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春節假期剛過,汽車圈里發生的頭等大事非東風啟辰宣布獨立莫屬了。2月7日,《汽車觀察》記者收到東風有限總裁辦公室發來的郵件,官方正式對外發布消息稱,經東風有限董事會決議批準、國家工商局核準,東風啟辰汽車公司正式掛牌成立。
這意味著:其一,東風啟辰是繼東風日產、東風英菲尼迪、東風股份、鄭州日產、東風零部件、東風裝備公司之后東風有限第七大事業板塊。其二,東風啟辰是繼東風日產、東風英菲尼迪、東風股份、鄭州日產之后東風有限旗下第五家整車子公司。其三,東風啟辰是繼風神、風行、風光、風度之后“東風大自主”戰略下的第五個自主品牌。
此外,剛從東風日產副總經理離任并升任東風汽車有限公司副總裁、黨委常委的周先鵬已確定出任東風啟辰總經理,徐建明、高國林、馬磊、豐田泰治任東風啟辰副總經理。“周先鵬近年來在推動東風日產實現經營目標、銷量快速增長上做出了重要貢獻,為東風有限長期穩定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堅信在其強有力的領導下,東風啟辰一定會超越同儕。”東風有限總裁關潤如是說。
實際上,啟辰獨立從集團戰略上看別有用意。眾所周知,東風汽車“十三五”目標是2020年實現自主品牌乘用車銷量125萬輛,但2016年東風自主品牌乘用車銷售只有89.64萬輛,要想用四年時間增長近40%談何容易。
然而,增加子品牌或者是產品數量也許是最直接的辦法。這種模式不是沒有先例,想當初北汽就是依靠設立新品牌、收購、合資等多種手段快速實現自主品牌規模擴張的,如設立威旺品牌、合資重慶銀翔成立幻速品牌、收購昌河汽車等。
如今,生于東風日產,又從東風日產中獨立出來,現與東風日產平起平坐,啟辰品牌終在七年之癢之際,探索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發展路徑。更為重要的是,升級啟辰在集團中的地位,則意味著未來將擁有更多的資源和更加獨立自主的運營,而這也是其脫離合資自主尷尬身份的一次不錯機會。
繼2011年國內首個合資自主品牌廣汽本田理念S1上市以來,有關合資自主概念的爭議一直延續至今,這期間,眾多合資自主品牌瓜熟落地,如東風本田的思銘、一汽-大眾的開利、一汽豐田的朗世、上汽大眾的天越、廣汽豐田的領志、長安福特的佳躍、北京現代的首望、東風悅達起亞的華騏等。
然而,市場是檢驗產品的唯一真理,如果只是“掛羊頭賣狗肉”,那么就無法避免地會被時代淘汰,這也是一些合資自主品牌最后不了了之的主要原因。在這種背景下,啟辰何以脫穎而出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徑呢?
啟辰品牌創立于2010年,至今共推出了D50、R50系列、R30、T70、T90系列、e30六大車系。未來五年,啟辰還將推出8款新車,屆時,東風啟辰將以每年不低于1款的產品速度投放市場,持續豐富公司轎車、SUV、MPV、新能源汽車等區隔產品,從而構建更有競爭力的產品矩陣。
數據顯示:2016年啟辰終端交車量11.66萬輛,順利完成2016年銷售目標。其中,表現最為亮眼的是啟辰T70(含啟辰T70X)。另外,專屬EV平臺的純電動車啟辰晨風也勢頭強勁,2016年銷量同比增長71%。
東風啟辰總經理周先鵬強調,啟辰品牌將繼續堅持以市場和用戶為導向,精心規劃產品布局,大力推進渠道建設,以精益求精的服務意識,贏得超過48萬車主的信賴。其實不難看出,從商品企劃到研發設計,從配套采購到整車制造,從銷售服務到市場營銷,啟辰品牌正彌補產品力與體系力的短板,且效果顯著,但這并不意味著成為自主品牌后的啟辰會一路太平,《汽車觀察》認為其當務之急仍需解決如下難點:
第一,獨立之后,啟辰所要面臨的關鍵問題是品牌重建。某種程度上,重塑品牌比新建品牌更為困難,啟辰如何以新身份獲得市場認可,依然是一個不確定的因素。
第二,從以往啟辰品牌宣傳中可見,其所傳遞出的重要核心信息就是“產品源自東風日產”,且前期車型也大多來自東風日產。那么,未來啟辰的主要技術是來自日產還是靠自主形成呢?眼下來看還沒有明確跡象,但有業內人士建議可以學習寶駿,通過自我造血完成品牌轉型。
第三,啟辰之前是以合資血統優勢與自主品牌競爭的,而未來其將以平級身份與已成功的廣汽傳祺、上汽榮威、吉利、長城、奇瑞等自主品牌一較高下,雖說東風啟辰將成為“東風大自主”事業新突破的關鍵之匙,但這種直接競爭的壓力只會越來越大,稍有不慎就會滿盤皆輸。
第四,據媒體報道,東風啟辰新公司總部的機關人員仍在廣州花都辦公,生產制造仍委托給鄭州工廠,那么,接下來的問題是經銷渠道將何去何從,最起碼,啟辰現有的經銷商們要適應調整一段時間了。
對此,東風有限總裁關潤表示,東風啟辰的成立會進一步促進東風有限旗下進口品牌和國產品牌的均衡互補發展,并以此強化產品線和市場區分,同時要通過資源整合和管理效率的提升來增強東風有限的整體競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