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柳紅
【摘要】本文透過真實的案例,闡述教師在進行思想教育時需要掌握的溝通技巧,這些溝通技巧包括氣氛控制技巧、推動技巧、傾聽技巧等,教師運用好這些溝通技巧,有助于學生作出積極的回應,使師生溝通達到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小學生 思想教育 溝通技巧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2A-0057-03
除了完成知識教育,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也是每位教師面臨的常態(tài)化課題。教育教學活動過程也是心理活動過程。這就要求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要增強心理教育意識,能動地發(fā)揮培養(yǎng)學生良好心理素質、開掘心理潛能、預防和治療心理障礙的作用。小學階段是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階段。教師在進行思想教育時,需要掌握一定的溝通技巧,方能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氣氛控制技巧
氣氛控制技巧是有效溝通方法之一。安全而和諧的氣氛,能使學生更愿意與教師溝通,如果溝通雙方彼此猜忌、批評,將使氣氛緊張、沖突,加速彼此心理設防,使溝通中斷或無效。氣氛控制技巧要注意四個要素:聯(lián)合、參與、依賴與覺察。以學生喜愛的事物為出發(fā)點,激發(fā)學生參與溝通的興趣,創(chuàng)造安全的交流情境,提高對方的安全感,細心觀察學生的語言和表情變化,適時接納對方的感受和意見。營造了良好的溝通氣氛,教育效果就會事半功倍。
“小混搭”的倔強
一名四年級的小學生澤珠(化名),已經(jīng)有六年級的高個頭。平時的穿著很特別,總喜歡把體恤衫塞進長褲里,這樣的搭配方式本身是恰當?shù)模墒沁@個學生特別喜歡把褲子拉得高高的,直到胸口,褲襠被繃得緊緊的。看起來身短腿長,比例很不協(xié)調,很不雅觀。原本高大帥氣的樣子卻多了幾分傻氣。詢問了該生的班主任吳老師,孩子為何每天如此打扮?班主任說,已經(jīng)教育了很多很多次了,叫他把衣服放出來或者褲子不要拉太高,可他根本就不聽,一直沒有辦法讓他改變。這個特別的孩子激發(fā)了我的教育興趣,于是在教室里我們有了以下談話。
筆者:澤珠,你為什么把衣服塞進褲子里?你已經(jīng)很高了,褲子為什么還拉這么高?
澤珠:我爸爸說了,這樣肚子就不容易著涼!(邊說邊把褲子拉得更高)
筆者:好辦法哦!(肯定他的做法,拉近彼此的心理距離。)
筆者:你有畫紙嗎?我送你一幅畫吧!(轉移話題,不去關注他的著裝。)
澤珠:有啊!現(xiàn)在畫嗎?畫什么啊?(他很開心、很期待,認真看我畫。)
筆者:這兩套服裝,你更喜歡哪一套?(我畫了兩套服裝,第一套是體恤衫搭配褲子,衣服不塞進褲子里。第二套是衣服塞進褲子里,褲子拉到胸口的高度。讓學生自主選擇,激發(fā)他談話的主動性。)
澤珠:第一套。
筆者:為什么?
澤珠:好看一點吧。
筆者:哇!你真有眼光,看來你的審美能力還是很不錯的呢!老師也喜歡第一套。你知道為什么我們倆都覺得第一套好看嗎?
澤珠:不知道。(很想知道的樣子)
筆者:我們人體的正常比例是自己7個頭的高度,上半身是3個頭的長度,下半身是4個頭的長度。第一套搭配的衣服放出來在腰間,正好是3個頭的高度,所以整個比例是上3下4,看起來就很協(xié)調、美觀。第二套的比例是上2下5,所以看起來就不是很美了。(滲透美學基礎知識,讓學生自己學會判斷和審美。)
澤珠:哦……原來是這樣。
筆者:看看你自己是哪一種呢?(澤珠趕緊把衣服放了出來,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筆者:哇!這樣就好看多了。中午和晚上睡覺的時候再把衣服塞進褲子里,就可以預防肚子著涼啦。(及時表揚,并肯定他原來的做法。)
筆者:好啦!這幅畫畫完了。你要嗎?
澤珠:要的,我要拿回家。
筆者:好的,送你了。
澤珠:謝謝老師。
筆者:不用客氣啦。
這次談話結束后,每天都能看到他的著裝合理搭配,衣服自然地放在了褲子的外面。細品此次談話,我們可以看到,使用氣氛控制技巧,能讓孩子在輕松的聊天氛圍中,從內心感受到老師的真心與關愛,而不是簡單告知與命令,更不是直接的放棄教育,任之發(fā)展。只要老師合理運用溝通技巧,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就能達到預期效果。
二、推動技巧
推動技巧是用來影響他人的行為,使他人的行為逐漸符合我們的議題或目的。有效運用推動技巧,關鍵在于采取明白具體的積極態(tài)度,讓對方在毫不懷疑的情況下接受你的意見,并覺得受到激勵,自覺主動完成任務。推動技巧要注意四個要素:回饋、提議、推論與增強。讓對方了解你對其行為的感受,將自己的意見具體明確地表達出來,使討論具有進展性。整理每次談話內容,并以它為基礎,為討論目的延伸而鎖定下一個目標。利用增強激勵對方的正向行為(符合溝通意圖的行為)來影響他人做你想要他做的事情。
“小懶蟲”思想斗爭記
一天早晨,我和班主任正在給學生分發(fā)早餐,學生吃得津津有味。突然,學生子鍵(化名)出現(xiàn)在了教室門口。班主任無奈地說道:“你每天都遲到,怎么說你都沒用。真是對你無語了。”看著學生睡眼惺忪的樣子,我說:“先吃早餐吧。”
此時我在想:這個學生很特別,是怎樣的家庭教育使得他幾乎每天都遲到呢?于是,我馬上跟班主任了解了該生的大致情況:上半個學期,他基本上天天遲到,總是大家已經(jīng)開始吃早餐才匆匆趕來。班主任也跟該學生家長溝通過多次,家長每次也表示很抱歉,說一定改正,但依然遲到。導致班主任對該學生和家長都無計可施。
看來“小懶蟲”現(xiàn)象主要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家長的問題。于是在教室里我和這名學生有了第一次談話。
筆者:子鍵,今天的早餐你覺得好吃嗎?
子鍵:可以。
筆者:比你媽媽做的好吃嗎?
(子鍵笑笑不回答)
筆者:你平時怎么來學校的呀?
子鍵:媽媽送的。
筆者:走路嗎?
子鍵:媽媽開車。
筆者:開車?那你家離學校很遠吧,所以才會遲到,對嗎?
子鍵:不遠,幾分鐘就到了。
筆者:哦,既然這么近,怎么還遲到了呢?
子鍵:媽媽起不來,我也起不來。
筆者:沒有鬧鈴嗎?
子鍵:媽媽說聽不見。
此時我已明顯感覺到“小懶蟲”現(xiàn)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家長,而且問題比較嚴重,自己的生活習慣不嚴謹,時間觀念太差,對孩子不但沒有起到榜樣引導作用,而且還讓孩子養(yǎng)成了不良的作息習慣。于是,我決定從家長方面施加壓力。談話繼續(xù)進行。
筆者:老師家離學校有十分鐘的路程,你比我離得近哦。
筆者:明天開始,我們看看誰來得早,能按時吃早餐。好嗎?
(子鍵再次笑而不答,繼續(xù)吃著。)
筆者:如果你來得比我晚,我就給你拍張照片,發(fā)到我們班級群里,讓媽媽看看你的表現(xiàn)。記得回去跟媽媽說哦。(班級群是家校交流學生在校學習情況的交流平臺,以表揚學生為主導方向。)
子鍵:哦。(表情稍有緊張,已能感覺到被拍照不是一件好事情。)
筆者:那我們就看明天的表現(xiàn)啦!
子鍵:哦。
筆者:慢慢吃哦!
其實我也不能確定第二天能否見效,因為不確定家長是否會因此而引起重視,畢竟這是每天都遲到的孩子,家長的問題是有多嚴重啊!心里實在沒底。但我相信學生一定會把我的話轉述給他媽媽聽,好期待第二天的結果呀!
次日,我提前來到學校,在辦公室等候,沒有提前進入教室。我在等待鈴聲響起,是想留點時間給子鍵。預備鈴聲一響,我便開始走向教室,心里一直在忐忑:子鍵來沒來?來沒來?……走到教室門口的一剎那,我的眼睛就在尋找子鍵,每個座位都坐滿了學生,子鍵當然也就在啦。好開心!談話成功了!看來他的媽媽也感受到了老師的壓力,為了孩子,不得不調整作息習慣了。
分餐之前,我和班主任都及時表揚子鍵準時到校。隨后,來到子鍵的桌子旁邊,和他一起吃早餐,并進行了第二次談話。
筆者:今天早餐比昨天的好吃些嗎?
子鍵:嗯,好吃。
筆者:今天表現(xiàn)不錯哦,比老師來得早呢!
(子鍵笑而不答)
筆者:今晚回家記得幫老師表揚媽媽哦。(肯定媽媽的表現(xiàn),由兒子提出的表揚,媽媽會更欣慰,更能反省自己的教育行為。)
子鍵:好。(臉上露出了微笑)
筆者:明天早上我會早一點出發(fā),我要來得比你早些,我也想贏。
(子鍵笑而不答)
看得出來,子鍵也想贏。子鍵個性靦腆,話不多,但善于傾聽。第二次談話內容快速簡單,目的明確。
第三天,我提前5分鐘進入教室,很開心地看到子鍵已經(jīng)在座位上了。
連續(xù)三天不遲到,已是很大的轉變與進步!“小懶蟲”的教育并沒有想象中的困難。但是,孩子的成長過程就是一個不斷重復犯錯與重復教育的過程。這需要老師多花時間,進行有針對性的跟蹤教育,合理使用溝通技巧,相信每個孩子都會向善向上發(fā)展。
三、傾聽技巧
傾聽能鼓勵學生傾吐他們的狀況與問題,協(xié)助他們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傾聽技巧是有效影響力的關鍵,而它需要相當?shù)哪托呐c全神貫注。傾聽技巧要注意四個因素,分別是鼓勵、詢問、反應與復述。教師首先要用鼓勵的態(tài)度和話語,促使學生表達心中的意愿,獲得學生更多的信息資料。老師要做出適當?shù)姆磻嬖V學生你在聽,同時確定完全了解學生的意思。適當復述學生的話語,讓學生感覺到你沒有誤解他的意思。
換座位風波
小權(化名)患有輕度的“自閉癥”,每節(jié)課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偶爾也能回神到課堂,認真聽課十來分鐘。但經(jīng)常會突發(fā)性地情緒失控,大喊大叫。因為他的特殊情況,同學們都不愿意和他同桌。一名乖巧的女生與他同桌了兩年,也被他大吼了兩年。現(xiàn)在,連這名女生都不愿意和他同桌了。沒人愿意和他同桌,小權便決定自己一個人坐,自行把座位移到了老師的講臺旁邊,也就是黑板底下,這一坐就是兩個月。小權坐在講臺之上,倒是自得其樂,但嚴重影響了各位老師的正常課堂教學。為此,班主任跟他進行了多次談話,請他坐到同學們當中去,讓他任選一個他喜歡的位置。但他堅決反對,每次進行談話就情緒失控。同時,班主任與小權媽媽也交談過幾次,希望媽媽給小權做做思想工作,但仍無任何效果。
我曾任小權班級的英語教學工作,平時小權很喜歡英語課。班主任找到我,希望我能跟小權談談,讓他坐回到同學當中去。我抱著試試看的心態(tài),找到小權聊了起來。
筆者:你一直坐這兒很久了,要不要換個位置試試看?
小權:不要。(心情很好,但語氣堅定。)
筆者:嗯嗯,好的,不要不要。你在這個位置能看清黑板上的字嗎?
小權:不是很清楚。(抬頭看了看)
筆者:你覺得哪個位置能看得最清楚?(試圖引導他說出自己的想法)
小權:中間那里。(手指向第二三組)
筆者:要不要去試坐看看?
小權:不要!!!我就要坐這里!就要坐這里!(大聲呼喊,情緒開始激動)
筆者:好的,好的,你可以繼續(xù)坐在這里的。(重復他的話語,讓他覺得我跟他的想法是一樣的。在安撫他情緒的同時,發(fā)現(xiàn)他座位的周遭環(huán)境不是很好,有很多班級的雜物。)
筆者:這樣吧,你看你的周圍,有那么多班級的掃把、拖把,還有同學們的雨傘和花球。老師和你一起打掃整理一下,你會坐得舒服些,好不好?
小權:好吧。(同意他坐在原位,主動幫他打掃周圍衛(wèi)生,他的心情平復了許多。)
15分鐘后,有了一塊更寬闊干凈的空間,我順勢把小權的桌椅擺放到了第四小組的第一排:“小權,你來坐第一桌的排頭兵吧。前面這塊空地都是你的地盤。又大又干凈。喜歡嗎?”
小權憨厚地笑了笑,表示喜歡和同意。就這樣,小權坐回了班集體當中,雖然一個人一桌,但能融入班級一起坐,已經(jīng)有了很大的改善。我上課經(jīng)常表揚、鼓勵他,希望能給他自閉的心靈增添一絲陽光。
詢問與傾聽的行為,是用來控制自己不要為了自己的想法一味地去說教他人。尤其是在對方行為退縮、默不作聲或欲言又止的時候,可用詢問行為引出對方真正的想法,及時了解學生的立場、意見和感受。并且積極運用傾聽的方式,來引導學生發(fā)表意見,進而對老師的教育產生好感。從而使學生愿意接受老師的意見,順利達到預期的教育目的。
有效溝通的重點在于它是一種有意義的溝通歷程。老師要擁有自信的態(tài)度,相信自己可以溫和、友善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避免指責、批評與說教。學會體諒溝通對象,包含“體諒對方”與“表達自我”兩方面。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體會學生的感受和需要。巧妙地使用溝通技巧,讓學生明白你的好意,從而作出積極的回應,使師生溝通達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