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姝芳,吳艷榮*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湖北 武漢 430000)
疼痛護理用于小兒先天性心臟病手術后的效果分析
王姝芳,吳艷榮*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湖北 武漢 430000)
目的分析疼痛護理用于小兒先天性心臟病手術后的效果。方法 選取2016年3月22日~2017年3月22日我院收治的先天性心臟病患兒12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各60例,觀察組和對照組分別采用疼痛護理和常規護理。結果 觀察組患兒護患糾紛發生率(1.67%)、24 h后疼痛評分(2.36±0.12)分、72 h后疼痛評分(0.52±0.16)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對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實施疼痛護理,能夠緩解患兒疼痛感。
疼痛護理;先天性心臟病;效果
先天性心臟病具有預后差、死亡率高、病殘率高等特點,最常見的臨床特征為疼痛,而根據患兒病情程度,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疼痛感,對此需加強臨床干預,從而防止患兒機體受到損傷,減輕患兒身心損傷,目前常實施手術治療緩解,雖然能夠發揮一定療效,但手術創傷性較大,對此還需加強圍手術期干預,從而縮短患兒住院時間,減少后遺癥發生率,減輕患兒經濟負擔[1]。而本文旨在探索疼痛護理用于小兒先天性心臟病手術中的臨床意義,具體可見下文描述。
選取2016年3月22日~2017年3月22日我院收治的先天性心臟病患兒12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觀察組平均年齡(4.86±1.75)歲,男25例,女35例,平均體重(15.85±1.25)kg;疾病類型:16例患兒為法洛氏四聯癥,18例患兒為房間隔缺損,20例患兒為室間隔缺損,6例患兒為其他畸形。對照組平均年齡(4.51±1.36)歲,男26例,女34例,平均體重(15.22±1.79)kg;疾病類型:17例患兒為法洛氏四聯癥,17例患兒為房間隔缺損,21例患兒為室間隔缺損,5例患兒為其他畸形。兩組患兒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做好解釋工作后,加強日常用藥護理、健康教育、晨間護理。
觀察組采用疼痛護理,主要措施如下:
(1)非藥物治療方法:①認識疼痛:為了提高患兒和其家屬的依從性,需為家屬講解手術知識、疼痛知識,對于理解能力較強患兒,可通過講故事形式,使其了解配合醫務人員完成各項護理措施的作用性,從而建立信任關系,同時還需加強環境護理,減少周圍刺激,盡可能營造一個安靜、溫馨、安全、舒適的環境;②疼痛護理措施的實施:a促進睡眠:協助患兒采取舒適體位,創造安靜環境,減少不必要的刺激,且保持動作輕柔,促使患兒盡快進入睡眠狀態,并在患兒睡前喝奶時,輕輕拍背撫摸;b轉移注意力:在日間可通過播放輕柔、優美音樂,分散患兒注意力,且給予患兒觀看動畫片、玩玩具,保持心情愉快,在患兒情緒過度激動時,可給予患兒安撫奶嘴,確保患兒注意力不在自身疼痛感上;c撫摸和安慰:對于能夠溝通的患兒,可給予患兒適當的手撫摸,從而給予患兒安全感,并使用溫和語言給予患兒關心、理解[2]。
(2)藥物治療:①對于輕度疼痛患兒,不給予鎮痛藥物治療,通過心理疏導、語言疏導,對于重度、中度疼痛患兒,可給予適當的藥物治療,且根據患兒年齡,調整藥物劑量,每日評估一次,直至達到舒適目標為止;②給藥途徑:重度疼痛患兒,可首選靜脈給藥或肌肉注射;對于中度疼痛患兒,可給予直腸給藥或口服用藥;③給藥原則:根據患兒疼痛程度,選擇用藥時間、劑量,從而減少不良反應發生率,達到鎮痛效果[3]。
對比兩組患兒的護患糾紛發生率、各時間段的疼痛評分(分數越高,疼痛感越強,總分為10分)。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護理前疼痛評分為(5.86±1.28)分,護理后24 h疼痛評分為(2.36±0.12)分,護理后72 h疼痛評分為(0.52±0.16)分,護患糾紛率為1.67%(1/60)。對照組護理前疼痛評分為(5.52±1.71)分,護理后24 h疼痛評分為(3.85±1.22)分,護理后72 h疼痛評分為(1.78±0.59)分,護患糾紛率為20.00%(12/60)。觀察組患兒護患糾紛發生率、疼痛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
先天性心臟病不僅可影響患兒身心健康,還可加重患兒家庭的經濟負擔,目前常實施手術治療,在術后早期常表現為興奮、躁動、苦惱,進而引起呼吸淺促、心動過速、血壓急劇升高,從而出現水腫、手術切口滲血、缺氧、出汗、胃腸道反應等,其中最常見的一項為疼痛,其可影響術后恢復[4]。
通過分析先天性心臟病臨床特點和常規護理不足之處后,我院實施了疼痛護理,其能夠保證患兒身心健康,減輕對機體損傷,抑制交感神經系統興奮,消除患兒疼痛感。本次實驗通過對患兒實施非藥物治療方法、藥物治療,能夠促進患兒康復,縮短患兒住院時間,促使患兒有個健康、快樂生長環境,確保患兒順利、舒適度過術后恢復期,維持機體血液流動學,調節機體通氣,減少患兒氧需和氧耗,降低患兒疼痛應激反應,拉近彼此關系,提高患兒家屬滿意度[5]。
總而言之,疼痛護理具有全面性、個性化、針對性等特點,將其用于先天性心臟病患兒中,能夠改善患兒生活質量,緩解患兒疼痛感。
[1] 陳 曉,王曙紅,楊麗君,等.家長參與先天性心臟病患兒術后疼痛護理的研究現狀[J].護理研究,2015,85(10):1157-1159.
[2] 鄧宜雅,劉秋華,馬建紅,等.疼痛護理在NICU非青紫型先天性心臟病患兒中的應用評價[J].嶺南急診醫學雜志,2013,13(2):159-160.
[3] 王 菲.小兒先天性心臟病手術后疼痛護理的應用研究[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40):8012.
[4] 蔣媛媛,徐 妮,吳 娟,等.綜合護理干預對先天性心臟病患兒護理效果及家庭生活質量的影響[J].貴陽醫學院學報,2014,39(3):443-445.
[5] 鄭中燕,李慶印,賈 艷,等.先天性心臟病小兒重癥監護室護士疼痛管理相關知識掌握情況調查[J].中國護理管理,2014,74(8):798-800,801.
R473.72
B
ISSN.2096-2479.2017.39.90.01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