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潤翔
做好新形勢下裝備維修保障工作的思考
■ 馬潤翔
置身現代高技術條件下的戰場,我軍武器裝備將面臨諸多新的安全威脅和新的安全隱患。認清這些新的不利因素并積極面對、全面完善,這是我們做好裝備維修工作的前提和基礎。也是新世紀我軍裝備維修的出發點和根本任務。
現代戰爭將多是由高技術武器裝備主導的高消耗、高破壞性的戰爭。武器裝備投入數量多、質量高、使用強度大、對抗將異常激烈,損失也將十分慘重。交戰雙方都會把打擊破壞對方的武器系統作為削弱對方作戰能力,達成戰爭目的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未來戰場上,誰具備了“戰斗恢復能力”,誰就擁有了戰場的主動權。而要使武器裝備始終保持戰斗力,并達成克敵制勝的最終目的,必須依靠強有力的裝備技術保障,而傳統的“小修小補”的維修方式已難以適應現代戰爭的需要,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從戰略的高度,以“一切為打勝仗”為基本出發點,對新時期我軍的武器裝備維修的思想體系建設、人才隊伍建設做出新的調整,新的轉變。
置身現代高技術條件下的戰場,我軍武器裝備將面臨諸多新的安全威脅和新的安全隱患。認清這些新的不利因素并積極面對、全面完善,這是我們做好裝備維修工作的前提和基礎。也是新世紀我軍裝備維修的出發點和根本任務。這些新的威脅與隱患主要表現在:
(一)戰場清晰透明化
在現代戰場管理、指揮、控制一體化,通信、聯絡系統化,計算機信息網絡化的現實情況下,各式各樣監視、偵察、情報搜集獵取的傳感器充斥于多維空間,使得戰場的透明度、清晰度空前增加,戰場上相對于敵方的盲區、死角、安全地帶將越來越小,裝備的暴露率變得越來越大,而武器裝備的戰損率也將隨之增大。維修的強度與難度也相應增加。
(二)戰場威脅多元化
(三)作戰時間快速化
隨著高技術戰爭的出現,使以往常見的持久戰、拉鋸戰變得越來越少,速戰速決取而代之成為新世紀戰爭的主要作戰方式,戰爭的持續時間將以天甚至小時計算。而戰爭一旦爆發,就是高密度、高強度、全方位、全天候的連續作戰,因此對裝備的持續作戰能力、戰斗完好率等諸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武器威力擴大化
如今由于大量高新科技的應用和推動,及一些大國不斷加強的研制和開發,導致常規武器威力逐漸擴大化,戰斗中武器毀傷威力成幾何級數增長,毀傷效能大幅度提高。發現就意味著鎖定,鎖定就意味著摧毀,裝備的生存環境極度惡劣。
(五)聯合作戰一體化
現代戰爭作戰部隊地、海、空機動能力增強,編隊大縱深打擊、聯合非線式作戰將成為新世紀戰場新穎而有效的作戰方式。兵力、兵器的遠距離作戰能力大幅度提高使得新世紀高技術戰爭中的前后方界限模糊乃至消失,戰爭在前線和后方將同時展開,軍隊不得不面對兩線作戰或多面作戰的不利情況,裝備保障維修任務也將變得異常繁重。
置身新世紀高技術條件下的戰場,敵軍兵器兵力將出現諸多新的打擊重點和新的破壞方式。認清這些新的潛在威脅并勇于出擊、精于決策是我們做好裝備維修工作的目的和要求。也是我軍新世紀裝備維修的立足點和重要核心。其內容本質與表現形式主要為:
在借助微課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需要結合傳統的教學思維開展教學,針對文本素材中的文字展開分析,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一)裝備維修保障全面信息化
現代信息技術在軍隊和民間的發展及應用,將使軍隊裝備維修的信息化成為便捷之徑。建立健全全軍通用的裝備維修信息系統,將有力地提高裝備的維修水準和保障程度。其主體思想及實施途徑是,按照維修信息種類和對口專業區分,建立完善的裝備維修信息數據庫,包括裝備情況介紹信息庫、維修單位信息庫、維修器材信息庫、維修計劃信息庫、維修人才信息庫、維修科研信息庫、維修技術信息庫等。在全面建設規劃數據庫的同時,大力研究開發性能先進、功能完備、效率一流的裝備系統軟件和維修應用軟件,以充分利用、完全享用各類裝備信息資源,全面發揮信息系統的功用。
(二)裝備維修保障全面智能化
當前人工智能技術將取得長足發展和廣泛應用,這必將促使軍隊裝備維修中的智能化色彩越來越濃,智能化比例越來越重。其中包括檢測診斷全面智能化、維修決策全面智能化、損傷修復全面智能化等主要幾種。檢測診斷全面智能化,即采用模塊化電子檢測設備,對不同的裝備進行自動檢測。采用無損檢測設備,提高故障檢測率和擴大檢測范圍。維修決策全面智能化,即利用裝備維修專家系統,匯集有關領域維修專家的知識和經驗,幫助維修人員設計維修方案,確定最佳維修途徑,順利展開維修作業。損傷修復全面智能化,即新興的表面工程技術、納米技術與信息技術相結合,對損傷裝備進行智能化修復。
(三)裝備維修保障全面綜合化
其做法是全面提高武器裝備的可靠性和維修性,最大限度降低全壽命周期費用,努力實現綜合化協調發展,嚴格實踐裝備維修的本義。而不是現行的等裝備出了故障再去維修等諸如此類耗時費力的維修方式,因為這只能出治標之果,而并非裝備維修的治本之策。因此,在武器裝備的研制開發階段,就要以“保障迅捷、維修簡便”為根本出發點,注重維修性設計,保障化研究,達到系統功能劃分和模塊組合的最優化,完善防差錯措施及落實識別標記,使武器裝備具有良好的保障維修可達性。與此同時,設計和制訂科學的維修方案,合理配置相互匹配的維修保障資源,使裝備與維修保障資源協調發展。此外還要充分考慮測試性要求,在研制中實現測試性設計和驗證,使裝備檢測診斷更加簡捷快速、精確可靠。
(四)裝備維修保障全面網絡化
現代信息網絡的高速發展和迅速普及,以及分布式后勤管理系統的投入使用,自動化技術的提高,這些都為裝備維修的網絡化提供了有利條件。通過統一的接口形式,建立包括裝備維修保障指揮機構、維修人員、作戰指揮人員、后勤倉庫、生產廠家等在內的維修網絡體系,采用扁平化的結構模式,簡化組織指揮、備件請領等工作程序,減少中間環節,提高維修效率。維修網絡建成后,實現裝備維修信息的充分共享,當裝備出了故障時,維修人員可以在故障檢測診斷,方案評估確定的同時,通過網絡向后勤倉庫請領備件,或者組織廠家緊急生產等,從而加快維修的進度,提高保障效率。
(五)裝備維修保障全面一體化
高技術戰爭已不僅僅是各國武裝力量之間的戰爭,民間的經濟、科技實力的應用也是戰爭勝利的重要途徑之一,所以裝備維修也應充分利用民間的力量。堅持軍民聯用,平戰結合,從而大力提高裝備維修保障能力。在維修力量建設上,除了加強軍隊自身的維修力量建設外,還要加大力度加強地方維修人員、維修技術為戰爭服務的研究,加大地方維修技術人才的儲備,建立軍民結合的維修保障技術網絡和軍民通用技術裝備維修檔案。在維修資源建設上,對于軍民通用的裝備技術器材,盡量讓地方生產廠家生產和儲備,軍隊則重點生產和儲備戰時急需又不易生產、技術要求高的專用裝備技術器材。充分發揮民間維修力量的作用,可以切實增強裝備維修保障能力,確保打贏新世紀高科技戰爭。
(一)全程機動維修保障
現代高技術戰爭進程中,維修保障部隊也是敵方重點破壞對象和重點打擊目標,面對來自敵方多方位,多角度的威脅,很容易遭受攻擊而陷于癱瘓疲軟境地。而武器裝備一旦失去維修保障能力,其脆弱性便凸顯出來,其后果不言而喻。因此,在配置維修力量時應留有預備維修力量,戰場指揮員直接對整個戰區地域內的維修活動進行全程監控,當所屬作戰部隊的某一方向或區域的伴隨維修能力喪失后,預備維修力量立即機動,遂行接替維修任務,確保高密度、高頻率的維修保障。
(二)早期主動維修保障
現代裝備維修也應當避免裝備“病入膏盲”而投醫。應在條件允許情況下主動提前出擊。高技術裝備在全壽命周期使用過程中,材料逐漸老化,性能逐漸降低,如果不及時采取措施,就可能在戰場上引起嚴重或災難性的后果。為了防止這種狀況出現,主動維修應運而生。所謂“主動維修”,就是在裝備的使用維護過程中,依靠先進的無損檢測診斷技術,早期發現和排除可能導致裝備出故障的操作或運行偏差,保證機械設備和整個系統達到最高的可靠性和使用壽命,從根本上避免故障的發生,從而增強維修保障的及時性、有效性、經濟性。
(三)科學精確維修保障
隨著信息技術、測試診斷技術、故障(失效)分析與預測技術以及各種維修分析與決策技術的研究和發展,實現對技術裝備的精確維修,達到高交、低耗、優質的目標,提高裝備的利用率,已經成為可能。在精確的時間內,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對裝備進行不停機或少停機維修;在精確的地點,構建合適的維修場所或機構,對裝備進行就地維修;在精確的部位,采用先進的科學方法和技術手段,科學確定維修項目,對裝備進行最優化維修。
(四)及時恢復維修保障
在現代戰爭進程中,能否對裝備進行及時維修,迅速恢復裝備戰斗力將直接影響著戰爭的走向,甚至關系到戰局的勝負。要適應戰爭需要,做到及時維修,關鍵是做好三個環節。一是故障診斷快,利用先進的技術檢測、診斷儀器設備,對裝備故障進行快速檢測、定位;二是維修拆卸快,故障部位找準后,采用機械的或人工的方法,迅速把故障零部件拆卸下來;三是更換備件快,拆下故障零部件后,及時請領備件并快速更換,迅速恢復裝備作戰能力。
(五)戰時伴隨維修保障
由于現代高技術戰爭作戰節奏大大加快,戰場地域擴大,前后方界限模糊等因素,戰損裝備繼續依靠后送維修幾乎不可能。要改變過去裝備維修工作的常規做法,變后勤為前勤,實施伴隨維修已是必然要求。實施伴隨維修,一是要跟得上,即跟得上作戰行軍的步伐;二是要貼得緊,做到哪里裝備受損,哪里就有維修保障。
(六)戰場就地搶修保障
在戰場上,很多情況下不可能把裝備送到專門的維修場所進行常規性維修,首要選擇是戰地搶修。通過野戰搶修,及時恢復裝備戰斗力,對于戰爭的勝負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在高危險條件下開展維修作業,需要在確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準確地進行戰場損傷評估,迅速確定搶修方案。
(作者單位:石家莊軍械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