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希福
眾所周知,作為一個農業大國,農業經濟的增長對于我國總體經濟的發展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特別是在農村信息化建設不斷發展與改革的當下,農村經濟增長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同時其也面臨著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因此,我們必須從深化農村信息化,實現農村信息資源共享,轉變農村經濟觀念,加強人才的引進與培養等方面著手進一步推動我國農業經濟的增長。本文以農村信息化對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分析為主題,展開了一些列的探討與分析,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近幾年,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繁榮以及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我國的農業經濟也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尤其是在我國科學技術正不斷創新發展的現今社會,信息化技術作為一種高端技術,也已經被廣泛應用于我們日常工作生活的各方各面。特別是隨著我國城鎮一體化建設的迅猛發展,人們對信息化技術在農村的應用提出更高層次的要求。因此,有效實現農村信息化則成為當下一股勢不可擋的發展潮流。這對于推動我國農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同樣具有十分重要意義。因此,深入探究農村信息化對農業經濟的影響成為目前我國農村建設中一項具有重要現實意義的課題。
一、對農村信息化的認識
實現農業信息化是實現社會信息化的一項重要環節,也是當下一種重要的社會經濟發展形態。所謂農村信息化,實際上就是指在建設城鎮一體化以及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提高的過程中,通過對信息技術的綜合應用,實現農村信息資源的充分開發及利用。特別是通過對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自動化技術等現代信息化技術的綜合運用,進而實現對農業經濟活動中的科學生產與管理,進而在實現農村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的同時,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換句話說,農業信息化就是在當今社會信息化技術的基礎上,實現對傳統農業經濟增長模式的轉變,進而促進農業經濟的全面發展。
二、農村信息化對農業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
我們之所以要實現農村信息化,不僅在于這是當前的發展趨勢,更重要的方面在于農村信息化的實現確實對農業經濟的增長具有十分積極的促進作用。這種促進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農業信息化為農業經濟的增長提供動力。我們常說科學是第一生產力。農業信息化的發展正是科學技術的進步在農業生產活動中的集中體現。特別是農村信息化的實現在促進農業人才的培養、農業技術的進步,農業生產工具的改進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可以說,農業信息化的實現在一定程度上為促進農業經濟的增長提供了不竭的動力。
2.農業信息化促進了我國農業經濟結構與發展模式的轉變。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傳統的農業經濟結構與發展模式已經難以滿足人們日漸增長的需求。特別是在傳統的農業生產活動中,各類資源都還存在較為嚴重的緊缺或浪費現象。而實現農村信息化,則可以促進農業生產向自動化、高效化的方向發展,進而實現對傳統農業粗放式經濟結構與發展模式的轉變,有效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的不斷增長。
3.農村信息化能夠解放農村勞動力。傳統農業生產只限于小規模的個體化經營,需要投入大量的勞動力,使得信息與資源很難共享,生產效率較低。在信息化條件下,農業生產活動可以突破地域的限制,從而有效地解放農村生產勞動力,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在信息化技術的幫助下,農業活動可以引入智能化管理,減少了不必要的人力投入,節約大量的農村勞動力。
4.農村信息化能夠擴大農業生產的活動空間。在信息化條件下,農業的產業鏈有望得到延伸,從而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農業可以與工業進行高度結合,根據用戶的需求對農產品進行深加工。在以往,農產品只能在當地銷售,營銷空間有限。通過互聯網技術,農民則可以將農產品銷往全國各地甚至世界各地。可以在網上建立農產品交易平臺,尋找穩定靠譜的買家,通過網絡實現網上購買、銷售、發貨和支付。這不僅縮短了農民獲得支付款項的賬期,也解決了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問題,增加了農民的收入,從而提高了農民進行農業生產的積極性。
5.實現農業信息化對提高農村居民收入積極影響。在當下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信息資源的流轉速度越來越快。實現農村信息化,就是為了讓農村生產活動與現今這個快速發展的社會相接軌。換句話說,就是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將農業產品與交易市場進行有效結合,在促進農村信息資源的傳播與共享的過程中盡可能地減少農產品的交易環節和時間,并有效降低農產品的交易成本,進而大大提高了農村居民的收入。
6.農村信息化能夠加快農業經濟增長的步伐。信息技術在農業中可以用來替代傳統的生產工藝,能夠有效提高農業生產力,增強農業生產效率,從而加快農業經濟增長的步伐。信息技術的獨特的數據處理能力和傳播能力能夠從根本上改變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發展,因此在生產力、生產關系及生產技術方面都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互聯網技術能夠進一步細化社會分工,減少交易成本,擴大交易范圍,加快農業經濟的增長速度。
三、實現農村信息化的有效措施
目前,我國的農村信息化建設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相對其他發達國家而言我國的農村信息化建設尚存在很多問題,需要我們不斷加以改善。通常而言,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探究進一步實現農村信息化的有效措施:
1.深化對農村信息化的認識,加強宣傳力度。要想實現農村信息化,我們首先應當努力提高人們對農村信息化的認識。只有使人們充分認識到農村信息化對農業經濟增長的重要意義,人們才會自覺地投入到農村信息化的建設中去。這就要求相關政府部門或村委會在開展農村信息化建設工作的過程中,應注重對農村信息化建設的宣傳力度,通過各種渠道培養農村居民的信息化意識,引導他們自覺關注農村信息平臺,進而促進農村信息資源的流動,不斷擴大農村信息化的覆蓋范圍和影響力。
2.完善信息管理系統,加大對信息的開發力度。要想實現農村信息化,我們還應當完善農村信息管理系統。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要保證信息采集系統具備良好的監控能力,便于實現對農村的信息資源的收集、存儲、整理、共享、分析等。此外信息管理系統的建立應確保其信息的準確性、有效性及完整性。此外,我們還應保證信息管理系統對于數據分析的實時性,盡可能在第一時間發現問題,并對進行相關處理。而我們完善農村信息管理系統的目的就在于方便日后對農村信息資源的綜合利用。因此,加大對信息的利用率及對信息的開發力度,也可以加快農村的信息化建設。
3.加強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的建設。隨著新農村建設的進一步加強,現在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也基本步入正軌,如通訊設備、光纖等網絡設施等。但是農村信息化的有效實現,除了這些配置外,離不開基礎網絡設施的支撐。鑒于這一現狀,各級政府部門應對農村網絡基礎設置覆蓋引起足夠的關注和重視,落實縣、鄉、村網絡體系的完善和構建,加大政策和資金支持力度,對信息網絡基礎的軟硬件配置進行及時的更新換代,保證信息交換的暢通。
4.引進并培養農村信息化的專業人才。引進信息化技術的專業人才,提高信息化工作人員的素質水平也是實現農村信息化的重要方面。因此,相關政府部門及村委會必須加大對參與農村信息化建設的工作人員的素質培養,如通過定期組織開展一些農村信息化學術交流活動,邀請信息技術方面的專家來村講座、指導,或組織相關人員到先進農村參觀學習等方式,不斷提高農村信息化建設人員的綜合業務素質。其次,我們還可以通過改善信息化技術人員的聘用制度,提高聘用的審核要求,并加大對在崗人員的工作質量考核評估的力度等方式,進一步強化職高院校財務管理隊伍的建設。堅持只有合格的財務人員才能獲得上崗資格,對工作質量不達標的財務人員進行適當的調整或解聘。此外,我們還應加強對信息技術人員的職業道德素養的教育和培訓,以增強信息技術人員的敬業意識和責任感,樹立他們的法紀觀念,進而讓他們能夠自覺維護農村的經濟權益等。
四、結語
綜上所述,實現農村信息化對促進農村經濟的增長具有不容忽視的積極影響。特別是在現今市場經濟與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實現農村信息化已成為一種必然的發展趨勢。因此,我們必須正確認識農村信息化,不斷提高信息化意識,并努力通過完善農村信息管理系統、加強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引進并培養農村信息化的專業人才等有效措施不斷深化農村信息化建設,以促進農村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