落腳點,所以很多時候高校只能被動地等待企業上門,尋找合作的主動性不強。對于企業來講,很多企業對職工繼續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并不重視企業的職工培訓。企業的管理人員往往只重視短期利益而忽視企業的長遠發展,根本不關注職工在終身學習上的利益訴求。所以,高校與企業在合作開展繼續教育方面還未形成一個良好的氛圍,共育人才的觀念不強。
(2)繼續教育內容陳舊。目前,我國繼續教育的課程體系尚不完善,還沒有專門為企業實際需求設計的教材,高校繼續教育采用的多為本科專業使用的教材,因此會導致這樣的情況出現:開設的課程與企業的實際需要不一致,課程內容缺乏前沿性和實效性;由于課程不符合學員的需求使得學員的學習積極性受挫,不能達到預期的培訓效果;繼續教育跟不上行業發展,表現出明顯的遲滯現象。
(3)繼續教育的針對性不強。高校繼續教育面向的教育對象是企業的在職人員,這一人群具有流動性大、層次多、差異性明顯等特點,有著不同于本科等其他教育對象的特殊性,可是這一特殊性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企業學員接受繼續教育的目的性比較明顯,為的都是希望通過培訓能夠對他們的工作有所幫助,但是從繼續教育的開展情況來看,“無論從教育對象上,還是從教育教學方式上均不加區分”,②也就是說繼續教育的針對性不強,既不能保證高校本身的特色,也不能滿足企業需要。
(4)“雙師型”教師隊伍缺乏。目前,高校從事繼續教育的教師并沒有經過特殊的培訓,他們大多數不了解繼續教育的特殊性,有的教師還是按照本科生的教學模式培養學員,完全不考慮成人學習的特點,使得很多學員對培訓提不起興趣。還有一部分教師只懂理論知識不懂實踐操作,學員可能更想學到的是如何解決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和一些前沿性的技術知識和方法,由于缺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雙師型”教師隊伍,這就造成了企業學員期望與高校供給出現矛盾的局面。
(5)繼續教育經費保障制度不健全。一方面,“企業作為個體經濟單位,在市場運行中要注重經濟效率與效益”, ③所以,回報多少是企業投入多少或者是否投入的前提條件。很多企業本身經營規模小、運營資金少,考慮到培訓的成本與收益率較低或者短期的回報較少甚至可能得不到回報,致使很多企業不愿承擔培訓的風險。另一方面,高校對繼續教育的資金投入也相對短缺,由于高校在開展繼續教育上也有其利益訴求,所以就不得不測算開展繼續教育的成本問題。此外,國家對校企合作開展繼續教育經費投入不足,沒有對高校和企業合作形成強烈的激勵和促進作用。
(6)繼續教育質量保障體系不完善。首先,經費投入不足直接制約校企合作繼續教育的開展。其次,教師是唯一直接參與到繼續教育中與學員產生零距離互動的教育主體,教師的素質直接影響學員的培訓效果,目前我國繼續教育的師資力量不足已成為一種共識。再次,繼續教育監督體系極不完善,教師應付了事、課堂混亂現象時有發生,培訓的形式感較強。此外,高校在培訓后期缺乏對企業的跟蹤監控措施,企業也未能及時向高校提供反饋建議。最后,繼續教育的考核評價體系也存在較大問題,從對學員到教師再到繼續教育管理人員等都缺乏科學的考評措施,這不僅影響了他們學習和工作的積極性,更影響了繼續教育的質量。
2 高校與企業合作開展繼續教育的策略
2.1 全面統籌完善繼續教育管理
高校和企業要開展繼續教育合作,明晰責權是重要保障。高校和企業是一種合作關系,合作的目的雖然一致,權責卻有所差異,如根據校企雙方的優勢,學??梢载撠熇^續教育的理論培訓任務,企業主要負責繼續教育的實踐培訓任務,校企只有分工明確才能保證良好的繼續教育合作效果。
2.2 建立基于資源共享的校企共育人才機制
首先,樹立共育人才的觀念。當今企業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為企業未來的發展培養和儲備先進人才是每個企業管理人都應該具有的意識,同樣地,高校是傳播文化的重要場所,肩負著培養人才的重要使命,所以,高校和企業都應該樹立共育人才的觀念,提高繼續教育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積極探索校企合作繼續教育機制。
其次,互通資訊及同享信息資源。校企之間溝通不暢,雙方的信息不能及時被對方獲知就會造成許多合作障礙,所以,在合作之前,雙方要對彼此的需求做一個廣泛的調研為合作打下基礎。在合作伊始,雙方要對彼此的實際情況展開詳細的討論,以便有的放矢地開展工作。在合作過程中,要針對繼續教育的開展情況,通過教師、學生以及監督人員等了解、反饋信息并及時做出調整。合作結束之后,雙方要對合作進行整體的評估交流,為促進進一步的合作做準備。此外,溝通平臺和溝通方式也要多樣化、便捷化,例如網絡平臺、座談會、跟蹤調查等方式。
再次,共用教學設施和共建實訓基地。高校以培養理論型人才為特長,高校的培訓基地在理論教學上具有明顯優勢;而企業的生產基地側重在生產設備和實踐環境上存在較大優勢。在為企業培養具有理論知識和實踐技巧的優秀人才這一共同目標驅動下,高校和企業可以發揮各自優勢聯合建設實訓基地,共享教學設施,這樣不僅使得雙方的資源得到充分利用,還能避免教學設施的重復建設,節省雙方的經費投入。
最后,合力打造“雙師型”師資隊伍。高校的教師大多都具有較高水平的理論知識,但在實踐操作上的素質卻有所欠缺,而企業正相反,企業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培養了一批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家,恰好彌補了高校教師在實踐教學上的不足,據此,高校和企業可以整合雙方教師資源合力優化師資力量,通過發揮校企各自師資優勢合理打造以高校理論教師和企業實踐專家相結合的“雙師型”師資隊伍。
2.3 建立完善的繼續教育質量保障體系
第一,建立高校、企業、學員三方分擔的經費保障制度。經費是高校和企業合作開展繼續教育的必要前提,高校應本著為社會培養優秀人才的職能重視對繼續教育的投入。企業要強化人才培養在企業競爭中的重要地位,積極組織企業相關技術和管理人員參加繼續教育培訓,并鼓勵職工單獨進行企業安排之外的培訓,這樣企業培訓經費短缺和員工繼續教育的問題就都得到了解決。
第二,更新教學內容和建立針對性強的培訓體系。高校在制定繼續教育的目標時要根據企業的實際需要制定教學計劃,在選用教材方面,應在調查企業生產實踐需要的基礎上高校和企業共同自主編訂教材,更貼合實際的教材不僅能解決他們在生產實踐中遇到的問題,還能提高學員的學習興趣,從而保證了繼續教育培訓效果。此外,高校應加強對已有教師的技能培訓,通過讓他們深入企業學習掌握相關的實踐技能,另外,要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探索和選用更適合成人學習的教學方法,如互動交流、現場教學等方式。
第三,構建“雙管齊下”的監督體系。繼續教育培訓的質量離不開有效的監督,培訓開展過程中以及培訓后期的效果都需要進行中長期的監控和跟蹤調查。在培訓過程中,高校和企業可以聯合成立督查小組通過對教師、學生主觀感受、課堂教學狀態、管理人員等進行實時監督,校企也可以互派人員對雙方的理論和實踐基地進行跟蹤調查,及時了解學員的學習狀態并針對出現的問題適當調整和更新教學策略。為了保證長久的合作,在培訓結束之后,高校應該安排專業人員深入到企業中考察培訓的效果,分析出現的問題并積極與企業交換意見,雙方協商討論解決的辦法。
第四,建立全方位的考核評價體系。高校必須建立起科學有效的考核評價體系,通過對學員、教師、管理人員等的考核來評價高校整個繼續教育培訓過程的實施效果。首先,對學員的考核可以分成理論和實踐兩個部分來完成,一是通過理論知識的考試和在實踐基地的操作考查給學員一個理論上的評定,二是通過培訓后期到企業考察學員工作的實際情況,由企業結合高校給出的理論成績做出最終的考核判定。其次,對教師的考核可以從科研、學員評教、課堂教學情況等方面展開。再次,對繼續教育管理人員的考核,可以從高校和企業抽調部分專家對參與繼續教育的計劃、組織、監督等方面的管理人員進行評價。最后,通過以上幾方面的考量從多角度、全方位綜合評價高校繼續教育的效果。
注釋
①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Z].2010.
② 宋巖麗.淺談高職院校與企業合作進行繼續教育的問題與對策[J].職業教育,2010(1).
③ 李光.普通高校繼續教育校企合作研究[J].河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