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財經職業學院會計系,安徽 合肥 230601)
【摘 要】會計報表作為報表使用者了解企業最重要的渠道,應該能真實、公允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等。然而,在實際中,企業編制虛假會計報表的行為在我國還大量存在,且隱蔽性越來越強。本文從會計報表粉飾的動因入手,分析會計報表粉飾的類型及常見手段,最后提出會計報表粉飾的識別方法。
【關鍵詞】報表粉飾;利潤操控;收入確認
在社會不斷發展,法制不斷完善的今天,虛假的會計報表隱蔽性越來越強,誤導報表使用者做出錯誤的判斷和決策,而且使監管部門不能及時發現問題,危害性相當大,嚴重破壞市場經濟秩序。因此,通過對虛假會計報表的分析研究,了解其常見的作假手段,掌握相應的識別方法,有利于維護報表使用者的利益,促進市場經濟秩序的正常運轉。
一、粉飾會計報表的動因
由于企業所有者與經營者利益不一致、信息的不對稱,而外部監管又不利,給企業粉飾會計報表提供了極大的空間。信息提供者往往是盡力滿足信息使用者對財務狀況的“期望”。其結果當然極有可能使信息“差之千里”。企業操縱會計信息、粉飾會計報表的常見動機可歸納如下:
(一)完成業績考核。公司的經營業績,其考核辦法一般是以財務指標為基礎,如產值、主營業務收入、銷售利潤率等,而這些指標都涉及到會計數據,即會計報表。公司經營者為了在經營業績上出彩,為了完成上級主管部門對其的考核要求,就有可能對其會計報表進行粉飾。
(二)便于借貸資金。在當前市場經濟的環境下,銀行等金融機構出于風險考慮和自我保護的需求,一般不愿意貸款給虧損嚴重或缺乏資信的企業,而在我國企業普遍面臨資金短缺的局面。面對此局面,一些經營業績欠佳,財務狀況不健全的公司為了獲得金融機構的信貸資金或其他供應商的商業信用,難免要用塊“遮羞布”粉飾一番。
(三)減少納稅。企業所得稅是在會計利潤的基礎上,通過納稅調整,將會計利潤調整為應納稅所得額,再乘上適用所得稅率而得出的。因此,企業經營者為了確保“企業的利益”,則通過粉飾報表、縮減利潤來達到偷稅、漏稅、延遲納稅的目的。
(四)明確或推卸責任。經營者為了明確或推卸責任給前任或后任企業經營者。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把壞賬、積壓存款、長期資產損失、閑置固定資產、待處理財產損益等虛擬資產一次性處理為損失,把長期掛賬的高齡應收賬款進行大刀闊斧的清理,以導致利益大幅度降低。
二、粉飾會計報表的類型及常見手段
(一)會計報表粉飾的類型
1、粉飾經營業績。企業經營業績以利潤指標表示,根據粉飾經營業績的需要,操作利潤的形式也就呈現出多樣化。
(1)利潤最大化。它的動機是希望通過提升企業業績水平獲得不能獲得的經濟利益,典型的操作手法有:提前確認收入、推遲結轉成本、收益性支出混為資本性支出、減少各項準備的計提、增加折舊年限、虧損掛賬、關聯交易等等。
(2)利潤最小化。除了可減少納稅之外,還可以將以后年度虧損提前置于本年度。典型的操作方法有:推遲確認收入,提前結轉成本、使用加速折舊法、減少折舊年限、增加各項準備的計提,將應予于資本化的費用列入當期損益等。
(3)利潤均衡化。企業為了塑造生產經營穩定的外部形象,以獲取較高的資信等級,為對外籌借資金打下基礎就通常采用此種類型。典型的做法有:利用應收應付賬戶、跨期攤提賬戶和遞延賬戶來調節利潤,精心策劃利潤逐步增長的趨勢。
(4)利潤清洗。當企業更換法定代表人,新任法定代表人為了明確或推卸責任,往往采用此法。典型手法是:將壞賬、積壓的存貸、長期投資損失、閑置的固定資產、待處理資產盈虧等一系列不良或虛擬財產一次性處理為虧損,以便為將來的盈利營造空間。
2、粉飾財務狀況。一個企業的財務狀況的好壞與其資產負債狀況密切相關。因此,粉飾財務狀況主要是以操縱企業的資產和負債入手。
(1)粉飾資產。粉飾資產主要表現為高估、虛列資產來改善企業財務狀況,這樣不僅有利于對外籌資而且還可獲得股權方面的潛在利益。典型手法有:改變資產確認的條件,修改資產計量的標準,虛構交易事項,不按規定計提八項資產減值準備,資產的虧損不予轉銷而長期掛賬。
(2)粉飾負債。粉飾負債主要表現在低估負債,從形式上降低企業財務危險、提高信用級別、便于對外籌資。典型手法有:改變負債確認的條件,變更負債確認的標準,違背負債的形式,償還的會計核算準則。
總之,會計報表粉飾動機決定了會計報表粉飾的類型。基于業績考核、獲取信貸資金和仕途看升等目標,會計報表粉飾一般以利潤最大化、利潤均衡化以及高估資產、低估負債的形式出現;基于納稅和推卸責任等目的,會計報表粉飾一般以利潤最小化和利潤清洗的形式出現。
(二)會計報表粉飾的常見手段
1、真實的反映虛假的經濟業務。這是最常使用的一種粉飾手段。它通過構造各種實質上是虛假的業務來實現報表粉飾。常見的手段包括虛假銷售對象、填制虛假發票和出庫單、混淆會計科目等。
2、不恰當的選擇會計核算方法和變更會計政策。由于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制的差別,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在同一交易事項的會計處理上可能有多種可供選擇的會計處理方法。因此,會計政策的選擇也無疑為企業粉飾報表提供了另一條“有利”途徑。
3、虛擬資產掛賬。虛擬資產掛賬主要是指公司對于不再對企業有利用價值的項目不予注銷。如已經沒有生產能力的固定資產,三年以上的應收賬款等計入當中從而粉飾報表。
三、會計報表粉飾的識別方法
(一)通過剔除不良資產,考核利潤總額的真實性
如果不良資產總額接近或超過凈資產,說明企業的持續經營可能有問題;如果不良資產的增加幅度超過利潤總額的增加幅度,說明企業當期的利潤表“有水分”。這樣可以從金額較大的科目著手發現問題。
(二)通過剔除關聯交易,比較合并會計報表
這種方法是指將來自關聯企業的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予以剔除,以判斷企業的盈利是否扎實、利潤是否穩定。如果上市公司的會計報表與其母公司的合并會計報表進行對比分析時,母公司合并會計報表的利潤總額(應剔除上市公司的利潤總額)大大低于上市公司的利潤總額,就有可能意味著母公司通過關聯交易將利潤“包裝注入”上市公司。
(三)考核異常利潤,分析利潤來源的穩定性
這種方法就是將其他業務利潤、投資收益、補貼收入、營業外收入從企業的利潤總額中剔除,以分析和評價企業利潤來源的穩定性。
(四)分析現金流量,判斷各利潤指標的質量
這種方法就是將經營活動和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凈流量分別于主營業務利潤、投資收益和凈利潤進行比較分析。如果沒有相應現金凈流量的利潤,將意味著與已經確認為利潤相對應的資產可能屬于不能轉化為現金流量的虛擬資產,表明企業可能存在著粉飾會計報表的現象。
四、總結
要識別企業是否編制虛假財務報表,不僅需要財務報表使用者掌握虛假報表的識別方法,還需要今后的工作中進一步完善各種制度規定,壓縮企業粉飾財務報表的空間,提高企業會計信息的可信程度。
作者簡介:李仙絨(1983—),女,合肥財經職業學院校內講師,研究方向:財務管理,會計教學。
【參考文獻】
[1]徐祥鳳.論虛假財務報表的表現及其識別方法.中國科技財富,2011
[2]任富強.注冊會計師對企業財務舞弊風險評估與應對.企業家天地,2010
[3]黃霞.論財務報表的造假形式及識別方法.現代商貿工業,2011
[4]徐金華.淺議我國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粉飾問題.經濟與法,2013
[5]楊濤.上市公司財務舞弊常用手段.重慶工學院學報,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