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艷 李強

摘 要 醫學教材在培養高等醫學人才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本文通過分析歷版《臨床醫學概論》教材特點及我校的使用情況,以期為今后教材的選擇提供思路。
關鍵詞 臨床醫學概論 教材 課程 醫學
Abstract Medical textbook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developing medical talents.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alendar version of "Introduction to clinical medicine"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he use of the situ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ideas for the selec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 in the future.
Keywords "Introduction of Clinical Medicine Teaching”; material; course; medicine
“臨床醫學概論”是針對非臨床專業學生開設的臨床醫學課程,所用教材為《臨床醫學概論》(或《臨床醫學概要》)。筆者就近年來任教班級的《臨床醫學概論》(或《臨床醫學概要》)教材(以下簡稱為“教材”)作一對比研究,以期為今后教材的選擇提供思路。
1 歷版教材特點
1.1 歷版教材及使用的基本情況①②③④⑤
表1 歷版教材及使用的基本情況
從表1可以看出:教材越編越厚(王萍版除外),不同版本教材比較,字數翻了近一倍(趙增榮版530千字,周建軍、符逢春版1048字);如果以人民衛生出版社教材為例,第1版和第2版之間,字數也增加了40%余。
從教材的使用專業及班級看,《臨床醫學概論》(或《臨床醫學概要》)以非醫學專業為主,尤其是康復專業,此外,我校的藥學專業(如藥劑等)、公共衛生專業也都開設并選用《臨床醫學概論》(或《臨床醫學概要》)課程及教材。
1.2 歷版教材的編排方式及內容特點
趙增榮版教材共分12章。主要介紹臨床常見癥狀、體格檢查和診斷方法(并側重介紹了各癥狀的實驗室檢查項目);急診醫學;傳染病(含性傳播疾病)以及內、外、婦、兒各科臨床的常見疾病。各疾病均按病因、病理、臨床表現、實驗室及輔助檢查、診斷、預防、治療的體例加以闡述。
梁谷版教材共有7篇41章,主要內容包括:緒論、診斷學基礎、臨床藥物治療知識、內科常見疾病、外科學總論及外科常見疾病、兒科常見疾病、婦產科常見疾病、實訓指導。本版教材詳細介紹了常見疾病及心肺腦復蘇知識等內容,增加了藥物治療學方面的內容,書后專篇設有實訓指導,每章編有“學習要點” 、“思考題”和“知識鏈接”,方便師生理論及實踐課教學的開展,也便于自學。
潘濤、張永濤版教材共有8篇,包括:緒論、診斷學基礎、內科疾病(包括傳染病)、外科學、婦科學、兒科學、急診醫學、全科醫學概論等內容。疾病選取側重于常見病與多發病,尤其與環境、生活方式關系密切的疾病,編排內容側重于常見病因、流行病學現狀、主要臨床特點、診斷要點、治療原則等。教材內容將臨床醫學導論、臨床醫學各專業等內容集于一書,并緊跟時代發展,增加了全科醫學相關內容。教材中明確了每一章節的教學目的與要求,并編寫了一定量的具有代表性的復習題,便于教學使用與學生復習自學。
王萍版教材全書分為上、下2篇。上篇為診斷學概要,主要介紹常見癥狀、體格檢查、問診與病史、實驗室及器械檢查、醫學影像診斷基礎;下篇為臨床疾病概要,主要介紹內科、神經科、外科、骨科、兒科等的疾病。教材每一章都編寫了一定量的復習題,便于教學使用與學生復習。
周建軍、符逢春版教材在保留王萍版教材大部分內容的基礎上(周建軍、符逢春版與王萍版同為人民衛生出版社教材),按系統對臨床各科疾病進行了分類整合,使本教材的內容更為系統和全面。為提高學生對臨床各種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的能力,特增加了一部分內科常見疾病,包括腎病綜合征、痛風、前列腺炎、血液系統疾病、腫瘤疾病和部分常見的精神、心理障礙性疾病,擴充了學生的視野。
2 反思
2.1 教學實施過程中發現的問題
以我校康復專業為例,在選用教材的過程中,我們都盡量選取既符合學生的認知體系,又方便學生知識及時更新、緊跟時代發展的最新版的高職高專教材。但是在實際教學實施過程中發現一些問題。
首先,表現在教材內容上。近幾年,我校康復專業“臨床醫學概論”課程(第四學期開設)選用的是人民衛生出版社教材,書中的“上篇診斷學概要”與該專業第三學期開設的“診斷學基礎”內容重復。初次擔任此門課程教學時,曾出現教學內容的重復,學生學習興趣不高;雖然,在后來的教學中可以在授課計劃制定時避免重復,但無形之中,造成了教材資源的浪費,加重了學生的經濟負擔。
其次,表現在師資力量上。“臨床醫學概論”課程的教學任務一般由我校醫學系西醫內科教研室承擔,結合教師的專業特點,任課老師在講解時,偏重于西醫內科學部分,而外、婦、兒、骨科等疾病安排甚少,或者未作安排。這樣安排并不能真正體現“概論”的特點。在后來的教學中,我們也曾經嘗試做過調整,請外傷科老師合作,共同完成“臨床醫學概論”教學任務,增加外傷科疾病相關內容講解,但實際教學效果也并沒有明顯的改善與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仍不高。
再次,表現在課程設置上。我校康復專業學生在學習“臨床醫學概論”前,第三學期開設了“診斷學基礎”,與“臨床醫學概論”中的“上篇診斷學概要”內容重復;在學習“臨床醫學概論”時,同期還開設有“臨床康復學”課程,而“臨床康復學”在相關疾病概要講解內容上與講解方式上與“臨床醫學概論”內科學部分非常相似,結果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課堂表現不佳,同時也造成了教學資源的浪費和學生學習精力的浪費。
最后,表現在教材發放上。從教材版本確定、上報、征訂到發放,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及時溝通,但這一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因客觀或者主觀原因而導致教材發放的落實出現問題,直接影響教學過程。
2.2 教材選擇的建議
教材是一門課程的核心教學材料,是學生在學校獲得系統知識、進行學習的主要材料。它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教師講授的內容,同時也便于學生預習和復習;教材也是教師進行教學的主要依據,它為教師備課、上課、布置作業、學生學習成績評定提供了基本材料。因此,教材的選擇尤為重要。
在教材選擇上,筆者有如下建議。
首先,從出版時間來說,最好選用最新版本的教材。醫學知識更新日新月異,教材的編寫與知識的更新速度存在時間差,若選用較舊版本的教材,可能就會出現知識點的錯誤,導致學生產生混淆。尤其是臨床醫學的發展,很多知識的更新周期越來越快于教材的出版周期。
其次,從出版單位來說,建議選用人民衛生出版社等“老牌”、認可度高的出版社的教材。近些年,各級各類出版社不同版本的同一課程的教材如雨后春筍般出現,但教材的質量良莠不齊,其中也不乏有為了職稱晉升匆忙編撰的教材,這樣的教材難免會出現一些不足之處。因此,在選擇教材時,還要看教材的出版單位,進行綜合考慮。
再次,因材選教(材)。針對不同專業,不同的課程設置,選取不同的教材。如:康復專業在教材及相關疾病選取上,最好能突出康復特色及選取康復的優勢病種為佳,如傷科疾病、卒中單元等;而公衛、藥學等專業則以“科普”的形式講解為佳,專業性和學習要求比康復專業稍低一些,因此,教材中相關疾病選取以常見病、多發病為主。而現有的《臨床醫學概論》教材往往突出“全”為主,而忽視了專業特色與專業需求。
最后,從教材編寫來看。一般來說,教材主編都有一定的職稱要求,而高職稱的教師有時不一定是課程的主講教師,因此,在教材編寫中,如有這種情況,主編能夠積極和一線教師溝通,對教材在教學方面的適用性和實用性是很有幫助的。
總之,如何合理的選取教材,并非一人一時可以解決,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首先是建立在對不同專業的客觀認識和了解的基礎上;其次,需要各專業課程的整合和合理設置;再次,也需要教師間、師生間的良好溝通與交流。總之,因材施教,因材選教(材),是合理選擇教材的根本出發點;選好教材,育好學生,是每一位教師的最終目標。
*通訊作者:李強
注釋
① 趙增榮.臨床醫學概論[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0.
② 梁谷.臨床醫學概論[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
③ 潘濤,張永濤.臨床醫學概論[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8.
④ 王萍.臨床醫學概要[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
⑤ 周建軍,符逢春.臨床醫學概要[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