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發鈺
(四川省涼山州第一人民醫院,四川 西昌 615000)
一例永久起搏器導線斷裂患者的護理體會
馬發鈺
(四川省涼山州第一人民醫院,四川 西昌 615000)
起搏器導線斷裂;護理
永久性人工心臟起搏器作為治療緩慢心律失常的重要方法,已廣泛應用于臨床,對挽救緩慢心律失常和房室傳導阻滯患者的生命、提高其生存質量有極其重要的作用。但植入起搏器若引起并發癥,會給患者帶來痛苦、增加住院天數及費用等。如何盡量避免并發癥,是心內科醫護人員必須重視和思考的問題。導線斷裂的并發癥也有文獻報道,我科于2016年10月收治了我院首例起搏器導線斷裂患者,現將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患者,男,65歲,退休工人,入院前5+年,無明顯誘因出現頭昏、胸悶不適伴惡心來我院診治,24小時動態心電圖結果:心房纖顫,慢心室率,長R-R間期,予以人工心臟永久起搏器(VVI)植入治療,術后患者恢復好。自訴院外堅持健身,有左肩關節長期活動史。本次入院前1天,感癥狀復發伴乏力,自測脈搏35次/min,無心悸、黑矇及意識障礙,來我院就診。入院查體:體溫36.50C,脈搏3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壓127/83 mmHg。主要陽性體征:心界向左擴大,心率45次/min,心律不齊,第一心音強弱不等,快慢不一。起搏器程控:電池壽命>5年,阻抗1020歐,調整起搏輸出電壓、頻率無反應。心電圖:起搏感知功能不良。X線胸正側位片:導線斷裂。入院診斷:心律失常-慢心室率、房顫、起搏器術后導線斷裂。治療方案:重新安置起搏器。
2.1 術前護理
2.1.1 心理護理
患者本次入院,恐懼心理較重,經檢查診斷為起搏器導線斷裂,恐懼焦慮心理加重,擔心起搏器導線斷裂在心臟內會引起各種并發癥,因此,責任護士及護士長反復多次與患者溝通,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和適宜的溝通渠道,根據病人情況選擇合適的交流方式,如手勢、寫字、卡片、肢體語言等,提高溝通效率,知曉患者需求[1]。心理干預:①耐心講解導線斷裂不會帶來其他并發癥,讓其能正確面對現實。②講解重新安置心臟起搏器的必要性及重要性。③介紹手術方法及安全性。④強調安置起搏器后注意事項。⑤告知術前心理狀況對手術預后的影響。通過干預,減輕患者恐懼焦慮心理,以積極心態接受手術。 、
2.1.2 患者準備
協助患者做好血、尿、便常規及出凝血時間、電解質、肝腎功能、X線胸片、心電圖、超聲心動圖等檢查。雙側頸、胸部、腋下、雙腹股溝常規備皮,評估手術部位皮膚完整性,有無結痂、瘢痕、皮疹。做好抗生素皮試。指導練習床上大小便。保證充足睡眠。術晨吃五成飽,避免飲用牛奶、豆漿等易引起腹脹的食物。功能手留置導管針,術前半小時靜滴抗生素。
2.2 術中護理
協助醫生安置臨時起搏器,設置參數。重新安置永久起搏器時,配合測試各項起搏參數如感知、閾值、阻抗,配合處理囊袋。
2.3 術后護理
2.3.1 傷口護理
采用無菌敷料包扎,用我科自制的固定帶壓迫傷口。安全送回病房,觀察傷口有無滲血,固定帶是否固定正確等。術后使用抗生素3天,預防傷口感染。
2.3.2 病情觀察
立即做心電圖、持續心電監護3天,注意心率、心律的變化,起搏信號有無脫落,起搏器感知及起搏是否正常,患者對起搏器有無不適等。
2.3.3 并發癥觀察
永久起搏器術后常見并發癥有電極脫位、血氣胸、囊袋血腫、囊袋感染等。加強觀察,及時發現、及時報告、及時處理。注重患者心理反應,避免因二次手術帶來的心理壓力,促進康復。
2.4 出院護理
2.4.1 出院準備服務
出院準備服務是近年發展起來的新型照護模式,為延續照護的一部分,在臺灣地區已成功運用,我國大陸地區尚未真正開展[2]。針對該患者,提前做好心理疏導及出院指導,并反復強調。
2.4.2 出院指導
①妥善保存起搏器植入卡(起搏器及電極型號、日期、起搏閾值、頻率等),以備急救時用。②強調術后早期靠近起搏器的手臂只能進行輕微的活動,避免伸展、提舉和突然的提拉活動,以后逐漸增加活動,6周后正常運動,但應避免用力過度或幅度過大的動作,如打網球、舉重物等。不要撫摸、移動植入皮下的起搏器,盡量避免起搏器受到打擊與撞擊。③某些電能或磁場可能會干擾起搏器的正常工作,遠離大型電器設備、工業發動機、無線電發射塔、磁場、商場或機場的一些安檢設施、醫療機構的磁共振、放療機、手術電凝刀等設施。家用電器一般不會干擾起搏器,移動電話距離起搏器15 cm,對其干擾作用很小,撥打和接聽時采用對側。④定期隨訪,術后1、3、6個月分別隨訪1次,以后每半年隨訪1次,告知起搏器的使用年限,預計快到電池耗竭時間的最后半年改為每個月1次。
2.5 延續護理
多項研究表明,心內科疾病患者無論是在自身疾病認識、用藥指導方面,還是在疾病的自我管理等方面的延續護理需求均較強[3]。通過該患者發生此狀況,我們應更重視健康宣教及延伸服務,多種隨訪方式如電話、短信、微信,專人定期詢問情況、指導活動、督促定期來院檢查等。
永久起搏器植入手術雖已很成熟,但對患者來說還是很陌生,也充滿好奇和恐懼。手術成功與否,不僅取決于術者的技術,還取決于專科護理水平,也取決于患者的配合。因此護理人員應以患者為中心,作好術前、術中、術后、出院指導及延續護理,為患者提供優質、高效、動態、連續的護理服務。從該患者出現起搏器導線斷裂,追問病史,喜愛運動,且運動幅度較大,而電極線是安裝在鎖骨及第一肋骨間,骨頭經常摩擦易導致電極線斷裂。因此,分析起搏器導線斷裂的原因,反思健康教育的方式、力度、效果,因而采取多渠道、多方式強化出院指導及延續護理,加強宣教力度,提高患者依從性,注重宣教效果。在今后的工作中,盡量避免不該發生的問題發生,提高其生存質量,真正體現優質護理服務內涵。
[1] 張偉英,葉文琴.心臟術后精神障礙的研究現狀[J].護理研究,2013,8(27):2310-2312.
[2] 秦素萍,高雅琨,高 靜,等.腦卒中患者在出院準備計劃與居家護理的效果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14,49(11):1337-1342.
[3] 鄭一梅,高玲玲.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內科護理工作指南[M].人民衛生出版社,2017,1月第一版:268-270.
本文編輯:張 鈺
R473.5
A
ISSN.2096-2479.2017.28.12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