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俏俏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普胸外科,湖北 武漢 430071)
系統化早期康復訓練對肺癌術后患者護理效果的影響
尹俏俏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普胸外科,湖北 武漢 430071)
目的 分析肺癌術后患者實施系統早期康復訓練的護理效果。方法 選取2014年7月~2017年4月行肺癌手術治療的患者88例,將其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44例。對照組行肺癌手術后實施常規護理,研究組行肺癌手術后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早期系統康復訓練,比較兩組患者術后肺部感染情況及監護時間和住院時間。結果 研究組術后肺活量及潮氣量均明顯高于對照組,且發生肺部感染的患者少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監護時間及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 對肺癌手術患者實施常規護理聯合系統早期康復訓練,可以增加患者的肺活量與潮氣量,降低肺部感染發生率,縮短患者住院時間及監護時間,減少醫療費用,減輕患者經濟負擔,且其護理效果顯著。
肺腫瘤;手術;系統早期康復
目前,肺癌是我國發病率及死亡率均較高的惡性腫瘤之一[1],主要治療方法是以手術為主,術后患者易發生肺部感染等并發癥。因此,本研究通過對肺癌手術患者實施不同的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術后肺部感染情況及監護時間和住院時間。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7月~2017年4月行肺癌手術治療的患者88例,其中女34例,男54例。按隨機數據表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44例。納入標準:①經臨床影像學及病理檢查確診為肺癌Ⅱ期;②病情相對穩定且未出現營養不良癥狀;③預期生存期超過6個月;④有胸部病灶切除適應癥。排除嚴重心、腎功能障礙及長期吸煙者。
1.2 方法
在手術前兩組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對照組行肺癌手術后實施常規護理,主要有:心理指導,幫助患者進行早期訓練,胸管的常規護理護理等。研究組行肺癌手術后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早期系統康復訓練,具體包括:(1)在手術完成后6~48 h內的護理:①呼吸功能訓練:患者麻醉蘇醒后取臥位,將患者床頭抬至45°角,將雙臂疊放至臍部,緩緩地吸氣使腹部鼓起,再緩緩地呼氣,吸與呼的時間比為1:2或1:3,雙手可適當對腹部進行加壓,盡量將氣完全呼出,2~5次/h。②輔助痰液排除:患者進行排痰時身體應向前傾,盡量深呼吸且屏氣2~3 s,然后幫助患者拍打背部,患者先連續輕咳,然后進行短而有力的咳嗽,可將痰液排出,每4 h幫助患者排痰1次。③肘關節運動:肘關節彎曲至手指可觸碰肩部,再將手臂伸直,屈肘90°回旋至掌心朝上,肘關節回旋至手背朝向患者。④肩關節活動:取仰臥位,手臂放置身體兩側,肩關節外屈90°并回旋,手指向上,然后前臂伸直,肩關節前屈,伴肘關節屈曲,可使手掌觸碰頭部。⑤膝關節活動:去臥位,雙腿伸直,將下肢抬高,大腿盡量屈向腹部,小腿盡量朝向大腿后屈,復位。⑥髖關節活動:取臥位,雙腿伸直,將下肢抬起,做分腿和關腿動作。(2)手術完成后3~5天的護理:①呼吸運動:指導患者進行深呼吸,5~10次/h;每2 h幫助患者排痰1次。②上肢功能鍛煉:根據患者的身體情況,適當增加各個肢體的活動量,10~20遍/次,2~3次/d。③下床活動:2~3次/d。(3)手術完成后6天以上的護理:適當增加活動量,提高活動速度,告知患者注意個人衛生等。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術后的肺活量(VC)、潮氣量(VT)、肺部感染發生情況及監護時間和住院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術后VC、VT及肺部感染發生情況(見表1)
2.2 監護時間及住院時間情況
研究組監護時間為(32.68±2.45)h,住院時間為(18.95±3.61)d;對照組監護時間為(38.36±2.30)h,住院時間為(23.52±1.52)d。研究組監護時間及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1)。
肺癌患者手術完成后由于創傷較大且疼痛難忍,導致患者呼吸困難,減少了患者肺活量及潮氣量,延長患者的住院時間及監測時間。早期系統康復訓練可以提高患者肺活量及潮氣量,降低并發癥發生率[2]。系統早期康復訓練的作用包括:①可有效調節患者呼吸,為患者提供充足的氧氣,減少通氣阻力。②促進肌肉收縮,提高肺活量和潮氣量。③可提高排痰效果,減少肺部感染。④增加肺部血液循環,改善肺膨脹及肺部呼吸功能。⑤增加身體各功能代謝,改善腸胃功能,增加患者食欲,體位變化可促進患者肌肉收縮集靜脈血液循環,減輕患者的疼痛等。實施早期系統護理干預的注意事項[3]:①要根據自身情況酌情下床運動,一般是從扶床站立到室內走動再到室外活動。②在進行康復訓練時可給予患者適量的止痛藥物,減輕疼痛,在活動期間要仔細觀察患者心跳、呼吸等情況,一旦出現不適立即停止訓練并給予有效治療。③合理制定護理方案,幫助患者進行活動訓練。
綜上所述,對肺癌手術患者實施常規護理聯合系統早期康復訓練,可以增加患者的肺活量與潮氣量,降低肺部感染發生率,縮短患者住院時間及監護時間,減少醫療費用,緩解患者經濟負擔,且其護理效果顯著。
[1] 王 健.以化療為主綜合治療對晚期肺癌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現代醫院,2017,23(05):145-146.
[2] 趙德美,李玉芝.呼吸鍛煉在肺癌圍術期的效果觀察[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7,25(09):215-216.
[3] 馮賀艷.呼吸功能訓練對上腹部手術患者肺功能的影響[J].哈爾濱醫藥,2016,12(01):147-148.
本文編輯:張 鈺
R473.73
B
ISSN.2096-2479.2017.26.1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