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國光
【摘 要】禮儀素養將會影響到一個學生今后的職業生涯,而目前高職院學生的禮儀素養是比較欠缺的。文章從高職院學生的自我因素、家庭影響與教育方式等方面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對策,將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禮儀習慣。
【關鍵詞】高職院學生 禮儀素養 文明
對一個社會來說,禮儀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度、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對于一個人來說,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在當今社會,高職院學生基本禮儀規范、禮儀行為的種種表現,多少反映出高職院校禮儀教育理念的缺失與不完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高職院學生自身的因素
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本原因,高職院校學生禮儀素養方面的種種表現,自身因素是決定性的。高職院校的生源有兩部分:一是中職學校對口升學的學生,二是高考無緣本科的學生。相比較于本科院校的學生,高職院校的學生心理上是有落差的。
(一)高職院學生心理的壓抑、自卑與不平衡
影響中國兩千多年的儒家思想,將“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念深入人心,并且這種思想一直殘留至今。而今天中國的高校教育,層次感相當明顯,并且或多或少影響到學生今后的就業與發展。這樣的社會現實使學生家長及學生本人對高層次的學校頂禮膜拜。相比較而言,高職院校的社會認可度、接受度是比較低的,是被認定為“劣勢”教育。在每一年的招生錄取工作中,各方面的因素決定了高職院校的錄取分數線比較低。由于學生文化功底的不足,他們的學習起點低很多。在高職院校的日常教學中,很多學生覺得教師的授課內容比較難,思維跟不上教師講課的進度,這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入高職院校,學生可能又埋怨自己所處的學習環境與自己理想的大學有差距,而現實又決定他們不得不在高職院校繼續學習與生活,從而一些學生有可能得過且過,并由此而產生壓抑、自卑與不平衡的情緒。這樣的狀態就會使一些高職學生空虛、無聊,進而表現為禮儀素養的缺失與道德的下滑。
(二)高職學生在道德上的“明知故犯”
“不雅”“不道德”“不文明”“不健康”的行為狀態,高職院的學生是明白的、知曉的,但是他們還是“明知故犯”。例如:課堂上,遲到、玩手機、睡覺,一方面耽誤了學習,另一方面是對教師的不尊重,是不禮貌的行為,但是還是有很多學生在課堂上我行我素。公共場所,亂扔垃圾、抽游煙、舉止輕浮,一方面影響了自我形象,另一方面也是有違公共道德,但是還是有很多學生選擇以自我為中心的不雅舉動。雖然他們知曉禮儀的必要性,他們懂得自我修養的重要性,但是他們卻不自覺地選擇了道德上的“明知故犯”。
二、家庭影響與教育方式
我國傳統的禮儀教育,都是以家庭為單位的。父母的待人接物、為人處世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孩子的成長,影響到孩子對于雅俗美丑的評判。目前,我國有些家庭教育呈現出一種“失當的狀態。”
(一)父母受教育程度影響著孩子的日常禮儀素養
一個家庭中,父母的言行舉止、為人處世將會影響著孩子的行為觀念。一般情況下,父母受教育的程度與孩子的綜合禮儀修養狀況成正比。另外還有一部分貧窮家庭或者來自農村家庭的孩子,父母為了生計四處奔波,很難給孩子實實在在的禮儀教化與影響,他們只希望孩子能有一技之長,能適應社會的需要,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多賺點錢養活自己、改善家庭生活。家庭的現實情況讓父母對孩子基本上放任不管,使部分孩子表現得不懂規矩,不守禮儀。
(二)“一切為了孩子”的不健康的家庭教育方式
我國的國情造成許許多多獨生子女家庭。獨生子女心安理得地享受著家庭的一切福利,使他們形成了“養尊處優”的習慣,物質上的過分享受造成了他們日后生活上及與他人交往上的“弱智”。 “以孩子為中心”的家庭氛圍使孩子長大后養成了許多不良習慣,如自私、散漫、不懂得感恩、責任感缺失等。這些表現正是導致部分高職學生禮儀素養與教育相對欠缺的原因。
三、學校對學生禮儀教育的不到位
(一)小學、初中、高中階段學生禮儀教育有欠缺
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高職院校學生在入校之前,大部分的精力和注意力都放在課本知識上,對禮儀教養、道德規范缺乏應有的學習與鍛煉,學生日常所表現出來的禮儀規范的缺失也得不到學校的足夠重視。因此,高職院校學生禮儀素養的不足,應追根溯源到小學、初中、高職階段。
(二)高職院校對學生的禮儀規范教育沒有真正到位
高職院校在很大程度上是注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和教育,除個別專業外,很少有學校能將禮儀教育納入對學生專業素養教育中來。其實,要保證高職院學生的全面發展與提升,高職教育階段只片面培養學生的專業理論與專業技能是遠遠不夠的。另外,高職院校有些教師有“為了生活而工作”“為了教學而教學”“教書只是一種謀生的手段而已”心態,從而忽視了“育人”的高尚師德。
基于以上對高職院校學生禮儀素養相對欠缺的原因分析,我有如下對策及思考。
1. 高職院校學生禮儀素養教育基礎在家庭。
“家庭是幸福生活的一種存在。”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點點滴滴毫無疑問影響著孩子的成長。現代家庭的教育觀念一定要跟上這個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父母要形成一種民主、文明、和諧的家庭環境,要給孩子積極、健康、進步的影響和教育。在相互理解、互相尊重的家庭氛圍中成長的孩子可以養成自強自尊自愛、坦誠友善互助的性格。而現在還是有為數不少的家長認為孩子進入學校以后學校應該全權負責。
2. 高職院校要實實在在加強對學生的禮儀素養的教育。
合理開設禮儀教育課程,將禮儀教育融會貫通到其他課程的教學中。
目前,禮儀課程的開設,對學生的禮儀教育在許多高職院校還只是停留在表面層次,一般作為選修課,課時量得不到保證,并且沒有專職的教師授課。“重視專業技能而輕視人文素養的培養”將不利于學生接受社會的殘酷競爭與挑戰。因此,要根據專業培養的需要引進禮儀教育的專業教師,合理開設禮儀教育課程,還可以要求任課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創設情境,將禮儀教育融會貫穿到日常的教學中。
3. 全面提升高職院校教師的禮儀素養。
《教師法》有明文規定:“教師有遵守憲法、法律和職業道德,為人師表的義務。”作為以教育為職業的教師來說,師德是每一位教師應有的最基本素質。“教師崇高的品德、淵博的知識、廣泛的興趣、高超的教育能力、儒雅的風度、文明端莊的舉止都會對學生產生極其重要的影響。”教師的優良品質將對學生產生引領和示范作用。要對學生施行禮儀教養,必須要抓好教師的禮儀修養教育。高職院教師要不斷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職業道德素養和專業水準,嚴格要求自己的行為道德規范,為學生樹立禮儀典范。
目前,我國的改革開放正一步一步引向深入,與世界各國的交流與合作越來越頻繁,西方社會中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也影響了我國年青一代的價值追求與生活方式。我們一定要加強對高職院校學生的禮儀素養的規范與教育,讓他們成為德才兼備、文明禮貌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黃菊良.大學生禮儀修養[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熊玉坤,顧德光.關于新時期大學生禮儀教育的思考[J].高教論壇,2008(7).
[3]楊立杰.重視禮儀教育塑造高職學生健康人格[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08(6):96-97.
[4]羅晨.高職院校禮儀教育的探析[J].江西金融職工大學學報,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