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蓓
(山西醫學科學院山西大醫院心內科,山西 太原 030032)
延續護理對高血壓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和健康行為的影響觀察
王 蓓
(山西醫學科學院山西大醫院心內科,山西 太原 030032)
目的 探究延續護理對高血壓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和健康行為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5年9月20日至2017年3月20日我院收治的高血壓患者86例作為研究對象,知情同意后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參照組,各43例,參照組予以常規出院指導,研究組予以延續性護理干預,隨訪半年,比較兩組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以及健康行為的情況。結果 患者出院后1個月及3個月的自我護理能力評分和健康行為評分均明顯高于參照組(P<0.05)。結論 對高血壓患者實施延續性護理干預收效顯著,在提升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以及改善健康行為方面有積極的意義,值得在高血壓患者的護理中借鑒使用。
延續性護理;高血壓;自我護理;健康行為
近年來的臨床研究發現對高血壓患者實施延續性護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現對我院收治的高血壓患者86例進行研究分析,以此來探究延續護理對高血壓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和健康行為的影響。現將研究資料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9月20日至2017年3月20日我院收治的高血壓患者86例作為研究對象,入組前均剔除和研究無關的干擾,征得患者同意后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參照組,各43例。在研究組男23例,女20例,年齡35~72歲,平均年齡為(57.35±3.28)歲;病程在3~12年,平均病程為(5.36±3.48)年;體重指數在23~29 kg/m2,體重指數均值為(26.32±2.34)kg/m2。在參照組男22例,女21例,年齡36~78歲,年齡均值為(58.15±3.64)歲;病程在4~12年,病程均值為(5.25±3.28)年;體重指數在22~28 kg/m2,體重指數均值為(25.49±2.65)kg/m2。兩組患者均符合高血壓的診斷標準:收縮壓≥140 mmHg和(或)舒張壓≥90 mmHg。兩組患者除護理方式相異外,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參照組予以常規出院指導。即囑咐患者降壓藥物的用法、用量,相關藥物的注意事項,飲食相關的口頭指導,囑咐患者自行測量血壓,定期復診等。研究組在以上常規出院指導的基礎上輔助延續性護理干預。方法為:(1)組織交流溝通能力較強的護理人員形成電話回訪小組,定期對患者進行回訪觀察,出院第3 d首次進行電話隨訪,咨詢詢問患者的主觀感受、用藥情況以及血壓測量情況及測量值。在此后每周1次進行電話隨訪,有條件者每月進行1次上門回訪。(2)在隨訪過程中指導患者進行自我的病情監測,指導患者正確使用血壓計,盡量減少自己測量血壓時的誤差。(3)高血壓的治療是一個長期、慢性的過程,叮囑患者應嚴格按照醫囑用藥,切勿自行加減量或者中途停藥,定時、定量、規律用藥,讓家屬進行監督用藥,防止藥物的錯誤使用或漏服等情況發生。(4)高血壓與肥胖的關系密切,在隨訪中應正確指導患者的飲食,控制體重,飲食上盡量以低脂、低鹽為主,嚴格控制食鹽的攝入(≤5 g),多吃新鮮瓜果蔬菜及一些含鉀量高的食物,盡量少吃或不吃高熱量的食物,甜食和油炸食物也盡量少吃,家屬監督嚴格戒煙戒酒。(5)心理指導。指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藥保持平和的心態,學會調節自我情緒,高血壓的長期用藥以及飲食的限制可能是患者出現放棄堅持治療的想法,隨訪人員在與患者交流過程中應密切關注患者情緒的變化,及時疏導患者的不良情緒,耐心講解使之增加對治療的信心,同時教導家屬也參與其中,共同開導患者,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7)定期檢查患者的眼底、腎臟等,以防止并發癥的發生。
1.3 評價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評分以及健康行為評分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自我護理能力評分的對比
研究組患者出院前、出院后1個月、出院后3個月的自我護理能力評分分別為(123.25±12.64)、(128.64±14.96)、(130.24±14.38);參照組患者出院前、出院后1個月、出院后3個月的自我護理能力評分分別為(123.64±12.58)、(122.38±12.45)、(120.67±11.68),兩組患者出院前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出院后1個月和出院后3個月自我護理評分對比(P<0.05)。
2.2 兩組患者健康行為評分對比
研究組患者出院前、出院后1個月、出院后3個月的健康行為評分分別為(141.24±14.37)、(148.58±16.42)、(150.27±14.26);參照組患者出院前、出院后1個月、出院后3個月的健康行為評分分別為(141.35±15.34)、(140.62±14.57)、(139.25±13.37),兩組患者出院前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出院后1個月和出院后3個月健康行為評分對比(P<0.05)。
高血壓是臨床上最常見的疾病,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高血壓的發病率日漸升高,近年來老年人高血壓的發病率居高不下,成為威脅健康重要不良因素[1]。很多高血壓患者由于血壓控制不規范,不聽醫生的指導建議,因此血壓的控制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提升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和改善患者健康行為已成為對高血壓患者的護理重心。延續性護理從高血壓患者的日常飲食、心理指導、運動指導等方面進行干預,確保患者能夠擁有合理的飲食習慣,良好的心態,正確的用藥方式。本次對我院高血壓患者86例的研究結果顯示輔助延續性護理干預的患者其在出院1個月及3個月后自我護理能力評分和健康行為評分均明顯高于常規出院指導的患者,這與湯朕,石美蘭的研究結果一致,說明延續護理確實對高血壓患者的控制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延續護理能夠提升高血壓患者的自我保護能力,規范化調整期健康行為,值得在高血壓患者中借鑒使用。
[1] 黃娉歡,黎秀菊.延續護理對高血壓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和健康行為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04):36-37.
[2] 范秀紅.延續護理對高血壓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和健康行為的影響觀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16,(3):92-93.
[3] 吉云蘭,崔秋霞,單 君,沈雁波,沈王琴.個體化延續護理對改善高血壓患者生存質量的效果[J].護士進修雜志,2012,(15).
本文編輯:吳宏艷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22.3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