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木雕博物館,浙江 東陽 322100)
【摘 要】東陽木雕與唯物辯證法中的三大規律有著密切的聯系,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以及否定之否定規律在東陽木雕的形成與發展中都有充分的展現,探索研究唯物辯證法三大規律與東陽木雕的聯系,對于東陽木雕在新時期的發展中給出了方向,深刻的研究唯物辯證法的思維可以更好的促進東陽木雕的革新,理論建設也就有了堅實的基礎和實質性的落腳點。
【關鍵詞】東陽木雕;唯物辯證法;理論依據
一、引言
東陽木雕有悠久的歷史,傳承至今已經有1300多年的歷史,作為我國珍貴的傳統工藝美術的品種,在其發展的過程中對我國的歷史與文化有很好的吸收作用。唯物辯證法是以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發展最一般規律為研究對象,是一種研究自然、社會、歷史和思維的哲學方法。它科學地反映了關于宇宙自然、人類社會和人類思維的最一般、最普遍、最深刻、最基礎的規律與本質。運用唯物辯證法去探索研究與思考東陽木雕的發展,更能發現其內在規律和發展的動力。唯物辯證法在不斷總結社會實踐新的經驗、完善與豐富自己,同時指導社會實踐快速向前發展以至無窮。它是全人類認識世界與改造世界的最普遍的、最有效的科學武器之一,它是世界全人類的思想財富。運用唯物辯證法的思維可以更加有效地將東陽木雕的藝術價值展現出來,促進東陽木雕的傳承和發展。
二、對立統一規律對東陽木雕的指導
對立統一規律認為,一切存在的事物都由既相互對立、又相互統一的一對矛盾組合而成。矛盾著的雙方既對立又統一,從而推動著事物的發展。事物的發展總會存在相互對立的矛盾,矛盾的存在既是一種對立的表現,又是一種統一的表現,又不斷為事物的發展起到不斷地推進作用。東陽木雕也是在對立統一的矛盾中得到不斷地傳承和發展。東陽木雕的賓主關系、虛實關系、整體與局部的關系、疏密關系、點線面關系、開合關系、繁簡關系、保留平面關系、空間關系等各種矛盾關系,都需要唯物辯證法的對立統一規律作原則性的指導。
(一)繼承與發展的對立統一
作為一種純手工操作的民間工藝——東陽木雕,它的發展在整個市場的需求中已經占不到絲毫的優勢,生存與發展受到了極大的挑戰。在文物的保護以及城市改造的過程中,東陽木雕建筑的保護沒有受到重視,導致破壞得很嚴重,實際價值也大打折扣。流傳下來的東陽木雕少之又少,也更加凸顯了東陽木雕的貴重,運用對立統一的規律對東陽木雕的保護與研究、繼承與發展要有正確的理解,東陽木雕在繼承好的方面,傳承傳統的木雕技藝中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利用對立統一的思維還可以對東陽木雕的經濟價值及藝術價值進行挖掘,凸顯東陽木雕價值。
(二)價值與藝術的對立統一
東陽木雕的藝術特征與其價值之間存在很大的差別,究其原因是因為在現行的社會環境之中,東陽木雕的藝術特征已經滿足不了人們的要求。在家具以及裝修中東陽木雕的工藝相對繁瑣,圖形的展示以及創意思維也很少得到體現。東陽木雕的價值與藝術是一對矛盾,藝術高的不一定價值高;價值要根據各個方面的因素綜合確定,藝術是要按技藝和審美的要求確定,兩者之間是一個矛盾的統一體。作為我國珍貴的歷史遺產,東陽木雕的藝術價值毋庸置疑,如何在東陽木雕的發展中把握好對立統一的規律,是東陽木雕得以擺脫束縛、不斷革新的重要前提。
三、質量互變規律在東陽木雕中的運用
質量互變規律認為在事物發展的各個階段都存在著質與量之間的轉化,而這個轉化的過程有著一定的規律。量的積累與變動是時刻在發生的,但是變化得很微小、不被察覺,但是質的改變卻是一種根本性的變動。東陽木雕是一種減法,由木材變成木板,在木板上不斷地雕琢,減去雕刻中去除的木屑,逐漸變成木雕藝術品。它是從木頭的減量,變化而成的藝術作品。所以質量互變的規律在東陽木雕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現,量變是事物發展的基礎,質變是量變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的必然結果。
(一)手工工藝的質量互變
東陽木雕的雕刻具體的展現形式是以圖像和文字為主,這其中就涉及到了很多手法以及運用的技巧,尤其是圖形能夠表達出豐富的思想內涵,圖形的創作思想來源都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離不開周圍環境的整體氛圍。質量互變規律,即從量變到質變,在不斷的變化之中的事物,在其每次由一種性質變化到另一種性質的過程中,總是由微小的變化慢慢積累開始(即量變),當這種積累達到一定程度就會導致事物由一個性質變化到另一個性質(即質變)。東陽木雕的手工藝是通過不斷的雕琢,從量變到質變,使圖案與文字更加美觀。東陽木雕在量變的減法中,運用的雕刻技法有:薄浮雕、淺浮雕、深浮雕、鏤空雕、鋸空雕等多種技法,不斷地減去木頭的體質,使人物、花鳥、山水等各種圖案雕琢得惟妙惟肖、形像逼真。手工工藝傳承至今是一門獨有的絕活,不像現代的機器一樣有各自的模板,生產出來的東西都是一個樣,很難滿足人們個性化的需求。而手工工藝卻不同,它有著很大的發展潛力,在不斷操作與運用的過程中手工藝術會走出一條別樣化的道路,東陽木雕在量的變化中,使質變成為必然的結果。
(二)思想意識的質量互變
當今社會推崇的是一種快文化,信息的快速傳遞、交通工具的更快發展、做事效率的快速提升等都是這個社會的主旋律,東陽木雕的雕刻與圖形的設計卻無法達到快速的效果,一時之間很難被人所接受。但是當我們回歸到自己的心靈深處時會發現,在這樣的快節奏下很容易失去自我,自身存在的意義與價值被拋棄到了一邊,自身的價值提升也沒有得到很好的提升,這個時候我們才意識到那種蘊含了個人思維的事物的喜歡。要想達到快速的效果,在作者構圖立意中得到體現;也就是東陽木雕的設計者要不斷地體驗生活、體驗大自然,從中獲取更多的立意構圖信息,一種慢慢量變的知識積累,才能在比較快速的情況下,創作出優美的畫卷。構圖立意需要作者量變的知識累積,才能較快較好地創作出優美的東陽木雕。當然這種構圖立意思維的轉變需要一定的時間,要達到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需要深入生活實踐,不斷總結東陽木雕的創作方法,不斷研究其新的生產方式、新的藝術作品、雕刻技藝以及流程的設計等,并且也要更加的簡明。只有這樣才能使東陽木雕有一個質的飛躍。
四、否定之否定規律在東陽木雕中的體現
否定之否定規律考察的是事物發展的整個階段,它的主要思想是在對事物進行肯定的過程中也蘊含著對自身存在問題的否定,可能這種觀點是一種矛盾的體現,但正是這種矛盾不斷的推進著事物朝著好的方向發展。否定之否定后的狀態并不是原有的肯定的狀態,而是一種更上一層樓后的“揚棄”。東陽木雕在傳承發展中,發揚了優秀的傳統工藝,摒棄缺點,使它更完美地繼承和發展。東陽木雕在否定之否定的“揚棄”中不斷完善自我,并得到不斷地壯大和發展。它以其豐富的題材內容和精湛的雕刻技藝,逐漸形成了平面浮雕獨特的藝術效果。其廣泛的題材內容、生動的藝術神韻、精湛的雕刻技藝、精美細致的雕琢而蜚聲海內外。
(一)藝術品與現實生活的否定之否定
在唐代發展到鼎盛時期的東陽木雕,不管是制造手法還是紋理的設計雕琢都蘊含了太多的文化歷史,東陽木雕可以說是可以移動的研究寶藏,對于我國木結構的古民居建筑發展能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藝術品的愛好者可以感受到東陽木雕所反映的我國唐宋時期的藝術手法,不斷豐富自身對于雕刻的認識。回歸到現實社會,我國的傳統文化經過不斷的發展,很多根本性的東西開始流失,民族文化的認同感也開始減弱,開始否定一些偏離了現實的思想,但這是這種否定讓我們看到了傳統手工工藝中還存在哪些不足,喚起人們對藝術品的重視,也成為研究學者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東陽木雕傳承“揚棄”民族優秀文化的同時得到了很好的發展。東陽木雕的技藝也在依照否定之否定的規律中,不斷地得到完善和繼承;東陽木雕的構圖在充分吸收國畫“三遠法”的基礎上,否定自我不斷完善地傳承和創新,滿足了東陽木雕圖形設計與創作的要求,創作出的東陽木雕更加美觀大方,讓人領略了立體的美麗畫卷。
(二)事物不斷發展的否定之否定
東陽木雕的藝術傳承在現階段來說還存在很大的斷層,設計工作者以及理論研究的力度遠遠達不到實際的需求,東陽木雕要想得到長足的發展就得融進現代的思想理念,在內容與形式上做出更大的改變。
事物的發展都有其內在的規律,否定自身存在問題的同時也是一種向上發展的態度。思維觀念的轉變是一種相對的概念,新技術手法與新工藝的應用能夠帶動東陽木雕重新散發出文化的氣息,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要清楚的認識到它否定的一面,并不斷找尋相應的解決辦法?;蛟S有的時候采取的措施沒有起到成效甚至使得事情發展失敗的時候也不能完全否定這種做法,因為新工藝的融合都會存在一定的阻礙,它的發展必然有其肯定的一面。例如機器雕刻與手工雕刻的融合,東陽木雕的粗打坯可以用機器代替,這樣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節約人工工時;細坯和修光用手工雕琢,使工藝更加精雕細刻,藝術達到日臻完美。不能把手工制作的東陽木雕,全部由機器替代,否則就不是手工藝品了。所以事物的發展都會經歷否定——肯定——否定這樣一個循環的階段,并不斷地在這個過程中推動著事物的發展,在現代化機械化中,東陽木雕這種傳統工藝也需要不斷地改變認知,與整個大的社會相融合,從而推動東陽木雕的進一步傳承和發展,為之發揚光大。
五、結語
通過上面的分析可以了解到,唯物辯證法的思維在東陽木雕的繼承與發展中有著很重要的作用,為東陽木雕如何走出困境、創新發展提供了理論的基礎,東陽木雕的發展有了更為明確的方向,分析的思路也有了目的性。帶著唯物辯證法的思想思考問題有一種高屋建瓴的感覺,能夠更加深刻地剖析問題的所在,并利用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以及否定之否定規律這三大規律來展開研究,對于繼承與發展、意識的轉變、價值與藝術、手工工藝、藝術品與價值、事物不斷發展的角度對東陽木雕的現實因素有了重新的認識。
東陽木雕作為我國傳統的文化瑰寶,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應該被歷史所遺忘,東陽木雕中所蘊含的藝術手法對于現代建筑的發展有著很好的借鑒作用。在疲倦了社會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下,找尋具有文化氛圍的東西變得越來越困難。在唐代東陽木雕是一種奢華的裝飾,代表著高品質的生活,雕刻藝術以及表現手法都需求我們不斷的進行學習。唯物辯證法的思維深刻剖析了東陽木雕發展的困難所在,也給出需要改善和加強的建議,對于東陽木雕的發展有著實質性的幫助,相信東陽木雕會重新散發生機,讓東陽木雕的雕刻技藝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從而感受東陽木雕的藝術魅力。
作者簡介:郭賢彬,男,浙江東陽人,現在中國木雕博物館,本科學歷,高級經濟師職稱。
【參考文獻】
[1]薛擁軍.廣式木雕藝術及其在建筑和室內裝飾中的應用研究[D].南京林業大學;2012.
[2]王社欣;劉志宏.構建藝術設計專業產學研結合高職教育模式的探討[A];江西省煤炭工業協會、江西省煤炭學會第九次優秀論文評選[C].2006.
[3]余源培;奚從清.試論《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與《哲學筆記》的關系[J].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5(03).
[4]張一兵.唯物辯證法的內在本質——關于“實踐邏輯”的新思考[J].上海社會科學院學術季刊;1991(01).
[5]黃小寒.堅持唯物辯證法,反對形而上學——哲學“對子”的再解讀[A].北京大學紀念毛澤東誕辰110周年論集[C];2004.
[6]蔡燦津.聯系、發展、矛盾——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觀點[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版);198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