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梅霞
【摘要】現代英語教學過程中,多媒體技術和平臺已經形成比較成熟的教學結構,在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同時,教師對于多模態聽力能力的認知也有了十分清楚的概念化框架。本文對ELICOS聽力能力的不同模態形式的研究,針對不同英語能力水平的學生,進行了多角度的聽力教學分組比對,力求能夠給現代英語多媒體教學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對策。
【關鍵詞】ELICOS 多媒體 單模態 多模態
ELICOS是海外英語教學培訓的簡稱,英文全稱是:English Language Intensive Course for Overseas Students。這種英語培訓課程是以專修的形式,對世界各地的海外學生提供英語學習的課程模式,在澳大利亞本土已經有超過100家得到注冊認可的院校與培訓機構,目前已經被“全國英語課程認可協會”(National ELICOS Accreditation Scheme,NEAS)監管。經過NEAS進行制度設置之后,可以通過評核學院方面的各個方面,進行質量分析,按照硬件設施、師資力量、后勤員工、校內管理、課程安排等等進行職責劃分。當地政府方面也已經建立了法律框架,在保障學生能夠合法取得學習資格的同時,為學生的順利畢業提供完善的學習平臺。
一、ELICOS課程分類
目前ELICOS已經開展的英語課程類別主要有如下五個大類:
1.普通英語(General English)。以訓練學生的溝通能力為主,將聽力訓練和口語訓練作為主要培訓內容,這種課程主要是針對英語能力較差或者是新移民學生。
2.學術應用英語(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將論文寫作、報告寫作作為培訓重點,根據學生專業需要的閱讀能力、演講能力進行技巧方面的培訓和指導,以學術型學習為主要目的,幫助即將要升入大學的學生進行語言和寫作方面的培訓。
3.考試預備課程(Exam Preparation Course)。這種課程的安排是以某個英語測試為培訓目標,比如雅思(IELTS)、托福(TOEFL)、GRE等等,這些公開的英文測試能夠在課程當中取得較為集中的訓練,能夠以技術性閱讀、寫作、聽力、口語表達等等為培訓核心
4.中學預備課程(High School Preparation Course)。這種課程以7年級到12年級的學生為主要群體,學習目的是為了進行社會學科英語的訓練,將社會英語、學科英語以及科學英語進行重點培訓,按照學生學習的方向,來進行具體學科的確定,這樣可以保障學生在畢業的時候,能夠獲得最基本的日常交流能力,并且對目標國家有較為深刻的文化認知。
5.游學(Study Tour)。游學在最近十年得到了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學生群體參與到這種學習課程中,能夠讓學生在進行體育活動、文化交流等等的同時,將課外活動與夏令營或者是冬令營進行結合,在游覽當地名勝古跡的同時,能夠將自己對某些項目的興趣進一步培養。比如,高爾夫球、起碼、劃皮筏艇、潛水等等,這些都是比較適合在假期進行旅游的學生。
二、多媒體條件下的ELICOS聽力教學
現代英語教學早就走上了多媒體的道路,不管是媒體條件還是硬件設備,都能夠給學生提供較好的學習平臺和基礎,根據現階段多媒體條件來進行聽力能力訓練的狀態來看,這種多媒體環境下聽力教學基本上成為現代社會的主流。
1.單模態和多模態英語聽力的概念。目前學術界認為,ELICOS的聽力能力訓練主要是根據單模態和多模態進行劃分。前者指的是,在多媒體條件下以聽力教學為主要方式,對其他教學方式的結合程度十分有限,學生獲取信息的途徑和訓練模式,都是以聽力教學為主。后者的多模態概念,指的是在多媒體條件下將符號學中的模態進行綜合處理,在強化學習表達能力的同時,能夠根據補充功能來進行多層次教學模式的建設。在2008年,對于“多模態”的定義,學術界給出了較為明確的答案,即能夠綜合語言、圖像等等符號資源,進行紙質、數字媒體資料的系統建構,根據日常生活與學習的需求,進行文本、事物和理論方面的分析與實踐。
2.多模態條件下ELICOS聽力教學的優勢。根據現代英語培訓與學習的聽力教學方式來說,任何一種資源和要素的變化,都是隨著多模態綜合優勢在進行完善和更新,對于綜合聽力教學的ELICOS培訓來說,可以在多媒體條件基礎上,將硬件資源與軟件資源進行結合,保證計算機與互聯網能夠為學生的學習帶來新的發展空間。從教學優勢角度來說,多種模態聽力教學能夠給EILICOS培訓提供的動力,就是將視頻材料與書面文本進行結合,在學生進行閱讀、聽力和寫作的共同訓練時,能夠按照具體的考試模式和難度,對語法結構、語義表達、寫作邏輯等等進行具體內容的建構。在多模態條件下,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聽力能力進行信息資源的獲取,并且在綜合音頻和文本的過程中,將文本信息以及知識背景進行有效信息的捕捉。
3.多模態條件下ELICOS聽力教學的資源。根據現代英語教學的訓練方式,本文研究的ELICOS培訓英語課程,在前文已經論述過有五個大類的分別。針對不同的聽力教學目標要求,可以對具體資源進行多模態條件下的文本、視頻、音頻資料的選擇。以“考試預備課程”來說,對于聽力教學的要求并不高,主要以能夠聽懂的較慢語速為核心,學生在訓練過程中選擇的聽力速度,一般是130詞/分鐘。多數學生都是以電視節目、廣播新聞以及學校課程視頻為學習資源;而對于“學術應用英語課程”來說,學生需要達到的標準就更高,聽力能力要以160詞/分鐘以上為要求,必須能夠完成日常英語交流,還要在這種基礎上對學術專業詞匯有相當程度的熟悉和實踐經驗。
三、多媒體環境下單模態與多模態ELICOS聽力教學有效性比對研究
1.研究對象。本文的研究對象是福建電力職業技術學院90名與澳大利亞聯合辦學班級的學生,根據入學前的成績進行班級劃分,按照單模態和多模態進行ELICOS聽力教學,分班情況為:
參與調查研究的學生中,有30人英語等級為一級水平,40人英語能力可以劃分到二級水平,有20個人可以達到三級水平。按照這種英語能力的劃分,本文只比對一級和二級水平兩個群體,分別隨機選擇50人來進行研究,一級班和二級班分別分為兩個班級,即一級A、一級B;二級A、二級B。在進行聽力材料選擇和聽力教學模式編寫的時候,主要以英語新聞音頻、新聞視頻為主要材料。
2.研究過程。參與研究的50名學生英語能力差別比較明顯,所以選擇的英語視頻和音頻材料劃分等級也比較明顯。選擇的內容分別在兩個等級班級中進行播放,新聞內容差別在于語速不同。視頻有三個,分別是特朗普競選演講、澳大利亞袋鼠生存現狀研究、馬爾代夫旅游項目說明。語速分別是137詞/分鐘、148詞/分鐘、174詞/分鐘,每段視頻播放時間在40秒左右。對一級和二級的A班進行視頻播放,對B班進行的同樣內容音頻的播放。
在進行視頻與音頻播放的時候,學生有兩次機會進行記錄,按照教師提前給出的問題進行書面回答,在播放結束之后,教師可以按照隨機問題的選擇來進行提問,讓學生直接用口語和書面回答來進行最終答案的確定。在這個過程中,分別對四個班級的學生回答狀態與成績進行記錄和比對。
3.研究結果及分析。不同聽力模態下四個班級的成績比對
根據上表中的數據可以得出結論有:在兩個英語等級的班級中,語速相對較慢的前兩個新聞內容,音頻聽力狀態下學生的成績都比較好,其平均分數據比視頻聽力狀態下,都要有著明顯的更高結果。對于語速比較快的第三個新聞內容,兩個英語等級的學生都呈現出視頻聽力狀態下的成績,要比音頻狀態下的成績更好。這說明,并不是所有多模態條件下都能夠給學生帶來更好的學習效果。
本文對隨機分組的四個班級學生成績進行分析,經過數據統計與研究之后可以看出,在單一的聽力教學訓練過程中,其實學生能夠獲得的信息能力是相對最弱的,但是在前兩個新聞內容聽力訓練的時候,學生體現出的狀態卻說明視頻資料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這種多模態并沒有給學生帶來更好的信息資訊獲得結果。在第三個新聞內容中,由于語速比較快,兩個等級的學生呈現出較大的成績數據差異,此時視頻能夠起到面部表情、語言環境、語義信息等等方面的信息提供,所以呈現出的結果就是視頻條件下比音頻條件下,學生的訓練成績更好。
四、結束語
對于現代英語教學來說,任何多媒體技術都能夠被應用到日常的教學和自學中,針對ELICOS培訓模式的英語課程分類,本文認為現階段的教師選擇多媒體設備時,也要對資訊內容進行分析,并不是所有的內容都適合多模態英語教學的。所以說,多媒體設備、多模態教學都帶有一種“雙刃劍”的特點,在根據不同聽力材料的語速、內容進行教學模式分析的時候,教師要有能力選擇最適合的教學模式,才能夠真正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參考文獻:
[1]安世東.亞洲和西方學生在ELICOS課堂參與行為的差異(英文)[J].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