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秀云?ばせ?英?オ?


園林工程概預算是一門理論與實踐并重的綜合性較強的課程,也是高職院校園林工程與建筑工程及其相關專業的主干專業課程,其目的就是培養學生全面掌握園林工程項目全過程的預算能力,例如:掌握工程項目預算的原理、步驟以及程序等。作為為社會培養技能型人才的高校,此課程開設的效果如何直接關系到畢業生步入社會后被認可的程度以及提升空間的大小。因此,學校要緊跟社會市場的實際需要步伐不斷加強課程改革更新。
園林工程概預算是在園林工程以及建筑工程的配套建設過程中,根據不同設計階段的設計文件的具體內容和有關定額、指標及取費標準,預先計算和確定建設項目的全部工程費用的技術經濟文件,是工程建設的指示性文件,課程內容的設置包括工程概預算,工程招投標及工程施工與組織設計等模塊。預算的準確與否關系到項目的成敗,所以園林工程概預算課程教學效果起著關鍵作用。
一、企業對畢業生的評價現狀
根據筆者走訪一些用人單位的調查結果顯示:相關企業對目前應屆畢業生的概預算能力普遍認可度不高,很多應屆畢業生到單位之后無從下手,所學知識嚴重滯后于企業實際需要。知識明顯存在漏洞,實踐能力較差,大型項目面前束手無策,不能很快融入企業角色之中。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除了畢業生自身的因素之外,主要的還是學校此門課程教育存在問題。
二、園林概預算課程教學現狀
(1)教學形式單一,跟不上市場需求走向。以理論講授為主,缺乏項目實踐演練,練習也是以書上例題為主,沒有接觸社會實踐項目,對實際中招投標和遇到的問題不能領會。例如在統計道路土方量時學生應該去現場踏勘,計算面積時是否該包含到路牙的位置等沒有經歷過現場實踐的學生難以作出判斷。
(2)教材更新較慢,教學內容滯后。此課程的教材種類不多,一些院校多年來一直沿用老教材,園林造價領域一直在根據實際需要不斷地修訂計價計量標準,不同省市編制的定額各有差異,且總是在市場價格之后編制。園林概預算的教材相對于計價等標準出臺速度更慢些。所采用案例也有一定的時效性。所以要求教材不斷跟具市場變化和社會進步實時跟進。
(3)課程體系安排不合理,前后課程之間缺乏融合。園林工程概預算是以園林制圖,景觀設計,園林建筑,園林植物,園林施工等課程為前導課的,一些院校的園林概預算課程無任何前導課的情況下開設,或者是安排時間段不合適。有的在大二上學期就開設,甚至學生連園林工程都包括哪些還沒搞清楚的情況下學概預算,學生還沒有具備園林工程圖紙識讀和施工組織設計方面的一些基礎知識的情況下做預算等于紙上談兵,嚴重影響了學生的積極性。
(4)缺乏科學的考評激勵機制。以前的考核機制的課堂教學為主,找出一個教材上設計的分部分項工程案例讓學生預算,主要采用平時成績+期末成績的+考勤考核方式,這體現不出學生的學習效果,學好學壞在分數上體現不大。特別是應用力能力無法有效考核,無法完成教學目標。影響學生的興趣。
三、課堂教學改進措施
(1)教學做到與時俱進,突出內容的時效性。課堂教學的手段也不斷地改進,將地方概預算規范及標準引入課堂。在教學中以多媒體和板書相結合,多媒體教學手段為主多播放國內外優秀的施工資料的錄像視頻等激發學生的興趣,改變單調呆板的課堂教學方式。激勵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積極性,使學生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采用情景導入法,項目教學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以便提高教學效果。
(2)制定科學的課程體系, 把預算軟件引入課堂。以市場為導向,制定課程目標和職業定位。構建合理的課程銜接順序,合理分配前導課程和后續課程的科學順序和時間。采用案例教學和體驗式教學等豐富課堂內容。在教學中應立足于培養學生實際動手能力,順應用人單位需求,開設預算軟件課程,增加實踐課程比例,以獲得更多更好的就業機會。
(3)多角度變換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豐富課堂教學形式,多引實踐項目進課堂,變換采用情景教學法,項目教學法等,使實踐貫穿教學的全過程,多進行師生互動,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智力開發,改變課堂氣氛沉悶的現狀,變學生被動為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4)將課程教學與職業資格鑒定結合。所謂的職業資格證書指的是勞動者具有從事某一職業所必備的技能的證明。在職業教育院校實行職業技能鑒定制度,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是構建職業人才培養模式,畢業生水平,落實科教興國戰略的重要標志。將園林造價員等職業資格鑒定的要求與教學過程相結合,可以提高學生就業空間。
(5)加強校企合作,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學校可以派教師到相關企業掛職,同時也可以把企業的具體預算項目引進課堂,讓學生分組的方式親手操練,之后通過討論對不同的方案進行對比,優秀的方案給予適合鼓勵政策,多讓學生到企業里邊親自實踐,也可以聘請企業的專家來校知道教學,相互學習交流,取長補短,達到雙贏的效果。
四、結語
園林工程概預算課程是一門實踐性、時效性、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圍繞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展教學是教育的目標。我們在探索的同時,要不斷跟進市場對學生的需求信息,隨時更新知識體系和教學模式,培養學習思考能力的同時,教師也要不斷學習新知識,總結新經驗,多角度全方位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本文系廣州華立科技職業學院教學研究與改革項目“以就業為導向的建筑景觀一體化校企協同育人模式研究”(項目編號:HLZ041403)成果之一。]
責任編輯朱守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