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芳
【摘 要】文章從新教師職業適合方面的共性問題和關鍵點出發,針對新教師在角色過渡、職業體驗、教學能力和教育行為的各個方面,開展富有園本特色的、有計劃、有系統的入職期教師培訓培養,從而激活新教師內在的成長需求與自我發展的意識,加速其成長,縮短其適應期提供支持,為實現新教師“高起點”入職打好基礎。
【關鍵詞】高起點入職 新教師 支持性策略
一、明確“高起點入職”內涵
(一)明確內涵
高起點,就是在做一些事情的時候,起步就具備很多別人沒有的條件。新教師高起點,就是在新教師群體中有一個較高的入職起點。
入職就是包含教師角色適應和教學行為適應,角應適應指教師對于自我教師身份的重新認定,教學行為適應則是指個人教學行為的表現,它包含每天工作的各個環節如班級管理、活動設計、師幼互動等方面內容。
(二)準確定位
根據新教師在適應期的問題以及教師所應具備的專業素養,我們將新教師的適應期定位在以下三個發展階段,并確定具體發展目標。
1.入格階段:工作第一年的教師,此階段以師德建設為重點,學習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習慣和素養,如言行舉止文明、對待幼兒有愛心耐心等。
2.規格階段:工作第二年的教師,著重從實踐角度入手,對教育技能技巧進行培養和指導,加強基本的班級常規管理工作。
3.合格階段:工作第三年的教師,注重教學實踐的提高,豐富實戰經驗,并提供展示機會,為以后具備自己的“教學風格”奠定基礎。
二、實施支持性策略體系
在實踐探索過程中,圍繞著新教師職業適應的問題,我們提供多樣化支持性策略,圍繞診斷定位、培訓培養、評估反饋系統進行了以下研究和探索。
(一)融入性策略
我們嘗試引入“以人為本”的人力資源管理理念,從融入性入手,針對入職期教師在角色過渡、職業體驗、教學責任感和使命感培養的各個方面開展培訓。
(二)導向性策略
1.以個人規劃為指引,明確成長目標
鼓勵教師積極制定并實施個人的三年發展規劃,規劃的制定依托幼兒園三年發展規劃及三格教師成長目標,體現“融入”的“和”而“不同”, 讓教師的個人成長目標既能歸同于幼兒園發展目標,又具有自己的個性特色。
2.以園本培訓為助力,體驗“浸潤式”培訓
利用入職前的暑期開展培訓上崗活動。活動采取現場研討、全面分析、分享經驗等形式,有案例分析、錄像觀摩,交流互動……實際的內容和豐富的形式促使新教師全身心的感悟集體的智慧分享。
(三)共構性策略
1.同質學習組敞開心扉
我們形成了以新教師為主體的“同質共構學習小組”,即將工作年份在三年內的老師進行分組。她們年齡相仿、特質相仿,面對的問題都具有共性,因此相互溝通更為方便,也容易互相學習探討。同質共構學習小組的討論內容十分豐富:公開課執教、班級管理、家長工作、一日常規等等,活動形式可以為網絡討論、空班討論、活動展示交流等等。新教師們在互動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思路更加得開闊,各自優勢互補,工作上也更有干勁了。
2.異質共構動組加速成長
為了充分挖掘資深教師的優勢,利用幼兒園優秀教師資源,幫助新教師盡快成長,少走彎路,我們進行了旨在促進新教師專業成長的異質共構策略研究。
(1)以“三人行”活動為載體,協同操作適應
我們充分利用幼兒園草根專家——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共同參與新教師的培養活動中來。主要體現在二方面:一是配班時以老帶新,實行一老一新搭班方式;二是實行師徒結對,園級名師帶教徒弟,圍繞教育教學實踐工作提供指導與幫助,將骨干教師的教育經驗成為對新教師施加影響的催化劑。
(2)以展示匯報為平臺,加速成長
在課堂教學能力培養中,我們通過“仿—教—評—思—研”組成一個循環回路,使教師的綜合課堂教學素質得以螺旋式提高。
a.“模仿三部曲”助成長
第一步:新教師觀摩優秀教師的現場教學(錄像);第二步:新教師每人模仿執教,對照優秀教師的教學錄像,尋找教學問題,共商解決策略;第三步:新教師每人撰寫教學反思,把自己在模仿優秀教師的教學過程中的收獲和不足進行分析,確立下階段教學上的發展點。
b.“互助共同體”促提高
由兩老一新三人組成一個上課小組,首先集體選擇一個適合的教學內容,然后由三人分別執教,課后針對課堂上產生的問題進行研討修改教案,根據組內教學精華,最終形成一份較完整合理的活動方案,由新教師展示,另兩位一人評課,一人說課,如此循環上升的活動聚結眾人之長,彌補新教師個人不足。
c.“課例診斷”解疑問
“課例診斷”就是讓新教師提出自己在某一領域教學中困惑的內容,然后幼兒園約請園內專家或市縣名師開放相應教學活動,讓大家在聽課時關注自己需要成長的方面并記錄下來,然后在課后對執教教師的教學行為進行分析,解答執教教師提出的問題,此類思維大碰撞有效幫助新教師更快成長。
(四)評價性策略
為了促使新教師盡快成長并彰顯其個性和特色,進一步發揮她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我們進行了揚長機制與激勵策略的實踐探索。促使新教師在協作參與、亮出自我、為集體爭光的過程中,得到教師群體的認同,從而加快成長的速度。
幼兒園實行以《新教師自主發展月評價準則》和《新教師成長手冊》為主的“新教師專業發展的自我評價”,評價內容包含班級管理、課堂教學、家長工作等多方面。同時,我們還通過平時的常規檢查、定期的匯報交流等監控和評估她們的適應情況、發展情況等,圍繞學習態度、學習效果、榮譽獲獎進行評優活動。在此基礎上,將發現的問題進一步梳理、反饋,再次對其存在的問題進行診斷分析,使其能夠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