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君++王一如
[摘要]2013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夢”進行了闡述,他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全國人民幸福、國家富強、民族偉大復興。”實現偉大“中國夢”的重要途徑要從新一代的年輕人抓起,與此同時,將中國夢融入到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的研究尤為重要,也是各大高校重要的研究課題。以下主要對中國夢融入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的內涵、特點、效用進行詳細解讀,并做以總結。
[關鍵詞]中國夢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全過程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22-0156-02
2012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帶領新一代中央領導參觀中國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的展覽時指出:“中華民族的昨天是雄關漫道真如鐵;中國的今天是人間正道是滄桑;中國的明天是長風破浪會有時。實現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整個中華民族的夢想。”前不久,《中共教育黨組關于在全國各級各類學校深入展開“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的通知》下發。該通知便詮釋了將中國夢融入教育的重要性。在融入的過程中,對如何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如何提高教育質量等問題都要思慮周全,也只有這樣,才能使中國夢教育轉變到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去,實現偉大的跨越。
一、“融入全過程”的本質界定
(一)“中國夢”本質內涵
“中國夢”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時所提出的理念,這其中詮釋了中共中央對民族偉大復興的期望。“中國夢”的基本內涵是實現國家的富強、民族的振興、人民的幸福,包括民主、自由、平等。“中國夢”既是對百年來中華民族奮斗歷史渴望和追尋的概括,也是當代中國人對自己和民族未來的期許;既是對中國全體民眾共同幸福的盼望表達,也是每一個普通人最原始的追求。作為整體性的思想意識和目標指向,“中國夢”的內涵就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
(二)“融入全過程”本質內涵
本質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決定事物性質和發展的根本屬性。只有通過對其本質的挖掘,才能揭示“融入全過程”的基本內涵,才能弄清楚中國夢教育體系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到底體現在哪些方面。而“全過程”是指從確立目標到實行再到完善的全部過程。這一過程中主要致力于增強大學生中國夢教育的時效性,堅定大學生對于中國夢的信念,推進中國夢的建設,注重實踐養成,使中國夢大眾化、日常化。
(三)“融入全過程”的教育方案設計:明確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確立基本目標和主要任務、完善機制、抓好措施
在實行方案時,一定要明確思想,了解行動的目標,確立預達到的效果。制定保障制度,確立基本原則,堅持以教育為本。主要任務是讓當代大學生貫徹中國夢的思想,完善教育機制,對一些問題做好措施處理。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的作用,增強大學生對“中國夢”的認知認同。
(四)“中國夢”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邏輯關系
當代大學生具有思想開放、視野開闊的特點,其自我意識較強,有自主性。“中國夢”是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著力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馬克思主義為重要內容,而中國夢思想深刻貫徹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夢”對大學生的成長成才、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都具有很重大的意義。可以營造積極奮進的教育氛圍、推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健康和諧地發展。
(五)融入的意義
“中國夢”思想的融入豐富了教育工作的內涵,也是社會主義建設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中國夢給了國民強大的動力和自信。對大學生進行中國夢的思想教育,可以提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這也是關系到社會主義事業的興衰成敗的關鍵。中國夢是我們的民族精神象征,當代大學生存在三觀偏差、公共意識薄弱的問題,被稱為“迷茫的一代”。以“中國夢”為教育思想,可以提高大學生的民族意識和整體素質。高校是全國新生力量集中的地方,大學生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所以,中國夢的思想要在高校中落實,努力培養學生積極建筑中國夢的思想,成為共產黨的擁護者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
二、“融入全過程”的接受主體
(一)接受主體的思想特點
當代學生從上大學開始會逐步構建自己的思想體系,而在日常生活中卻總是與期望相違。當代大學生普遍思想不十分積極,自我意識太強,缺乏集體歸屬感,自律意識差,感性思維大過理性思維,社會責任感虛無。而這些思想將會對以后的人生產生很多負面影響,應及時矯正。當代大學生的認知方式偏于直觀化,局限于學校中,而這時就需要學校對學生的教育方法注入新的活力。將中國夢思想引入到教育中對大學生的教育起著積極的作用。
(二)主體接受依據:認識理論、灌輸理論、需要理論
首先要讓學生認識到實行中國夢教育方針的迫切性與必要性,了解這一思想政治教育將會產生的積極作用。通過教師講解及書本認識到“中國夢”是什么以及實行這一政策對大學生的影響。逐步通過各種方式對學生灌輸中國夢的理論,讓學生主動接受教育,慢慢發現中國夢思想的優點。而最后的“需要”則是一種主觀意識,在認定了一種事物并對其產生需求心理的反應。在學生全面意識到了中國夢之后便會主動學習,“需要”中國夢的思想理念。
(三)主體接受特征
主題接受的特征主要為接受內容的層次性、接受過程的動態性、接受效果的差異性。在實行教育時,不同的對象接受的效果也會不同,應按層次分析教育方法,對接受教育結果的差異采取不同的措施。
(四)主體接受機制:理性、情感、信念和行為認同
主題接受機制與自我意識是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動力機制,理性和情感的認知是其加工機制,而信念則是強化機制。在教育的過程中逐漸完善自身,使心靈情感和行為都達到中國夢教育的本質要求。
三、“融入全過程”的信念整合
(一)中國夢、理想信念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在融入過程中,應以中國夢的理想信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在全社會建立起共同的理想信念。“中國夢”的理念對當代人的信念起著積極的作用,有利于民族團結穩定和社會現代化發展。因此,在培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必須把中國夢目標以及堅定理想信念作為首要任務。
(二)如何減少宗教對大學生的負面影響
大學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各大高校是培養學生成才的地方,同時也是抵御一些由于外在因素對大學生進行所謂的宗教滲透而產生不良影響的地方。目前大學校園中出現了很多“宗教信仰守望者”、宗教文化的“頂禮膜拜者”,而且一些宗教會對大學生的思想產生消極影響。應加強提高高校的黨政干部的政治素質,防范和抵御宗教滲透對大學生的影響,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有力抵制社會上的錯誤思潮。同時應該加強大學生思政課教育,確保馬克思主義理論在高校的主導地位,加強對外來信奉宗教人員的管理等。
(三)“中國夢”引領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規律
中國夢與理想信念教育有很好的契合點。用中國夢引領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需要推動青年學生強化對科學理論的認同、對歷史規律的正確認識和對基本國情的準確把握。而在教育路徑中存在著許多規律其中包括引領與滲透結合規律、說服力與感召力結合規律、教化力與親和力結合規律、規范引導與兼容并包結合規律等。在新時代中,以中國夢引領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同時也提出了一些新要求,需要在教育實踐中進行不斷地探索和推進。
(四)教化和引領:從自發到自覺
自發屬于不知不覺的動作,是未經有意識的思考的,是客觀性較強的。自覺屬于經過思考后做出的行為,強調主觀能動性。學校應很好地教育學生領會中國夢的思想內涵。學生在初始學習時屬于被動狀態,具有自發性。在接受思想教育的時候引導學生對中國夢產生興趣,逐漸主動接受學習,激發學習自覺性,使中國夢在思想教育中被完全接受。
四、“融入中國夢”的必要性
(一)素質教育的需要
在經濟和科技高速發展的世界里,素質教育成了每個國家培養人才的必要手段,高校思想教育尤其重要。素質教育要求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中國夢就是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也就是要求人才更好的發展,所以融入中國夢是素質教育的需要。
(二)維護國家社會穩定的必然要求
我國當前正處于發展中的重要階段,而大學生是建設祖國未來的中堅力量。中國夢融入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需要,更是建設中國特設社會主義、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需要。
(三)當代大學生思想偏激、信仰缺失
由于社會思潮的混亂影響、各種社會消極思想的傳播和一些反社會的行為屢屢出現,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普遍存在迷茫、消極、偏激等許多負面因素。大學生是國家培養的社會人才,是建設國家未來的主要力量,任由消極思想蔓延會對國家未來產生嚴重的后果。“融入中國夢”將會為學生帶去馬克思主義的積極思想,引導學生的心理走向正途,使其堅定對共產黨的擁護,將來更好地建設國家的未來。
五、“融入全過程”的實踐路徑
(一)遵循融入原則 優化融入環境
在融入過程中要遵循基本的幾項原則,方向性原則、全面性原則、全程性原則、實效性原則、科學性原則。學校工作者應該堅持馬克思主義思想,大力培養學生對中國夢的理解。同時,要優化學生的學習環境,例如社會環境、學校環境、家庭環境、社區環境等。學習環境的好壞影響著學生的心態與接受程度,除了外在環境,精神環境的優化也很重要。要抵制不正之風和消極的信息傳播,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
(二)“個人夢”與“中國夢”的有機結合
當代大學生對未來都抱有很美好的憧憬以及關于人生、理想、事業的崇高理想。但我們要知道,“個人夢”的實現需要國家的強盛作為堅實的后盾。而中國夢是個人夢的升華,是無數個“個人夢”的統一。只有實現了中國夢,個人夢才能實現。當代大學生應該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將實現自己的夢想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有機結合,共創美好未來。
(三)拓寬融入渠道
融入思想政治理論主要依靠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通過在學校接受的教育了解和接受中國夢的思想。但僅僅通過書本教育和口述傳播的力度還不夠徹底。可以擴寬融入渠道,例如校園文化建設活動和社會實踐等,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鍛煉大學生實踐能力,增強集體意識。
(四)打造良好的思想政治工作隊伍
學生的學習是由教師教導的,學生的思想離不開教師的引導。所以,校內有一支良好的教學隊伍是很重要的。以實現中國夢為目標的教育隊伍才會盡己所能地教育學生嚴謹科學,為大學生日常思想和學習貫徹中國夢的信念,把中國夢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的接班人成長道路的明確思路。
六、“融入全過程”的效果評估
(一)通過調查問卷檢驗融入的效果
在進行一系列中國夢的思想教育之后,需要檢驗大學生對其的了解狀態。在實行這一研究的各大高校中抽取一些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考察在接受了中國夢思想政治教育后學生的思想發生的轉變。
(二)評估標準和原則
可以通過定性評估標準、定量評估標準兩種方法對學生進行評估。在進行評估時要堅守評估原則:三貼近原則、先進性要求與廣泛性要求有機結合原則、學校教育全過程合力原則、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結合原則。
(三)評估方法
可參考調查評估法、動靜結合評估法、效果效益評估法、定性定量結合評估法等。
(四)融入的結果評估
融入效果的宏觀分析和微觀分析。
【參考文獻】
[1]毛穎穎.共同感知中國夢[J].基礎教育論壇,2013.
[2]習近平.中國夢,人民的夢——十二屆全國人大會議閉幕會上講話摘要[J].農民文摘,2013.
責任編輯:張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