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冰 任小勇 胡國武
【摘 要】隨著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的發布,中國現代職業教育迎來了發展的春天。高職教師也迎來新的機遇與挑戰。高職教師在新的形勢下,應該具有怎樣的素質才能更好地發展職業教育,是每個高職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高職教師 綜合素質 內涵
最近幾年,高等職業學校不管是在規模上還是質量上都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和提高。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高等職業教育步入了發展的快車道。高職教育的發展離不開高職教師的發展,新的形勢也對教師隊伍的整體綜合素質提出了新的挑戰。高職教師的素質內涵主要體現在思想道德素質、教學能力、專業素質、思辨能力、創新能力、教育教學的研究能力和良好的心理、身體素質等,除此之外,還需要擁有專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能力。
一、高職教師的綜合素質
(一)思想道德素質
教師的思想道德素質體現的是教師的人格等道德因素。教師的道德水平高,會給學生良好的影響。教師的思想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熱愛祖國、熱愛教育事業,就會形成工作中的強大正能量。教師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才能為學生提供良好的精神動力,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具有崇高的道德和理想,從而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要求教師要有清醒的頭腦,認清國內外的形勢。教師要擁護黨的基本路線,用正確的政治思想教育學生,以高度負責任的教學態度影響學生,教師要將這種優秀的思想道德素質體現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之中。
(二) 知識技能素質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我們正處在一個大數據時代,這就對高職教師的知識素質結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職教師必須擁有大量的知識儲備和過硬的專業技能。教師不僅需要精通本學科內的基礎知識,還要拓展知識的廣度,思考如何將自己所教的專業知識運用到實際的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中去,培育思考型、動手型的專業人才。高職教學的重點在于培育學生的操作能力,而不是培育理論研究型人才。所以,高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培育實用性、技術性的多層次人才為主,淡化純理論學習,著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三)教育能力素質
高職教師只有擁有高超的教學技巧,具備較強的教育能力,才能將自身的學識和技術轉化成學生的知識和能力。高職教學內容和教育方法和普通高等教育有所不同,高職教師既要有扎實的書本知識和理論,還要具備駕馭書本知識的教學能力,同時還要有比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既善于理論知識的教學,又善于啟迪和引導學生技能的提高與知識的創新。這也明確要求高職教師要深知課程教學的教育方法。
一要精選教學內容。通過對專業知識的篩選,使教學內容在學生所能接受的范圍內,要依據高職學生學習基礎、思維方式和接受程度選擇適合的教學方式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要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要根據目前學生的特點,改變傳統課堂滿堂灌的模式,采用先進的翻轉課堂、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教師要成為課程的“導演”,讓學生成為“演員”,使學生好學、樂學。三要有信息化教學的能力。在互聯網、大數據時代,教學離不開信息化的手段。教師更要善于利用信息化平臺,多維度地傳播知識,而不僅僅限于傳統課堂之中教學。在高職學生越來越不喜歡理論知識的今天,高職教師要不斷更新教育理念,采取信息化的手段,將教學滲透到學生生活之中,才能實現教與學的協調發展。
(四)創新能力素質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強大驅動力。而創新的根本是人的創新精神。學校要培養創新型人才離不開教師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而我國現在絕大多數教師都是在灌輸式教育模式下培養出來的,其本身就缺乏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因此教師必須有意識地提高自身創新能力。
創新教育源于創新思想。對教師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改變教育觀念,沒有新思路,也就不可能產生對新的教育教學方法的要求。培養創新人才,必須樹立有利于創新人才培養的教育新觀念。因此,教師必須改變陳舊的教育觀念,樹立創新的理念。過去的教育注重教師講授,忽略培養學生的綜合創新能力,使學生文化知識強,考試能力強,但動手能力弱,創新研究能力更弱。教師要時刻鞭策自我,提升自我,使創新成為一種意識,一種思想,滲透在教學中,融化在血液里。教師要不斷學習,掌握創新基本規律,產生創新的意識,形成創新的技能。
(五)實踐能力素質
高職教育的基本特點決定了教師除具有教師的基本教學能力外,還要具備較強的應用能力,它涵蓋了職業崗位必須掌握的專業基礎知識、操作動手能力。高等職業教育的“雙師型”教師要在專業基礎知識、協作能力、職業素養等方面的要求更高,不同于普通的高等教育。高職教師所研究的重點在于應用技術和高新技術,將理論指導下的研究成果快速地轉化成企業的生產力。高職教師要不斷更新專業知識、提高自身修養,緊跟時代的步伐,這樣才具有強大的職業綜合能力,才能適應高職教育不斷向前發展的腳步。
(六)良好的心理素質
心理健康是教師素質的核心要素,是教師整體素質提高和教育教學質量提高的基礎與保證。一個人的身心健康是事業發展、生活幸福的基礎。教師的身心健康不僅關系到個人,更影響學生的人生觀,正如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吉諾特所說:“作為一位教師,他要么是在幫人,要么就是害人。” 教師不僅是對學生傳授知識,更是在塑造學生人格。教師若沒有健康的心理,影響將是整體性的、社會性的、長遠性的,就是在害人子弟。關注教師的身心健康,就是關注整個社會的未來。
二、高等職業學校如何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
高職教師素質的提升,是一項長期性的工作。高等職業學校要做好系統性的規劃,學校領導要以教師的全面發展為出發點,以人為本做綜合設計。過去高職學校更注重教師專業技術、教學能力以及實踐能力的培養,尤其是創新能力的提升,而輕視了教師心理素質、身體素質。在經濟社會轉型的今天,全民創新素質的提高,尤其離不開教師的創新素質的提高作為基礎。教師綜合素質提升不只是安排教師參加幾個培訓班就可以做到的,學校更要注重教育平臺的搭建,制度的完善,自上而下考核的導向性。高職教師本身也應注重自身綜合素質的整體提高,以健康的身心、積極的思想、靈活的教法、先進的育人理念、理實兼備的專業素質去教育學生,從而全方位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張紅丁.強化高職教師綜合素質培養的思考[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3,15(2):11-13.
[2]鄔金.高職教育EGP與ESP的銜接途徑[J].學園,2013(34):6-7.
[3]楊林生,徐丹琦,胡堅達,等.工學結合背景下高職教師專業化發展的若干思考[J].職教通訊,2013(34):6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