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孜古麗·努力哈力
(新疆師范大學商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17)
【摘 要】在中亞五國里哈國是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作為中亞最大的經濟體,哈國的經濟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快速的發展,是因為,哈國保持宏觀環境穩定、努力實施自由貿易、快速發展開放型經濟。但是,國際石油價格的下跌對哈國經濟的影響很大,對于長期依賴能源獲得收入的哈國而言,能源價格持續下降使他們石油出口遇到很大的損失,在一定程度上阻礙本國經濟的正常運行。
【關鍵詞】國際石油價格;價格波動;美元匯率
一、國際石油價格波動趨勢及哈薩克斯坦經濟現狀
(一)國際石油價格波動趨勢
2009~2013年為徘徊上升期:經歷了2008年的金融危機之后,國際石油價格在短時間之內迅速下降,然而國際石油價格在2009年突破了80美元/每桶,2010年仍然保持80美元/每桶。2014年至今逆轉下降期:油價下跌的情況在2014年又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由于全球石油供給遠遠大于需求,重要的產油國俄羅斯受到了經濟制裁,國際石油價格迅速下降,跌幅在短時間之內達到50%。
(二)對哈薩克斯坦經濟的影響
1.國內經濟形勢
GDP 增長率與通貨膨脹率的走勢分析。在2008年和2009年的金融危機期間,哈國仍然保持3.1%和1.2%的經濟增長;哈國經濟實力在2010年又達到危機之前的水平,同比增長7%。數據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哈薩克斯坦使館經濟商務參贊處
通貨膨脹率由2010年的7.8%降至2013年的4.8%。2014年由于哈國內食品價格的持續上漲,通貨膨脹率反彈到至7.4%,和2013年相比增加5.4%。得知,從2012~2014年,哈國通脹率仍將保持在6-8%的高位。哈國在經濟快速增長階段,通貨膨脹率比較穩定,變動幅度也較小;哈國經濟衰退階段,通貨膨脹率變動幅度明顯變大。
2.國際經濟形勢
原油價格走低不利于哈國能源出口。國際原油價格從2014年6月的的每桶110美元以上跌至每桶55美元左右,此次油價下跌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原油量供給過多。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原油價格一直穩定在每桶110美元左右。從2014年7月開始原油價格出現持續大幅度下跌趨勢,到2015年9月跌破每桶45美元。由于哈國經濟形式比較單一,長期依賴能源出口獲得收入,其原油出口占哈國出口總收入的60%~70%,能源價格持續低位震蕩對于哈國石油出口上來說是個不小的損失。
二、造成國際石油價格波動的主要原因
(一)美元匯率的波動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美國是大戰中收益最大的國家,積攢了很大的經濟和軍事力量方面的收獲,從而迫使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以美元為核心的國際貨幣經融體系,也就是布雷頓森林體系。具體的說,美元匯率對世界主要貨幣下跌將會導致以美元標價的石油價格的上升;美元茫率對世界主要貨幣的上漲會導致以美元標價的石油價格的下降。除此之外,美元匯率的波動還會導致石油生產國家實際國民收入的波動。美元一旦貶值,產油國以石油價格的上升來彌補這種損失。從這個角度來看,美元匯率波動對石油定價還存在間接關系。
(二)供給方面的影響
1960~1990年,石油輸出國組織在與跨國石油公司的斗爭期間從事了奪回石油價格一標價權;在世界石油市場出現供大于求的局面時,實行限產報價政策。2007年12月30日,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國已探明石油儲量為1276億噸,約占世界石油儲量的75%左右。2007年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國原油總產量為16.81億噸,約占世界原油產量的43%。由以上數據可以看出,世界石油供應需要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石油輸出國沮織成員國,這也是石油輸出國組織能對世界石油市場產生如此巨大影響的最根本原因。因為石油輸出國組織的一系列行為已經導致了國際石油市場供求結構的變化、市場參與結構的變化、經濟結構調整的變化以及成員國內部的團結和紀律。
(三)需求方面的影響
美國是世界上經濟總量最大的國家,也是石油消費大國和進口大國。兩次石油危機使美國意識到,只有在中東石油分配上占有絕對的領導地位,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因此,美國作為石油市場的需求方試圖通過用這種方式來削弱石油輸出國組織在石油供給方面的壟斷影響,用各種手段正積極的謀劃與非洲、中亞等相關國家盡量展開能源合作,這些措施都能使美國的石油來源多元化,是保障美國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舉措之一。總而言之,美國作為世界主要石油消費國對石油價格的影響都是在美國故意削減OPEC影響,增大石油供給,降低石油價格為目的的。
三、研究結論及相關對策
(一)研究結論
1.供給和需求是國際石油價格的決定性因素,決定著國際石油價格的長期走勢。由于全球石油供需狀況的逆轉的變化,油價從2014 年 5 月開始大幅度下跌,由于哈國經濟形式比較單一,長期依賴能源出口獲得收入,其原油出口占哈國出口總收入中的一大半。因此,能源價格持續低降低對哈國石油出口上來說帶來很多損失。如何預防這種風險,將是哈薩克斯坦政府面臨的重要問題。
2.石油價格上漲對哈薩克斯坦的影響是兩方面出發的,一是消費需求,二是貨幣供給。石油出口國通過出口大量石油,獲得了巨大的外匯收入,通過這些收入來從石油進口國買入其他重要的生產和生活用品,增加了本國的消費需求。從這幾年的經濟情況觀察得出,當國際石油價格存在較大的波動而且持續的時間也較長了,就會傳遞到整個社會的價格體系,從而導致通貨膨脹或者通貨緊縮。從短期來看,人民幣匯率上升對于以美元定價的石油來說,油價是下降的。
(二)相關對策
1.更加完善石油定價體系改革。
完善石油定價體系改革要做好兩方面的工作:
第一,努力真正實現與國際石油價格接軌。一般來講,國際石油價格的不斷上漲很大程度上有利于石油出口國,因為在成本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哈國等石油出口國的收入得到了提高。對石油進口國而言,國際石油價格下跌是有利提高收入水平。但實際上并不是這樣,主要原因在于國內石油市場首先缺乏競爭和風險機制,其次還沒有市場化。
第二,適當放寬石油行業的準入門檻。政府對石油定價的弊端說明政府主導的石油價格定價沒有給居民的生活帶來燃油等產品成本的降低,在與國際石油價格接軌的過程中,必須打破國有企業的壟斷地位,放寬石油行業的準入門檻,減少政府的任何干預行為。
2.金融機構運營機制的完善
哈國金融機構為了能夠運作并適應一體化市場的新背景,首先要更加完善金融體系,對金融市場進行創新和提高生產效率,生產出高科技的金融產品。哈國金融機構必須大力投入,提高生產新型產品和吸引客戶的靈活性,實現自動化服務。另外,加強哈國金融機構的風險經營、防控和監督能力,作為哈國金融機構經營質量和競爭力主要標志的利潤得以提高。
3.調整經濟結構
在發達國家主導國際經濟秩序的背景下,發達國家勢必極力壓低能源,原材料等,提高工業制成品價格。單一的依靠出口石油、天然氣、金屬礦產等初級產品,只會成為發達國家的附庸。哈國積極進行國家經濟產業結構調整試圖擺脫長期以來單方面靠能源出口拉動的經濟發展模式,將其轉變為重點發展輕工產業、汽車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
【參考文獻】
[1]哈薩克斯坦經濟與商業環境風險分析報告[J].國際融資,2015( 01) : 62 - 64.
[2]李承鑫,哈薩克斯坦經濟的現狀、問題及對策分析. 金融教育研究, 2016(01):63-67.
[3]馬登科,際石油價格動蕩的原因探析[J].金融教學與研究,2010年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