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娟



每天早上天微微亮,山東省金鄉縣城主干道上便開始繁忙起來。在《汽車觀察》記者等公交車不到兩分鐘的功夫里,二三十輛色彩靚麗、造型各異的低速電動車穿梭在私家車流中一晃而過。
路邊早點攤的王師傅對這個場景早已習以為常,在《汽車觀察》記者對此場景表示驚訝與擔憂時,他告訴記者:“在我們金鄉縣,家家戶戶都有這種低速電動車,所以馬路上的低速電動車多如牛毛,如果出了交通事故,一般交警只會認責私家車。所以,路上的私家車以及出租車師傅都對這種小車躲得遠遠的。”
王師傅的一番話,道出當前低速電動車現狀的冰山一角。
很多人知道“四輪低速電動車”,都是從景區觀光車和警用電動車開始的。據記者了解,在2009年之前,低速電動車主要動力來自于鉛酸電池,其適用范圍也僅限于高爾夫球場、廠區、公園等封閉環境,其生產、使用無需嚴格的質量標準,更談不上走上公共車道、上牌等一系列問題。
隨著中國數目龐大的中低收入階層的出現,他們謀求出行方便、提高生活質量的訴求提高,加之政府政策推進和企業家積極參與進一步催生了這一新事物。據記者了解,自2009年,中國將電動汽車上升作為國家、新興產業戰略后,各城市也陸續展開示范推廣工程,不斷加碼財政補貼力度,而由于傳統車企生產的電動汽車“價格貴、外形老舊”等客觀因素存在,難獲得市場認可。這時,低速電動車以價格低廉、外形時尚、無需上牌及駕照等優點戰勝傳統車企,加上“環保汽車”的宣傳外衣,所以,從2010年起,四輪低速電動車已經走進中國農村和城郊越來越多低收入家庭,也使它們快速駛向城鄉公路。
3月5日,《汽車觀察》記者從山東?濟南國際新能源汽車電動車展覽會上得知,此次參展的60%的低速電動車都產自金鄉縣。這一龐大的占比引發了記者強烈的好奇心,于是記者決定前往金鄉縣一探究竟。
生產基地觸目驚心
金鄉縣錄屬孔孟之鄉濟寧市,以大蒜馳名中外,素有“大蒜之鄉”的美稱。隨著近幾年的發展,該縣城的支柱產業除了大蒜之外,又多了一個新的支柱產業——低速電動車。
據記者了解,在金鄉縣有200多家大大小小的低速電動車企業,而這些企業里包含一大批規模比較小的作坊式廠家。
在距離金鄉縣19公里外的雞黍鎮,由于105國道貫穿而過,交通順利,這里聚集了為數不少的低速電動車小作坊。記者喬裝成低速電動車商販隨機走進路邊的一個作坊進行暗訪。
相比正規企業的氣派和繁忙的生產場景,這家由幾排平房組成的車間顯得很簡陋,十幾輛已經組裝好的四輪電動車以及五六個剛噴完漆的車殼雜亂無序地排放在屋外的空地上,不到100平米的車間內被隔成幾個小間。一眼望去,地上到處堆放著各種包括車殼、輪胎、控制器、電機、剎車在內的各種車輛配件,車間里又臟又暗,同時散發出刺鼻的氣味,零星有兩三個人在那里搗鼓著組裝各種配件。
當記者問及這么少的工人如何保障訂單時,該作坊的老板表示當下正是低速四輪電動車的淡季,訂單并不多,平時也是根據訂單來生產,有訂單時大家伙就都來上班,沒有訂單時就放假,這里的師傅也都是附近的村民,隨叫隨到,不會影響訂單。
產品質量令人汗顏
記者在被隔出的不同小車間里觀看這些配件時,發現大部分都是出自一些不知名的小廠商。
“這款是純電動車,充一次電可以跑120公里,最高時速可達50km/h,這臺小寶馬只需要6500元,最少5輛起售,您是要買車呢還是要做代理?”該作坊老板指著一輛有著“寶馬”前臉的低速電動車向記者推銷自己的產品。雖然這種電動車在其靚麗的外觀襯托下顯出些許時尚,但當記者進入駕駛室內時卻看到了觸目驚心的畫面。
車的擋位很簡單,一個前進擋,一個倒車擋,沒有駐車擋。當記者試著擰動鑰匙時,發現簡陋的儀表盤沒有任何提示。更加想不到的是,當記者下車拉開發動機蓋時,再次被這款電動車驚到,粗糙的焊接鋼架和雜亂不堪的電池連接線所拼接成的發動機艙,與這款車華麗的外衣形成巨大的反差。不敢想象,如此粗制濫造的電動車誰敢開?
當記者問到如果把這種電動車買回去使用中出了問題找誰時,該作坊的老板對記者說道:“我們的車都是自己組裝,相比市面上的售價要便宜一些,售后出什么狀況我們有售后服務可以處理。并且我們發出的都是裸車,電池由當地經銷商或者用戶自己后期在當地購置后安裝。”
記者又轉了幾家附近的小作坊,發現這些作坊老板大多數都對車輛安全問題避而不談,基本都是大談用戶能夠享受到的種種待遇。“不要駕照、不用上牌、不需買保險、價格便宜,開起來跟普通汽車一樣。”一位作坊老板對記者說。
據記者觀察,這些低速電動車大多都是用劣質材制造出來的,這些小作坊都沒有四大生產工藝流程,都只是對配件進行組裝而已,而配套的零部件都是些聞所未聞的劣質產品。電動車的控制器、電機、剎車、車架等關鍵部件質量標準缺位。
“奔馳”“寶馬”都可來樣訂貨
在另一個低速電動車聚集較多的電動車產業園里,記者同樣喬裝成低速電動車商販隨機走進其中的一家配件廠。除了車間面積大出幾倍外,車間里的場景跟記者在雞黍鎮的小作坊里看到的臟亂場景如出一轍。
車間里一輛眼熟的“寶馬”前臉電動車引起記者的注意,很顯然該車跟記者在金鄉雞黍鎮的小作坊里看到的“寶馬”電動車一模一樣。車間里管理人員告訴記者,該“寶馬”電動車是下單客戶送過來的樣品車。“只要提供一輛樣車擺放在這里,客戶要什么造型的車輛我們都能生產出來。”
當記者問到“寶馬”前臉的電動車路上到處都是,能否換個別的樣式,是否需要拿設計圖紙來時,該管理員笑著對記者說道:“你要什么造型我們都能生產出來,小寶馬、小路虎、小jeep、小勞斯萊斯等都行,我們這邊不需要任何圖紙,我們的師傅也看不懂什么圖紙,你只需要提供一臺樣車,把前臉的要求、車身尺寸說出來,我們的師傅就可以做出來。”
當記者問到這樣加工模仿出來的產品會不會有問題或者被查封時,該廠的老板笑著說:“我們這一片倒是經常有被查封以及罰款的,不過我們家上面有人,工商的執法人員基本過來不會進車間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