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松



2016年對中國車市是個吉祥年,產銷雙雙超過2800萬輛,連續八年蟬聯全球第一大汽車生產國和第一大新車市場。如此一來,一個曾被反復爭論和預測的敏感數字迅速從夢想走進現實,那就是3000萬輛。
如果說2017年能按照7.1%的增速,那么中國汽車產銷總量就能突破3000萬輛大關。
今年能過3000萬輛嗎?
在新的一年,中國汽車產銷量能否順利突破3000萬輛大關呢?這無疑是行業的最大懸念,不少專家和行業人士都對此進行大膽預測。
中國汽車工業信息網(下稱“中汽信”)專家組認為,2017年中國車市將實現3080萬輛銷量,同比增長10.2%。其中,乘用車銷量將達到2697萬輛,同比增長10.8%,占整個汽車市場87.6%的市場份額。
中汽協則預測2017年全年汽車銷量可以達到2940萬輛左右,其中國汽車產銷量增長約在5%,與中汽信預測形成鮮明對比,即2017年不能邁入3000萬輛大關。
針對此預測,不少專家各抒己見,有人說中汽協過于保守,對未來不樂觀;也有專家說中汽信過于樂觀,3000萬輛已是天花板。在一番爭論下,各自都列出支持的觀點和依據。
支持能突破3000萬輛的一方認為,2016年的新能源汽車和SUV車型的快速增長趨勢以及三、四線城市對入門車型需求的釋放將延續至2017年,并給2017年車市帶來一定的利好。基于宏觀經濟、政策以及市場三方面因素的影響,推斷2017年應超過3000萬輛。
不支持能突破3000萬輛的一方則認為,一是中國的人口結構決定未來買車的人會越來越少;二是大城市的限購將會使最有消費能力的人群想買車卻買不了;三是共享經濟的發展將會使相當多的人決定不再買車(打車或許更方便)。
4000萬輛是癡人說夢嗎?
拋開3000萬輛不提,更有樂觀者表示,未來十年,中國汽車年銷量峰值將達到4000萬輛,更有甚者預計會達到4500萬輛。
國家信息中心汽車產業處處長劉明在出席2016“汽車與環境”中國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創新論壇時曾表示道,“中國汽車年銷量到3000萬輛不會是頂點,從成熟國家的車輛飽和程度經驗來看,中國到2025年左右,汽車年銷量有望達到4000萬輛。”
中汽協常務副會長董揚也曾預測,“中國汽車產量在2015年應該達到和接近3000萬輛,2020年達到4000萬輛。”
全球知名會計師事務所普華永道汽車分析團隊Autofacts近日發布《全球與中國汽車市場的動態和趨勢》報告,預測2017年中國輕型汽車產量將達到2500萬輛,較去年增長8.2%左右;輕型汽車產量將于2021年達到 3090萬輛,2015年?2021年復合年增長率將達到5%。同時,去年以來,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進入快速發展期,預計未來5?10年將成為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的重要時期。根據普華永道這份報告,我國汽車產銷量將在2018年突破3000萬輛,預計在2020年突破3500萬輛到4000萬輛大關。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認同并指出,“中國市場規模已經面臨過剩,未來維持在5%增長,符合市場需要。”
其實中國汽車市場出現井噴行情,是從2001年加入WTO之后開始的。從2001年的237萬輛到2009年的1364萬輛,中國汽車銷量沖擊1000萬輛大關用了9年時間。從2009年的1364萬輛到2013年的2198萬輛,沖擊2000萬輛用了4年時間,如果2017年實現3000萬輛銷量,那么沖擊3000萬輛同樣也用了4年時間。按此趨勢,是否能如普華永道所愿,到2020或者2021年突破4000萬輛呢?對于這一點誰都不敢保證。
往年預測回放
其實,不單是對于3000萬輛的預測眾說紛紜,回顧歷史,對于中國汽車銷量突破1000萬輛、2000萬輛大關的預測也是一樣。現在回顧起來才發現,靠譜的并不多。
2008年的預測全軍覆沒
關于中國產銷量實現第一個1000萬輛, 時任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蔡惟慈預測,2008年中國汽車產量將沖擊1000萬輛大關。
時任湖南省汽車商會常務副會長馬湘濱也表示,“保守一點計算,2008年如果增幅保持15%的速度,那么全年產銷量將超過1000萬輛”。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六屆二次會員代表大會暨六屆二次理事會工作報告中說, 2008年預計全年汽車產銷量可望突破1000萬輛,增長幅度在15%左右。
2007年時任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饒達認為,1000萬輛的數字在預測時就已經考慮到油價上調的因素,因此2008年產銷量和預期不會相差太大,超過1000萬輛。
可以看到,業內專家幾乎都一致看好2008車市,預測將突破1000萬輛,但事實是如此嗎?2008年全年汽車銷量為938.05萬輛,同比增長6.70%,不僅未能突破1000萬輛,增速更是銳減15%左右,車市似乎遇到前所未有的寒冬。
2009年誰的預測最準?
由于2008年預測的普遍失敗,2009年的預測便成為最撲朔迷離的一年。
時任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張小虞認為,2009年我國汽車產銷量在去年的基礎上增長12%問題不大,全年產銷量超過1000萬輛。
1月1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汽車產業振興規劃,確定了一個國家出臺鼓勵汽車消費政策的目標:2009年的汽車產銷同比增長幅度達到10%(超過1000萬輛)。
國內著名汽車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郭孔輝在浙江金華舉行的浙江省工業轉型升級報告會上透露,預計2009年我國汽車產銷可超過1000萬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汽車工程系副主任徐向陽做客中國訪談時表示, 2009年中國有可能突破1000萬輛,超過美國變成第一位,但是美國、日本的數據還沒有看到,所以不敢肯定。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在2009年1月初該協會舉行的第一次信息發布會上預測說: 2009年我國汽車的產銷量將依然無法突破1000萬輛大關。
全球著名市場調研公司J.D.Power的預測則更加悲觀。時任J.D.Power亞太公司中國區總經理梅松林表示,綜合正負因素分析,2009年中國汽車的產銷量將為零增長。
國家信息中心信息資源開發部主任徐長明認為,“不利因素疊加,國產汽車今年的總銷量突破千萬輛大關比較難,預計產銷量在970萬輛左右。”
實際結果是,2009年全年汽車銷量為1364.48萬輛,同比增長46.15%。可以看到,張小虞、郭孔輝、徐向陽的預測基本正確,而董揚、徐長明等再一次失算,J.D.Power的預測最不靠譜。
為什么這么多人的預測大失水準呢?因為2009年兩大政策的出臺強力引爆車市,其力度之大,出人意料。
首先,1.6升及以下車輛購置稅減半政策功不可沒。當年(2009年)乘用車產銷首次超過1000萬輛。其中,1.6升及以下乘用車車型銷售為719.55萬輛,同比增長71%,增長貢獻度70%。
其次是發改委聯合相關部門適時出臺《汽車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將“汽車下鄉”作為拉動汽車消費,促進產業升級和實現產品結構調整的重要舉措。從2009年3月1日至12月31日,政府投入50億,對農民報廢三輪汽車和低速貨車換購輕型載貨車以及購買1.3升以下排量的微型客車,給予一次性財政補貼。
關于2000萬輛的預測
2010年全國汽車銷售1806.19萬輛,同比增長32.37%。此刻,關于何時能突破2000萬輛的猜想又擺到行業專家的面前。
2010年12月8日招商證券指出,根據國內汽車行業的發展階段,預計2011年汽車銷量仍然會維持15%的增長,銷量超過2000萬輛。
2012年7月26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市場貿易委員會預測2012年汽車銷量將達2000萬輛。
2013年6月6日在重慶召開的首屆中國汽車市場發展高峰論壇上,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汽車行業分會會長王俠預測,全年銷售量將首次突破2000萬輛。
時任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在福田汽車2020戰略研討會上表示,2013年汽車銷量將超過2100萬輛,增速達到10%。
實際結果是,2013年我國汽車銷量才突破2000萬輛,達到2198.41萬輛。王俠和董揚的預測最準。
從中也可以看到,從1000萬輛到突破2000萬輛中間這段時間,中國汽車產銷量增速是異常的緩慢,自2010年購置稅優惠政策取消后,2011年增速暴跌至不到1%,2012年增速仍不超5%。招商證券等機構預測2011年就超2000萬輛的預測,實在是讓人大跌眼鏡。
有人說,對汽車市場的預測,沒有最不靠譜,只有更不靠譜。但公道一點的說法是,汽車銷量預測,沒有最難,只有更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