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文華
(廣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7)
【摘 要】個人所得稅是針對個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項應稅所得征收的一種稅,其主要職能是組織國家財政收入、調節個人的收入分配。近年來,隨著我國居民收入的提高,個人所得稅對調節收入分配、促進社會公平、體現宏觀經濟政策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工資、薪金所得作為目前我國主要的個人所得稅稅源的所得,征收管理的水平高低直接影響到個人所得稅職能的發揮。近年來,稅友軟件集團開發的《個人所得稅系統》被許多省稅務系統使用,對加強工資薪金個人所得稅的代扣代繳管理起到了明顯的作用,但由于支付工資的單位在發票管理上存在一些問題,企業所得稅對工資支出的管理不夠嚴密,勞務報酬所得的認定不夠清楚以及個人所得稅的自行申報制度不夠完善,使工資個人所得稅的管理出現了一些不夠理想的地方,影響了稅收的公平和稅收職能的發揮。本文將分析目前影響工資薪金個人所得稅管理的因素,提出一些改進的建議。
【關鍵詞】工資薪金;個人所得稅;管理
隨著我國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收入形式的多樣化,個人所得稅逐漸引起人們的重視,特別是工資薪金所得的稅收政策。然而現階段,個人所得稅在政策上出現的一些不合理,執行中有些單位沒有嚴格按照工資薪金扣稅系統的要求扣稅,給工資薪金所得稅的征收管理帶來一些困難。
一、工資薪金所得稅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個人的勞動報酬找替代發票報帳,繞過工資薪金的扣稅系統,減輕稅負。有些個人勞動報酬除了發生勞動力再生產成本外,還會發生一些經營成本,個人取得所得發生的一些經營成本很難取得正規的發票,在計算所得扣除成本時會遇到困難。
(二)企業所得稅管理中對合理的工資標準不夠明確,企業支付工資沒有嚴格要求通過工資扣稅系統,為個人多處取得工資不自行申報逃避稅收提供了方便。目前我國工資薪金的扣除額是3500元/月,沒有達到3500元/月的工資是不用繳納個人所得稅的,支付工資的單位就沒有扣繳義務了。許多企業支付3500元以下的工資時沒有通過工資扣稅系統,稅法規定是依法履行了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義務,沒有達到扣稅條件的工資企業沒有通過工資扣稅系統支付,稅務機關很難確定為不合理的工資,這給個人在多處取得工資而不申報納稅增加了稅收管理的難度。
(三)將臨時性工資分解到勞務報酬所得,增加勞動力的成本扣除,減輕稅收負擔。我國個人所得稅法規定,工資薪金所得每人每月扣除3500元,按7級超額累進稅率征稅;勞務報酬所得,每次扣除800元或20%,按20%的稅率征稅。工資所得和勞務報酬所得的界限不夠明顯,稅法規定連續性勞務超過一個月的可以以一個月為一次,這種勞務與臨時工工資之間很難劃分(國稅函[2009]3號規定臨時工工資可以作為合理的工資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同樣是勞動報酬,征稅辦法出現差異,為個人選擇有利的計稅方式提供了方便。
(四)個人所得稅申報制度不夠完善,降低了工資扣稅系統的功能。目前我國個人所得稅要求個人自行申報稅款的所得主要有:個體工商業戶所得要求個體戶申報納稅、多處取得工資的由個人選擇在一處申報納稅、年所得超過12萬元的要求個人申報所得。個體戶的稅收管理有工商部門等有關部門進行配合,屬于經常性業務,稅務機關可以依照稅收征收管理法對個體戶進行管理。個人多處取得工資和年所得超過12萬元的個人純粹是個人行為,稅收征收管理法對一些個人行為很難管理到位,在我國目前對個人收入監控體制不完善的情況下,稅務機關要求個人自行申報稅款比較困難。
二、完善工資薪金所得稅征收管理的建議
(一)加強發票管理,減少個人所得稅的流失。
個人所得稅的應稅所得同企業所得稅一樣,同樣是純所得,即扣除為取得所得所發生的耗費后的凈所得。目前我國個人在計算純所得時對個人勞動力再生產的成本扣除是采用定額或定率扣除的辦法,對這部分成本的扣除比較明確,不會出現問題,對個人取得所得的經營成本扣除沒有明確規定,工資薪金所得的經營成本全部由雇主扣除,比較常見的所得中勞務報酬所得和財產租賃所得可能出現經營成本,比如演員到外單位演出的差旅費等支出,實際執行中許多單位是比照企業進行扣除的。個人的有些經營成本支出不能象企業那樣能夠正常取得發票,在對個人耗費進行扣除時,計算管理就會有些困難。筆者認為,我國各級執法部門在進行發票管理時,加大對內容不真實的發票作為財務報銷憑證的處罰力度。對一些確實無法取得發票的個人耗費,財務部門在監督其內容真實的情況下,建議允許直接用白條報帳,貫徹實質重于形式原則。
(二)加強企業所得稅的征收管理,對沒有通過工資扣稅系統的工資不允許稅前扣除。
我國2008年實施的企業所得稅法規定工資的扣除采取的是合理的工資,取消了原來計稅工資的限制。對合理工資的標準要求是已經按規定代扣了個人所得稅,這條規定不夠明確,有些單位對沒有達到3500元/月的工資沒有通過工資扣稅系統,為個人在多處取得工資不申報逃避納稅義務提供了機會。建議各級稅務機關在執行時要求企業發放的工資一定要通過工資扣稅系統,不達到納稅標準的也要通過該系統,否則當做不合理工資調整所得。當然,除了稅務機關加強企業所得稅合理工資管理的同時,也要求財政系統加強對預算單位工資的管理,對沒有通過工資扣稅系統的工資不允許支付。只有全社會配合,對多處取得工資的個人所得稅管理才能完善。
(三)進一步明確勞務報酬所得的概念,防止將多處取得的工資分解到勞務報酬,增加勞動力成本的扣除,降低個人所得稅負擔。
勞務報酬所得同工資所得一樣,同樣屬于雇傭勞動所得,不同的是勞務報酬所得是不經常性所得。為了防止納稅人將工資性收入轉換成勞務報酬降低稅負,建議在個人所得稅法修訂時,建議取消勞務報酬所得,將其并入工資薪金所得,或明確規定勞務報酬所得為一個月以內的所得,并且規定超過一定的金額,比如可以規定超過2萬的所得才按勞務報酬征稅,對超過一個月的以及每次不到2萬元的勞務所得按工資所得進行扣稅。
(四)進一步完善個人所得稅的申報制度,為全面實行綜合所得稅完善管理制度。
現行稅法中對個人在多處取得工資的要選擇在一處申報納稅,全年所得超過12萬元的要個人進行申報。對全年所得超過12萬的個人要自行申報,由于個人的所得在平時都進行了扣繳,基本不用補稅,稅收征收管理法只對違反稅法規定不繳或者少繳稅款的行為做了處罰規定,年所得超過12萬元的個人并不一定少繳了稅款,個人不申報年所得,稅收征管法沒有明確的處罰規定。對多處取得工資的要求個人選擇在一處申報納稅,由于我國目前對個人收入的監控力度不夠,稅務機關對個人收入的信息掌握也不夠全面,個人不認真進行申報,支付單位沒有通過工資扣稅系統支付,稅務機關管理就比較困難。建議我國建立全面的個人收入信息系統,特別是各級官員的收入信息,修訂稅收征管法,賦予稅務機關對個人收入信息管理的權利,特別是賦予稅務機關對有嫌疑偷逃個人所得稅個人的獨立的調查權、取證權,加大對未按規定申報、扣繳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人的處罰力度。
【參考文獻】
[1]劉鋼.淺談學校教師繳納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方法.天津經濟,2010-12-20
[2]秦秋菊,余秀麗.淺析我國個人所得稅的改革與完善.財會研究,2011-05-25.
[3]宋麗娜,李忠華,個人所得稅費用扣除問題的國際比較,企業經濟,2010-03-25
[4]顏世宏,范曉華.淺談個人所得稅的征收問題.經濟研究導刊,2010-03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