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師范大學,浙江 金華 321004)
【摘 要】桑給巴爾問題是坦桑尼亞團結統一的重要威脅,聯合之初已存潛在隱患,后經瓊布時期、姆維尼-瓦基爾時期逐漸發酵顯現。于多黨政治時期演變為以政黨選舉為表象的周期性危機。
【關鍵詞】桑給巴爾問題;聯合;演變;選舉危機
在非洲國家中,坦桑尼亞自獨立建國以來,政局長期穩定。然而隨著桑給巴爾問題逐漸浮出水面,尤其是重新引入多黨制之后,桑給巴爾問題成為坦桑民族國家構建與團結統一的首要問題。本文所談及的桑給巴爾問題,主要是指坦桑聯合以來發生的一系列影響桑給巴爾社會政治穩定,威脅坦桑統一的問題。
一、卡魯姆時期:聯合之初的政治隱患
1964年4月,桑給巴爾與坦噶尼喀合并。從獨立到與大陸聯合,歷時未及半年,其充分性與合法性令人質疑。坦桑聯合并非完全是泛非主義的產物,更多是雙方領導人尼雷爾與卡魯梅各取所需的臨時決定,對內未經各自議會和政府充分討論和同意,未同兩地民眾進行公開對話,亦未獲得公開支持,籌備與協商過程較為隱秘。雙方聯合更多是迫于形勢所逼,旨在以聯合互取所需、化解現下政治危機。坦噶尼喀兵變事件使尼雷爾意識到新生國家的脆弱性,而卡魯姆的革命政權缺乏強有力的政黨支持基礎,革命的影響力未能完全擴散至奔巴島,加之缺乏必要的軍事力量,隨時面臨阿拉伯人的政治反撲??斆繁救酥С致摵系膭訖C也是為鞏固自身政治權力服務,旨在通過聯合來消除對自身權力構成的威脅。
根據坦桑尼亞1965年臨時憲法規定,聯合政府負責憲法及聯合共和國政府、對外事務、國防、等11項聯合事務。桑給巴爾政府負責聯合事務之外的本島事務,擁有獨立的立法、司法機構,享有高度自治。但在憲法制定過程中,坦噶尼喀方始終處于主導地位,桑給巴爾更顯被動,該部臨時憲法存在諸多爭議之處,成為后來質疑聯合合法性的重要依據。首先,該臨時憲法是在坦噶尼喀原有憲法基礎上修改而成,從提出到實施,均由坦噶尼喀總統尼雷爾單方面決定,并未咨詢桑給巴爾領導人卡魯梅,桑給巴爾革命委員會中的多數成員對聯合均持反對態度,卡魯梅本人對于聯合的合法性問題也并不在意;其次,臨時憲法未經桑給巴爾立法會審查通過就予頒布,亦為后期桑島人質疑聯合合法性提供了借口。
二、瓊布時期:聯合問題初現端倪
20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桑給巴爾的經濟狀況不佳,丁香收益大幅下跌,導致桑給巴爾人民外匯短缺,生產資料和消費品進口受阻,經濟萎縮、市場蕭條。部分桑給巴爾人民將經濟危機歸咎于坦桑聯合,認為桑給巴爾并未能從聯合共和國的體制內獲得應有的收益,相比于聯合之前,甚至有所下降。“聯合無效”的聲音在桑島內一時興起,出現了要求獲得獨立的輿論。20世紀80年代初,桑給巴爾修憲所引發的廣泛爭議加劇了桑島內分離主義的浪潮。1982年,坦桑尼亞革命黨領導層提出憲法修正案,引發了桑給巴爾人的恐慌,也為桑島反對派提供了聯合的機會。桑島人認為該議案是對桑給巴爾政府自治權與主權的侵蝕,島內輿論多偏向于獲得自治。反對派勢力趁機慫恿桑給巴爾人民開展以針對瓊布政府的抗議行動,提出瓊布同聯邦政府關系密切,強調坦桑的聯合統一,是要將桑給巴爾完全加入坦桑尼亞。島內緊張局勢引發了聯邦政府的恐慌,1984年1月,尼雷爾派遣部隊入駐桑給巴爾,并召開緊急會議安撫桑給巴爾民眾,承諾不會吞并桑給巴爾,并決定讓瓊布辭職,由姆維尼接任??偨y,以安撫眾怒。
三、姆維尼、瓦基爾時期:聯合問題的復雜化
姆維尼時期,桑給巴爾旅游資源與商貿吸引了阿拉伯及其他國外投資者,但此時聯邦政府與桑給巴爾關于經濟收益分配的問題一直未有妥善分配方案。1988年,宗教文化問題與政治權力分配問題、經濟收益分配問題糾纏在一起,宗教激進主義勢力滲透到桑給巴爾島內,宗教狂熱情緒煽動桑給巴爾島內的分裂行動。歷史上桑給巴爾居民幾乎全部信奉伊斯蘭教,而坦噶尼喀大陸則主要是信奉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和原始拜物教。宗教觀念與文化的差異亦會引起坦桑聯合問題的升溫。尤其是20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勢力滲透進入桑給巴爾,鼓動島內的分裂勢力,主張桑給巴爾加入伊斯蘭世界。1992年,桑給巴爾政府私自加入伊斯蘭會議組織,遭到聯合政府強烈反對。1993年迫于聯邦政府的壓力,桑給巴爾政府被迫宣布退出伊斯蘭會議組織。此次危機之后,坦桑的聯合問題在諸多領域皆有表現,包括憲法沖突、語言沖突、外交關系問題等。
四、多黨政治時期的周期性選舉危機
1992年,坦桑尼亞重新引入多黨政治制度。在桑給巴爾,多黨政治選舉的競爭主要表現為革命黨和公民聯合陣線(CUF)(以下簡稱公聯陣)的較量。從1995年、2000年、2005年的選舉結果來看,革命黨與公聯陣的支持力量不相上下。以政黨選舉競爭為表象,伴隨著暴力與騷亂的桑給巴爾危機成為坦桑聯合面臨的首要問題。1995年大選引發的緊張局勢一直延續到2000年桑給巴爾大選。2005年的大選在公正性上有所改善,但還是存在著諸如多重投票、恐嚇和暴力等在內的違規行為。2005年桑給巴爾選舉沖突爆發后,革命黨與公聯陣進行了持久談判,后于2010年大選前進行了桑給巴爾全民公投,通過了桑給巴爾憲法修正案。由于憲法修正案的保障,2010年大選中沒有爆發大規模的選舉暴力沖突,兩黨正式組建權力分享制桑給巴爾民族團結政府。但隨著2015年10月桑給巴爾選舉危機的再次爆發,宣告了民族團結政府的失效,桑給巴爾再次陷入周期性選舉危機的困境。
五、結語
革命黨與公聯陣之間的沖突伴隨著總統大選集中爆發,源于對桑島自治權程度的爭執。如果本屆政府無法妥善處置,將問題延續到下屆大選,聯合事業不容樂觀。除了加強本黨自身建設,妥善處理桑島問題外,改善經濟也是革命黨挽回民意的重要一環。若果革命黨政府作出的這些承諾得不到快速實施和執行,革命黨在下屆大選中必然受到重創,畢竟選民已經受夠了革命黨反復的政治失信與欺騙。
作者簡介:薛陳炎(1992—),男,江蘇常州人,金華市婺城區浙江師范大學國際政治專業碩士研究生。
課題成果:本文為浙江師范大學非洲研究院2016年赴非調研課題《聯合以來桑給巴爾問題對坦桑政治發展的影響研究》(課題編號:FF201612)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 李湘云. 當代坦桑尼亞國家發展進程[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4.
[2] 裴善勤. 坦桑尼亞[M]. 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8年.
[3] 佐伊·馬什, G·W·金斯諾思. 東非史簡編[M]. 伍彤之譯.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4年.
[4] Heather Deegana. Global Agendas for Political Reform: the case of Africa[J]. The Round Table, 2004, 93(375):355-368.
[5] Andrea Brown. Political Tensions in Zanzibar: Echoes from the revolution[J]. Canadian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 2010, 30(3-4): 615-633.
[6] The United Republic of Tanzania: Tanzania in Figures 2010[R]. National Bureau of Stastics &Ministry of Finance, 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