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鋒
(北京師范大學研究生院,北京市 100875)
【摘 要】《道爾頓教育計劃》一書中詳細的介紹了道爾頓的原則、實施、作業布置、測評、教與學以及在實際中運用案例進行了詳細的介紹。本文從《道爾頓教育計劃》中選取第八章“教與學”角度,試論述道爾頓教育計劃與傳統體制下教與學的不同。道爾頓制顛覆了舊的教育體制,完全改變了在舊的教育體制中教師生的角色。本文試著從道爾頓教育計劃的教與學的角度進行論述在實際教學中二者之間的關系。
【關鍵詞】道爾頓教育計劃;教學組織形式;教與學;優劣
一、道爾頓教育計劃的概述
道爾頓教育計劃的產生與19世紀的“新教育“運動分不開,歐美教育革新運動從多方面抨擊了傳統教育的體制、內容、方法及教育理論,致力于建立符合現代社會要求的新型教育。同時帕克赫斯特受杜威“以兒童為中心”的教育思想、蒙臺梭利的自由教育思想影響,海倫.帕克赫斯特曾長期供職于中學和專業培訓學校,在教育第一線工作了18年。在這期間,她深切的感受到當時的美國教育脫離社會、不顧學生實際需要的落后狀況,立志為改變這種狀態而努力。并在實踐中,致力于實踐改革的實踐。1920年,在馬薩諸塞州一個小城市道爾頓中學進行了實驗。同年,在紐約創立私立“兒童大學”,對1—8年級的150名學生試行實驗室計劃,后來把此校改名為“道爾頓制中學”。隨著實驗室計劃的初步成功,在家鄉馬薩諸塞州道爾頓鎮的一所男女混合中學全面實施這一計劃。至此,這個愿望終于在1920年9月得以實現。帕氏后來將其實驗室計劃正式取名為“道爾頓實驗室計劃”。
二、道爾頓的教學組織形式
道爾頓制不是一種教學法或制度,而是一種學校教育的組織形式。帕克赫斯特說“實在講來,這是一種“教”、“學”的程序互相諧和的教育改組。”帕克赫斯特最初在1913年創建實驗室制時就是以把學校生活完全改組為目的。她認為:“廢除現在頭輕腳重的學校組織,將學校的辦法作一種簡單的改造,使學生得享更多的自由,得享一種更宜于學習的環境,使每一教師為一科專家。更重要的是,是使學生克服個別的困難,而使每一學生,無論學生的學習層次怎樣,都可有進步的相同機會”。道爾頓制的目標有兩個,一是學校的社會化,二是把教和學聯系在一起。強調學校社會化,不僅是因為學校生活與社會生活緊密聯系,而且還因為學生在學??梢宰灾鞯貙ふ也牧辖鉀Q自己學習上的問題,從而養成良好的習慣,以適應未來的社會生活。把教和學聯系,就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按照自己的方法和時間安排學習功課。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教師扮演的是輔導者的角色。整個教和學的過程主要是以學生按自己的能力,去探求知識的過程。所以,學生的學習是自然的和自發的,是培養他們的創造精神和自尊心。學生在學校中對知識的探求,與他們未來的工作和社會生活是一致的。
三、道爾頓教育計劃中的教與學
在《道爾頓教育計劃》第八章中關于教與學的論述中,實際上是真正區分了“教與學”的問題,書中提到是教和學是兩個問題,不同于舊的教育體制的中師生關系,在舊的體制中,把“教與學”混為一談,教師即便對教育懷有很大的熱情,但是并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熱情。還有就是,社會上的教育機構也不是根據學生的需求建立的,而是根據考試的導向建立。于學生而言,他們學習沒有自主性,也不能發展自己的興趣。
在舊體制中,許多教師都是理論上懷有給予孩子自由的夢想,在實際中,卻往往是老師的一言堂,道爾頓教育計劃中,顛覆了舊的教育體制,教師的角色是陪著學生的發展的,理解孩子并跟上孩子的成長,充分給予孩子個性發展的機會。同時,教師必須發展自我,教師的角色由原來課堂上建立“教學帳篷”的搭建者轉變成關注學生的個性、特點和自由。道爾頓的新方法就是改變舊的體制下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重視學生的“經驗”和“自由”,“經驗”是最好的、也是唯一真正的教師。
在道爾頓計劃之下,師生雙方是互動的、朋友似得關系,教師不是高高在上的權威,而是和學生一起成長、進步,師生雙方是為創造更好的效果而努力。教師對每個孩子的天性洞察入微,同時在學校學習中,教師會把愉悅和興趣輸入到孩子的生活和學習中,改變了對學生進行強制性的灌輸教學,也改變了把乏味的教學任務強加給不感興趣的學生。在道爾頓計劃中,教師的角色從追求者變成了被追求者,這種關系的變化不僅僅反映在孩子的成功和快樂中,也反映在教師的成功和快樂中。
四、道爾頓教育計劃的優缺點
(一)道爾頓教育計劃的優點
從道爾頓制曾在中國實施過,道爾頓制具有一定的優勢,但也存在著許多問題,而正是這些問題決定了道爾頓制在我國中小學教育中的命運。在實施的過程中,人們發現道爾頓制主要表現出了以下一些優勢。
第一、自由靈活,沒有課程表和時間的限制,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自己定學習任務和計劃。學生對于自己所學習功課能投入精力和興趣,學生真正發展他們每個人研究領域。
第二、學生對自己負責,自己監督自己。因此,學習變成了學生自己的事,如果遇到問題,自己尋找方法努力解決。
第三、培養合作精神,在作業室里,同學之間互相幫助,共同討論,教師也是以平等的態度幫助和指導學生去解決問題。學校生活因此變成了社會的縮影,從而在學習過程中養成團體合作的精神。
第四、學習的過程不是灌輸式教學,而是學生積極主動去探究的過程。
(二)道爾頓教育計劃試驗中的困難
第一,過高地估計教師的能力,道爾頓教學計劃對教師的能力要很高,教師要對整個教材的知識點及其背景知識有充分的了解;同時還要儲備心理學、教育學等工具性知識,對學生進行科學指導。要達到這樣的要求,一方面,加大了老師了學習的負擔,同時也把教師的精力分配了。所以,要想真正實施道爾頓計劃,就教師而言會有很多限制。
第二、教師工作量加大,在道爾頓計劃中實行個別教學而不是課堂講授,所以老師面對的是具有獨特個性學生。每個學生的學習的狀況不同,進度不同,就需要老師根據每個學生的情況逐個答疑,有時甚至重復同一問題的答案,教師的工作時間延長、工作效率就必然下降,很難保證教學質量。
第三、高估了學生的自覺性道爾頓實施更多的是在中小學,學生的年齡小,自制力差。表格記錄有時會和實際有很大出入,學生能否認真負責地完成作業,每人的完成情況怎樣,都不能很好的記錄。在有的地方由于經濟等其他的原因,并不能給每個孩子提供一個真正的學習環境。
總之,道爾頓制下的教學、教師角色的變化,使得教學方法也發生了質的變化。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只是一個咨詢者,指導者,而不再是知識的完全主宰者,他要通過指導與被咨詢的方法幫助學生自學。綜上所述,道爾頓制下的“傳統教育”與“現代教育”之間是既對立又統一的,它既不絕對否定教師的指導地位,也不使學生處于完全的自我學習的失控狀態,既不忽視傳統知識的重要性,也不過于追求學生眼里的社會經驗,道爾頓制在傳統教育向現代教育的突變過程中起到了一個過渡橋梁的作用,既保留傳統教育的精華,又拓展了現代教育。
【參考文獻】
[1][美]海倫.帕克赫斯特.陳金芳.趙鈺琳譯.道爾頓教育計劃[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109-112
[2]李瑞琳.淺論《道爾頓教育計劃》的教育原則[J].文教資料,2015,22:110-111
[3]周亮.道爾頓制新探[D].陜西師范大學,2007
[4]鄭國民.道爾頓制教育在中國實驗的啟示[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03:4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