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容澤文+張水蓮
摘 要:本文按照國內外輔導員隊伍建設的主流趨勢,根據新建本科院校輔導員隊伍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尤其以轉型發展中的欽州學院為例,有重點地針對輔導員隊伍專業化培養培訓進行認真總結提煉,探討建立系統化、專業化、長效化的輔導員培養機制和實踐模式,著力提高輔導員隊伍整體素質,以適應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形勢和新要求。
關鍵詞:輔導員;專業化;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7)03-0177-02
在當前新建本科院校向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的大背景下,對高校及學生提出了諸多要求,同時也是一種挑戰。高校輔導員作為學校和學生的紐帶,在院校轉型中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欽州學院創新輔導員專業化培養模式是對新建本科院校輔導員培養路徑的初探。
一、新建本科院校輔導員專業化的必要性
新時期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正步入職業化模式、專業化培養、專家化發展的過程,這是適應高等教育的發展與改革,順應國內外政治經濟形勢的不斷變化,迎合大學生群體出現新特點的必然選擇,是輔導員提高工作有效性和針對性的必然要求,也是輔導員自身職業發展的迫切需要。
(一)新建本科院校輔導員專業化是學校轉型發展的必要條件
據教育部發布《全國新建本科院校教學質量監測報告》和《百所新建院校合格評估績效報告》,2000年—2015年這16年間,全國新建本科院校達到了403所,接近全國普通本科高校的一半。其中中西部為249所。欽州學院以應用型大學為辦學定位,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的專業結構,以產出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方案,是承擔我國偏遠地區適齡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重要途徑,改變了我國的高等教育格局,這對新建本科院校的輔導員提出了新挑戰。
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學校擴招,生源增加迅速,生源質量參差不齊,給新建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帶來了巨大挑戰。而解決這個問題的最終辦法就是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輔導員是高校學生素質教育的執行者。因此,新建本科院校輔導員專業化是學校轉型發展的必要條件。
新建本科院校雖然處于轉型發展時期,學科建設、科研課題等方面飛速發展,但是始終不能拋棄對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輔導員處于高校學生工作的一線,是學生與學校聯系的橋梁。學生遇到任何困難,會第一時間反饋到輔導員那里,輔導員會面臨各種復雜的問題。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對自己的知識結構不斷的充實,添加新的知識,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才能更好地開展學生工作,為學校轉型發展添磚加瓦。
(二)新建本科院校輔導員專業化是輔導員職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從1953年清華大學校長蔣南翔向教育部提出試點輔導員請求后,輔導員這個職業就開始在各高校出現,主要是做政治工作,是學生的“政治領路人”,稱為政治輔導員。后來經過16號文件,24號令等多個文件的出臺,拓展了輔導員的職能,輔導員的職業發展看到了出路。中發〔2004〕16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19條指出輔導員努力解決大學生的實際問題。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教育人、引導人,又要關心人、幫助人。這就要求輔導員具備解決大學生實際問題這項職能,而這項職能包括幫助貧困、心理、就業、生涯規劃、人際關系等方面。
輔導員作為一種職業,就必須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必須設立這個職業發展的目標和路徑。新建本科院校輔導員專業化是維系輔導員職業穩定性的客觀要求。目前,大多新建本科院校輔導員都是把工作崗位為轉為教師或行政崗位的跳板,不鉆研專業技能,有調崗的機會就走,這種做法不利于學生的培育,也不利于個人職業的發展。輔導員作為一線學生工作人員,本身就必須有完善的專業技能結構才能更好完成相關工作,只有不斷地學習,參加各種相關技能培訓,樹立正確的職業生涯目標才能將個人職業發展與學生培養相結合,提升專業知識水平,提高實踐技能,推動輔導員專業化的發展。
(三)新建本科院校輔導員專業化是大學生成長的必要動力
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接班人,是黨和國家十分寶貴的人才資源,是祖國的未來。學生家長將學生交給學校培養,是未來學生能獲得更好的教育,成長成才。高校承擔了大學生教育的義務,高校輔導員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施的主體,擔負著對大學生進行素質教育,促進大學生學習、思想等多方面綜合發展,指引大學生勤奮學習,樂于奉獻、創新理念,成為一個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的職責。
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是互聯網的弄潮兒,他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強,敢于挑戰傳統,但是他們缺乏社會經驗,看待社會上的一些問題比較片面,容易受到利益的誘惑,比如P2P校園網貸問題。這就需要輔導員在他們產生迷惑、迷失方向的時候對他們進行正確的指引。所以,一名輔導員必須有高度的政治敏銳性和危機處理的能力,才能把學生從錯誤的路上引回來,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新建本科院校輔導員必須有專業化的能力,才能完成這項艱巨的任務。
二、新建本科院校輔導員專業化培養模式研究
新建本科院校輔導員的發展不僅要有專業的知識和技能,還必須要求外力的支持,高校必須完善輔導員的準入、考核、晉級和淘汰機制,對輔導員開展專門的訓練和教育培養體系,組建穩定的專業團隊,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輔導員隊伍的穩定和發展。
(一)輔導員專業化培養模式研究
輔導員的專業化培養是指經過專門的教育和培訓的人員走上輔導員崗位,并且在實際工作中不斷提升專業知識和技能的過程,這個過程是輔導員邁入職業化、專家化的基礎和前提,因而十分關鍵,尤其在新建本科院校輔導員隊伍轉型和完善過程中,加強輔導員的專業化培養是輔導員隊伍建設工作的重中之重。
新建本科院校輔導員隊伍專業化培養機制需構建包含目標、模式、內容、載體、要求、手段等多位一體的完整培養體系和相關保障制度。欽州學院在輔導員培養過程中,逐漸形成構筑了“一二三四五六”的專業化培養體制。
“一”是突出一種模式,即“1+X”培養模式。“1”即依托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學、心理學等學科, 對輔導員加強專業化培訓, 強化輔導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素質培養, 實現輔導員的專業化、職業化;“X”即結合輔導員的個人特點和職業傾向,幫助輔導員著重掌握一至幾門專業知識與技能, 培養成在某一領域的專家, 為輔導員職業發展開拓新的方向。鼓勵輔導員報考心理咨詢師、就業指導師等職業資格考試。
“二”是完成兩個轉型,即推動隊伍由“控制型”向“服務型” “經驗型”向“科學型”的根本轉變。當前,新建本科院校輔導員對于學生的管理大多都是通過強制命令式管理,絕大多數學生覺得這種模式為高中管理方式,戲稱大學為“某某高中”,這就是“控制型”學生管理方式的體現。大學生正處于“三觀”的形成時期,性格叛逆,這種“控制型”管理方式會使學生產生抵觸,激發師生矛盾,給學生的管理工作造成困擾。欽州學院轉變學生管理方式,由“控制型”轉變為“服務型”,培養輔導員及學生干部的服務意識,解決學生實際問題,通過成立大學生事務管理委員會、大學生紀律檢查委員會等方式強化對學生的服務意識。形成了輔導與學生亦師亦友的和諧局面。
欽州學院作為一個新建本科院校,輔導員結構復雜,部分輔導員為學校轉型發展安置人員,普遍年齡偏大,對個人的職業發展沒有目標,不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開展輔導員工作大多是靠以往帶學生的經驗來展開,不能適應學校的轉型發展。這種工作態度對新入職輔導員也造成一定的影響。針對這種問題學校提出將“經驗型”轉變為“科學型”。每年開展輔導員專題培訓,邀請國內知名心理學家,就業指導專家,全國優秀輔導員等專家學者對輔導員開展培訓,提升輔導員工作的科學性,形成了從“經驗型”向“科學型”的轉變。
“三”是搭建三個平臺,即搭建多元培訓平臺、經驗交流平臺和理論科研平臺。多元培訓就是將輔導員培養納入學校師資培訓和人才培養計劃,像重視業務學術骨干一樣重視輔導員培養和發展,培養出的輔導員既是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又是具有法學、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方面專業背景的教師;經驗交流就是要定期組織開展輔導員沙龍、輔導員交流會等,促進輔導員相互學習,取長補短,提高整體水平;理論科研就是要為輔導員開展理論研究和學術交流創造條件,鼓勵和倡導輔導員參與專項課題研究,組建學術研究團隊。學校每年設立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課題、輔導員專項課題等項目提升輔導員理論和業務素質,提升輔導員實踐研究能力。
“四”是落實四項要求。即落實政治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正四項要求。要求輔導員以身立教, 以生為本, 以崗為榮,諳熟黨的教育方針和國家發展高等教育的政策法規,掌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論、基本原則、基本規律和基本方法,真正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行家里手,模范遵守輔導員職業的行為規范,懷著一顆愛心、一顆事業心從事自己的事業。整體隊伍過得硬、靠得住、關鍵時刻用得上。
“五”是堅持五個結合。即堅持論壇交流與專題培訓相結合、校內課堂培訓與省內高校“訪問交流”相結合、理論培訓與新技術培訓相結合、學歷學位提升與學術研究提高相結合、上崗培訓與骨干培訓相結合,實現培訓常態化。學校成立廣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社會實踐研修基地,聘請專家開展專題講座,每年選派5-8名輔導員在區內老牌高校跟班學習,提升學生工作管理能力。同時選派輔導員參加全區輔導員技能大賽,提升輔導員專業能力的同時加強與其他高校的交流學習。
“六”是突出六塊內容。即主要開展科學理論、業務素質、工作技能、學歷提高、實踐研究、師德師風六個方面培訓內容。要求輔導員系統學習思想政治教育等學科知識,提升個人科學理論水平和業務素質。加強心理、就業、生涯規劃、人際關系等職能能力方面的培訓,考取相應證書。招聘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碩士研究生或對應專業碩士研究生作為輔導員,同時支持本科學習輔導員繼續深造考取碩士研究,提升輔導員學歷。
(二)欽州學院輔導員專業化培養模式的意義
1.有利于學校順利實現“轉型”。新建本科院校在形式上雖然已經進入本科院校行列,但要建成一所合格的本科院校還要經過一個相當長的“轉型”期,發展任務艱巨而繁重。轉變對輔導員隊伍的認識,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培養一支高素質的輔導員隊伍,是新建本科院校“轉型”期的重要任務之一。
2.有利于促進學生成長成才。輔導員作為學生的人生導師和健康成長的知心朋友,他們的“三觀”及心理健康狀況對學生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在新建本科院校,由于觀念等方面的原因,輔導員的崗位被誤讀,被認為是一個不需要專業技術,不是固定職業的臨時崗位,輔導員的地位、發展等存在諸多問題,輔導員的職業倦怠感較強。輔導員專業化培養機制的探索與實踐可以振奮輔導員的精神,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解決了無科學的職業體系和職業評價,缺乏職業期待和職業歸屬感的問題,使他們更好地履行育人職責。
3.為其他新建本科院校輔導員專業化培養提供借鑒。欽州學院探索輔導員專業化培養模式,雖然不具有普遍意義,但是對于轉型發展中的新建本科院校意義重大。廣西已有11所高校順利升格為本科院校,這11所高校作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對輔導員專業化培養同樣存在缺失,都處于研究摸索階段,我校實行的突出一種模式、完成兩個轉型、搭建三個平臺、落實四項要求、堅持五個院長、突出六塊內容的輔導員專業化培養模式,對其他地方本科院校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曹麒麟,李向成,張滟.高校輔導員專業化的必要性分析與可行路徑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1).
[2]周淼泉.輔導員專業化現狀及培育——以廣西新建本科院校為例[J].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