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程
[摘 要]詩詞教學往往考驗著教師的教學能力與學生的接受能力,圖畫教學法提供了一種形象直觀感受詩詞的方式,讓學生在圖畫中體味詩詞的景與情。本案例主要從作者的一次教學經歷來闡釋此話題,從“在欣賞中感知”“探究中發現”“在活動中創造”“在生活中拓展”四個方面,對“圖畫法在詩詞教學中的運用”進行描繪與展示。
[關鍵詞]圖畫;詩詞;鑒賞;閱讀;教學;意境
背景信息:詩歌的教學應有利于閱讀鑒賞能力的提高和形象思維能力的發展,其中閱讀鑒賞能力的提高又涉及到一定的形象思維能力,因此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是詩歌教學中教師應重視的一個問題。 在具體的詩歌教學中教師往往只是在講臺上喋喋不休地講述這篇詩歌的形象如何的好,那篇詩歌的意境怎樣的妙,但由于沒有在淺層結構的基礎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審美直覺力,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難以理解詩歌深層結構的內涵。如果教師能在完成詩歌常規教學內容的基礎上運用“圖畫教學法",即抓住詩歌中一段或一句最富于形象的文字把之描繪成一幅圖畫,調動視覺因素,由圖樣的示意去體會作品的內涵美,那么教學效果自然比只由教師進行講述這種單一的教學手段好得多,因為學生多方面地感知教材形式多樣并且形象地掌握表象材料才更利于他們完成再造想象。中國古典詩詞大多注重外在景物的描繪和渲染,往往借助事物點化人物的心境,這就為圖畫教學法在詩詞教學上的運用提供了良好的契合點。
本案例結合作者一次教學經歷來具體展現圖畫在詩歌教學中的作用,重點培養學生通過圖畫來感知詩詞中包含的意境與作者的情感,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讓學生學會用圖畫教學法來欣賞詩歌、感知詩歌。
案例正文
一、在欣賞中感知
師:同學們,老師今天想給你們看一幅風景圖,這副圖可是老師花了大力氣才畫好的,你們想看嗎?
(生興趣陡增,齊聲答道:“想看!”)
師:(展開圖片,生哄笑一片)我知道你們的笑聲是對我的畫技的“嘲諷”,其實我也不敢恭維我的畫技。(生笑聲一片)你們從老師這幅拙畫中看到了什么呢?
(生迫不及待議論開來)
生1:我看到天上掛著一輪明月。
生2:我看到有個古人抬著頭看著明月。
生3:我看到這個人是帶著悲傷的情緒在望著那輪明月,好像在和明月交談。
(師饒有興趣的聽著,不時贊同地點點頭。)
師:同學們說得很不錯。這個情景讓你想到了我們學過的那句詩詞呢?
生: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師:老師沒有在這幅圖上寫一個字,你們卻讀出了十個字,難道圖畫真的會說話嗎?
二、在探索中發現
師:老師還有一些作品(學生一陣笑聲),不過不是我畫的了,我還要好好修煉修煉。這些圖片都包含了一句或整首詩詞,你們能用你們的“火眼金睛”看出來嗎?
(師多媒體出示圖片,生七嘴八舌討論開了)
生1:第一幅圖茅草店沐浴著月光,有只公雞在打鳴,木板橋上有凌亂的足跡,應該是“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掌聲)
生2:圖中一老翁披蓑戴笠乘坐孤舟在大雪紛飛的江面垂釣,讓我想到了“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句詩。(掌聲)
生3:干枯的藤條纏繞著老樹,黃昏時歸巢的烏鴉,小橋下的溪水邊住著幾戶人家,這幅場景讓我想到了馬致遠的“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掌聲)
生4:這幅圖潮水漲滿時,兩岸之間的水面寬闊,順風行船,一張船帆高高懸掛,讓我想到了“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掌聲)
生5:一群青蛙在開著稻花的田野里歌唱,這幅圖讓我想到了李清照的“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掌聲)
師:同學們都成了福爾摩斯了(笑聲),自古詩畫不分家,古代文人墨客歷來就有畫中題詩或依據前人之詩來作畫的風氣 自古詩畫不分家, 古代文人墨客歷來就有畫中題詩或依據前人之詩來作畫的風氣。蘇軾在評論王維的詩畫時就曾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詩歌的最大特點是含蓄,因為它 “一字千金”,“簡約而不簡單”, 也因此詩歌鑒賞成為語文教學的重難點; 圖畫的特點是直觀易懂, 一目了然, 由此, 以直觀顯含蓄, 化抽象為具體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法。
現在我想請同學們把自己喜歡的一句詩根據自己的理解畫成圖畫,試著讓身邊的同學猜一下。
三、在活動中創造
(5分鐘過后)生展示自己的圖畫,其他同學爭先恐后地去猜。
生1:“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不過你沒有把夜將盡未盡的“殘夜”表現出來,我認為如果你能把太陽光稍微“調亮”一下就好了。(笑聲夾雜著掌聲)
(學生繼續展示自己的畫作)
生2:“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這幅圖形象生動,把山的高聳與大海的廣闊都呈現了出來,讓人一覽無余。的確是出自“大家”手筆。(笑聲)
(學生繼續展示自己的畫作)
生3:“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你這幅圖畫的也太直白了,古人酒壺上哪有寫著“酒”字的,還有那問路人腦門上出現的“杏花村”三個字,把整幅畫的意境都整沒了。(笑聲)
師:同學們都說的太好了,不但猜出了圖畫中的詩,還能去品評同學們所畫的畫。希望你們都能做生活的有心人,多動筆去寫,多動筆去畫,讓自己詩意地棲居在這個美好的人間。
四、在生活中拓展
師:今天,我們了解了圖畫在詩詞學習中的作用,希望同學們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多做觀察,讓自己的生活美如詩、美如畫。
五、結語
課標中要求“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聯想力和形象思維能力”,但是學生能力的培養是需要一個漸進的過程,在接觸詩歌鑒賞初期,學生積累不夠,內化的東西少,看圖畫比讀文字更容易接受、 理解,把圖片引入教學就是利用視覺效果強化對詩歌的理解,最終讓學生在高考中做到心中有畫,“筆下生花”。把圖畫引入課堂,激發學生興趣,激活課堂,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參與主人,這打破了單一文字的視覺感受,符合新課改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