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蕾
摘 要:莫言是第一個榮獲諾貝爾獎的中國籍作家,是目前為止我國在文學界中獲得的最高獎項。而他的代表作之一《生死疲勞》,講述的是中國農村1950年到2年這五十年中的歷史,全文圍繞著土地和農民間的關系話題,通過生死輪回的全過程,展現出了自我國新中國成立后農民樂觀、堅強的生活面貌。本文針對莫言的《生死疲勞》,論述其中的隱性敘事策略。
關鍵詞:莫言;《生死疲勞》;隱性敘事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06-0-01
莫言是當代文學中的重要作家之一,莫言自研究創作開始,至今已有幾十年的歷史,他的小說風格變化多樣,莫言一直在嘗試著突破自身的局限,不被任何現有的小說形式和風格所約束是莫言所向往和追求的目標。而在《生死疲勞》中就有著他獨特的創作特質,即中國當代文學的特征和發展進程,因此可以說研究和解讀莫言的小說對研究當代文學的發展現狀和趨勢有著重要的作用,因為莫言所經歷的特殊生活經歷和本身所具有的創作特色,讓《生死疲勞》這一小說更加具有豐富的內涵和可闡釋的特性。
一、通過視角描述的隱性敘事
在古老的傳說和童話寓言中就有選擇動物視角來觀察世界并進行故事敘事的方式,不過莫言的《生死疲勞》通過人的靈魂進入動物體內這種獨特的六道輪回方式,將動物作為主要的敘事人物之一,通過這種隱性敘事的方式,將人間的時代變遷和人性的本質清晰得展現了出來,在小說中人的記憶常常會和動物的本能相沖突,因此常常會出現任何動物的視角相互轉換的場景,這也是該小說中作者的一種嘗試和創新。《生死疲勞》中的動物角色每一個都是雄性并且都是族群中的佼佼者甚至是領導者,莫言賦予了動物主角非凡的能力,不僅富有豐富的想象力,能夠隨意進入人界,而且還能聽懂人言、洞察人心。而這些動物能夠具備這些能力作者在前文就做好了鋪墊,如西門驢獲得的比西門鬧還廣闊的視野,西門豬因孟婆湯失效而獲得的上樹、懂人言等技能,以及西門狗所獲得的夜里能看見人所無法看見的能力。
而當人性逐漸被動物的本能所侵蝕的時候,動物主角們又沉迷于簡單的快樂中,只用動物的本能以及旁觀者的角度觀察者人間的百態,通過動物所感知到的場景展現出現實社會的發展狀況,使得所有的敘述更加客觀而冷靜。一般來說,這種隱形敘事的方式有著明顯的局限性,因為小說和其它的媒體如電影、戲劇相比,具有能夠通過文字展現出人物內心活動的優勢。然而小說中卻放棄了這一優勢,而是通過生活中的細節和語言中的內涵將這一空白填滿。如在西門狗中的女主人描寫中,雖然沒有人物的內心活動描寫,作者卻通過狗的視角表現出了人物的動作模式,讓讀者從中體會出人物的混亂、脆弱以及無助,這種隱形的敘事方式可以說是該小說中的亮點之一。
二、通過關系描述的隱性敘事
莫言在通過動物講述人物事件的時候,展現出的是一個和人類眼中完全不同的世界,其中的人和動物的關系也和人們所想象的有著巨大的差異性,兩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如在第六章的“柔情繾綣成佳偶,智勇雙全斗惡狼”這一章中,講述的就是兩頭驢在深夜約會時遇見狼并且勇斗雙狼的過程,給讀者展現出的是完全和人類所知道的世界不同的動物世界。小說中的驢不只是敘事的工具,而是有情感有思想的生物,他們有著和人類平等的地位,而敢愛敢恨的動物間的和諧關系,卻因人類的搶奪而破壞了,人類在這里充分展現出了的貪婪狡猾、自以為是和占有欲。
小說中動物的眼睛就像一面能夠將理性、習俗和規矩等外在物品的過濾境,不會因世俗的偏見而受限,因此它們所敘述的社會面貌是最原生態的,它們眼中的世界極具真實性,是人類所不能夠看見的。甚至可以說作者的敘事方式使得讀者的情感更加偏向于驢,讓讀者隱晦和清晰看見人類迫害動物時的丑陋姿態,將世界的關系顛覆化。
三、通過人稱描述的隱性敘事
在小說中,莫言采用了“我”作為主要的敘事人物之一,尤其是在描述到文革后期養豬的事件時,西門豬將自己作為敘述者和焦點,將主要人物的所見所聞都描述了出來,展現出的情感準確而具有感染力。通過西門豬的自我描述中可以看出,莫言將第一人稱運用自如,仿佛整個世界都真實的發生在讀者的眼前,其中西門豬的獨特能力的描述也是一種人類對自身的反省與反思,而讀者能夠發出這樣的感慨其實都得益于第一人稱的敘事方式,通過豬的見聞,全面的展現出了人間的新鮮,從而彌補了人類自身的片面認識觀念。
作者通過這種第一人稱的敘事方式,創造出了一個動物獨特而人極為瘋狂的世界,在夸張而富有想象力的描述中,不僅將自身的情感抒發了出來,還暗示了當時的社會氛圍,甚至可以說這些夸張的描述都是當時虛偽社會的真實反映。這些光怪陸離的事件都是莫言想要通過敘述者隱蔽展現出來的觀點和態度,也是小說的主題和重要載體。
四、結論
莫言在創作過程中不斷地開拓自我、尋求創新,從創作出了《紅高粱》后,無論是在題材、敘述技巧以及語言風格上,都力求突破原有的規范和約束,在不斷的挑戰自我中尋求和探索出新的創作模式。《生死疲勞》是莫言在新世紀苦心鉆研而創作出來的一部作品,講述了中華兒女在黃土地上艱難生存而展開的一段激烈愛恨情仇故事,在小說中還展現出了一段家族的興衰史和國家的發展進程。
參考文獻:
[1]夏艷艷.論莫言小說的語言修辭與敘事特征[J].芒種,2013(16):68-69.
[2]宋雁超.品讀莫言代表作之《生死疲勞》[J].短篇小說,2013(10):73-74.
[3]張月.淺論《生死疲勞》對文傳統文化的傳承[J].青年文學家,2015(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