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凡 單國順 賈天柱
【摘 要】中藥炮制實驗教學側重于實踐,是中藥炮制教學的重要環節,目前在中醫藥大學的炮制實驗往往局限于傳統和簡單的理化實驗,這樣不利于學生綜合全面掌握中藥炮制知識。基于此對中藥炮制的實驗進行教學改革,增設綜合性和開發性實驗,這樣更有利激發學生學習中藥炮制的興趣,培養更全面的中醫藥人才。
【關鍵詞】中藥炮制 實驗教學 炮制實驗改進
中藥炮制是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依據辨證施治的用藥需要、中藥的自身性質以及調劑、制劑的不同需求所采取的一項制藥技術。中藥炮制學科是最具傳統特色的專業學科之一,是中藥有別于天然藥物的重要標志。傳統的中藥材不能直接應用于臨床,必須經過炮制才能使用。中藥材通過炮制可以減低或消除毒性、改變或增強藥效,從而保證臨床用藥的安全有效。中藥炮制學是各中醫藥大學相關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必修課。中藥炮制學課程實踐性很強,實踐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理論教學與科學研究的紐帶。隨著中藥炮制學的不斷發展,各種研究手段的不斷更新以及中藥飲片生產的逐漸規范化,現有的教學內容與形式出現了一些問題,如實驗內容陳舊、實驗方法單一,影響了學生對中藥炮制這一快速發展的傳統技術的正確認識。為此,進行中藥炮制實驗課程的教學內容與模式創新研究,對培養適應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具有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對中藥炮制學教學質量的整體提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綜合性實驗的教學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在中藥炮制的綜合性實驗是在完成了基礎實驗課程的教學之后進行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理論知識和基本的實驗技能。通過常規的實驗教學,將已經掌握了各炮制方法的操作要領和飲片質量檢測手段的方法,并在“系統炮制學”的理論之上,對炮制的前后的各個樣品進行質量檢測,讓學生親自動手,使個子貨制成中藥飲片,并檢測各個階段質量發生的變化,進而從整體把握飲片的生產工序,并了解各個步驟對飲片生產的重要性,最終加深學生對炮制各個環節的印象和綜合知識的運用[1]。
開放性實驗的教學目的主要在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科研素質。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實驗資源和自由空間,并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挑戰性和自主性。中藥炮制學的設計性實驗中,學生制定方案,并分配各小組同學主動提出問題與指導教師反復討論實驗方案的可行性,實驗操作過程中對不熟悉的領域積極請教相關老師進行學習,改善了學生對實驗課被動接受的態度。開設開放性實驗,即要求學生自行設計一種藥材的炮制研究實驗。實驗前讓學生查閱相關醫藥學文獻資料,自行設計實驗,內容可涉及某一藥材不同炮制方法之間化學成分或藥理作用變化的研究;或同一炮制方法不同工藝優化的實驗研究等,最后形成實驗報告。任課教師對報告進行認真批改,發現問題時及時指出并提出修改意見。最后匯總整個班級的報告情況,在課堂上進行重點講解。本教研室通過實行該方法,不僅使學生對炮制實驗研究產生濃厚興趣,還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科研思維與能力[2]。
一、中藥炮制實驗教學的改革
(一)增設中藥炮制綜合性實驗
目前各中醫院校中,所開展的中藥炮制實驗的教學僅是局限在炮炙(單炒、合炒、炙法等)的過程,而其上下游很少涉及,如中前處理中的軟化、凈制和切制以及后期在方劑中的應用均很少涉及,但事實上這些所忽略的炮制工序對飲片所產生的療效均有很大的影響。因此,針對目前炮制實驗的所設項目的情況,發現學生對炮制的觀念僅僅局限在了動火炒制的過程之上,影響了炮制的效果。基于此,我校賈天柱教授所提出的“系統中藥炮制學”炮制理論,得到廣泛認可,所以在原有的基礎實驗進行改革,再加上一門綜合性開放性實驗。這樣讓學生完全掌握在飲片制備全過程的技能,加深學生對炮制技能和飲片制備的全面印象;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擴寬學生的知識面,更重要的是加入這方面的內容可以使得學生上課所學到的知識,能夠得到確實有效的實踐和應用,將理論和實際內容聯系得更加緊密,擺脫了以往理論和實際相脫節的現象,對學生奠基中醫藥基礎知識和拓寬就業渠道都有推進作用。
挑選代表品種作為“系統炮制學”實驗單味藥。以白術為例,以往的實驗課中是指導學生用麩炒炮制麩炒白術,我們現在要求從白術的根莖開始進行炮制,從原藥材—凈制—軟化—干燥—麩炒—成品。強調凈制、切制在炮制中的地位,培養學生系統炮制學的綜合實驗的研究方法。
實驗技術路線如下:
在質量分析將使用高效液相的方法對白術的質量進行評價,通過以上內容對白術飲片的質量進行綜合分析。在每一步的炮制工序后都對其指標性成分進行檢測。這樣檢測各步驟的炮制質量,并進行比較,引起學生對凈制和切制在炮制過程中的重視。同時在方劑的生制品遴選中,也做到了強調炮制對于方劑提高藥效也是很重要的。
(二)增設中藥炮制開放性實驗
設計性實驗的教學目的主要在于培養學生的科研素質和創新能力。通過設計和優選實驗方案,可以分析、總結實驗結果,鍛煉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我們根據現行的實驗內容進行改革,將“炒炭工藝對槐米質量的影響”列為設計性實驗項目。學生通過查閱大量文獻,初步確定影響槐米炭質量的主要工藝因素,設計開放性實驗方案,經指導老師探討和修改后,最終完善實驗方案。實驗結束后,要求學生根據實驗操作中出現的問題,分析實驗成功和失敗的原因。如按照各自的設計方案進行實驗后,有的未在最佳的炮制工藝下進行;有的設計方案一致,但實驗結果卻相差甚遠,這方面可能是學生動手能力的欠缺。我們要求學生從實驗操作到實驗結果進行流程分析,總結出失敗的原因:或是查閱文獻不夠,或是設計實驗參數不合理,或是操作時溫度控制不準確,或是有些同學在測定過程中選擇了不合適的檢測方法,或是在含量測定的過程中基本操作不過關。通過總結,有助于學生更加開放、主動獲取知識并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科研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有著重要作用。
二、中藥炮制實驗教學改革的成效
(一)改變了學生對炮制學科的看法
以往的學生對中藥炮制的實驗認識僅僅停留在炒藥,沒有更多的科技含量,認為只要將藥炒好了,實驗也就做好了。實則不然,對于中藥炮制來說,學生既要掌握傳統的炮制技術,又要學會現在的科學技術手段、評價炮制品的優劣,解析炮制原理,這些都是中藥炮制學生所掌握的技能,都是缺一不可的。只有學生掌握了現代的科研手段才能促進中藥炮制的發展,所以對這種學生認為中藥炮制落后的印象,要極力去糾正。
(二)促進了學生對炮制學科的掌握
開設綜合性和開放性實驗后,學生對中藥炮制的實驗技能的掌握得更加全面。原來的實驗都是老師規定學生做什么,學生才去做什么,這樣不利于學生更全面思考實驗所練習的內容。實驗課改進后,學生在對所要做的實驗內容思考得更加周全,不再盲目地只是跟著老師的示教去操作,而是更主動地去解決問題,進而使學生更加深入地掌握中藥炮制的實驗內容[3]。
(三)培養了學生對炮制學科的興趣
通過新增開放性和綜合性實驗,使學生對中藥炮制從原來的新奇到真正的熱愛,在中藥炮制的課程中有很多的問題是值得學生在課后進行一些小實驗去完成和驗證。經過開放性的實驗的建立,激發了學生對炮制所涉及問題的解決,學生從被動上課聽講,到愿意去參與科研實驗,去解決炮制學科未知的內容,激發了學生對炮制學科的熱愛,更加有利于培養中醫藥的全方面人才。
【參考文獻】
[1]趙翡翠,姜林.中藥炮制學實驗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 新疆中醫藥,2010,28(6):59-60.
[2]殷放宙,李林.關于《中藥炮制學》教學的幾點想法[J].中醫藥導報,2008,14(10):100-101.
[3]史輯,高慧, 鞠成國,等.形成性評價在中藥炮制教學中的應用[J].亞太傳統醫藥,2011,7(5):18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