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孝霞*,董艷芬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北京 100853)
1例肱動脈穿刺致橈神經損傷的臨床護理
潘孝霞*,董艷芬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北京 100853)
肱動脈穿刺;橈神經損傷;護理
主動脈夾層是指由于主動脈內膜局部撕裂,受到強有力的血液沖擊,主動脈內膜逐步剝離、擴展,在主動脈內形成真、假兩腔。主動脈是機體主干血管,血流量較大,且直接承受來自心臟跳動的壓力,出現動脈夾層后,如不進行及時治療,破裂的幾率及死亡率均較高。此患者一旦確診主動脈夾層,急診由綠色通道入手術室在全麻下行主動脈造影、主動脈橫斷腔內修復術,因為術前存在休克表現、術中循環功能差、呼吸功能差無法脫機拔管,于術后轉SICU繼續治療。術后第一天出現左上肢功能障礙,腫脹明顯,皮膚張力不高,上臂肌群Ⅱ級,前臂屈肌群肌力0級,腕下垂及手背虎口處皮膚麻木區,感覺從前部中下段以遠缺失,橈動脈搏動有力,末梢血運正常。經進一步檢查、會診,考慮手術穿刺左側肱動脈,造成橈神經損傷,現將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患者男性,42歲,患者于入院前8小時開車時發生事故,當時無意識喪失及大小便失禁,急診120送至我院急診,途中發生胸悶、憋氣癥狀,到急診科行主動脈CTA檢查示“主動脈夾層”、“左側胸腔積液”,請我科會診考慮患者主動脈橫斷傷,有夾層破裂的風險,同時出現左側胸腔積液,考慮動脈出血所致,向患者及家屬交代病情。患者于2015-6-1 5:25急診由綠色通道入手術室,在全麻下行主動脈造影、主動脈橫斷腔內修復術。因為術前存在休克表現、術中循環功能差、呼吸功能差無法脫機拔管,于術后轉SICU繼續治療。術后給予搶救患者,經口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呼吸,持續心電、呼吸、脈搏、血壓、血氧飽和度監測,急查血指標,遵醫囑給予抗感染、抑制胃酸分泌、 補液及對癥支持治療,給予報病危。術后第一天出現左上肢功能障礙,腫脹明顯,皮膚張力不高,上臂肌群Ⅱ級,前臂屈肌群肌力0級,腕下垂及手背虎口處皮膚麻木區,掌指關節不能屈曲,感覺從前部中下段以遠缺失,橈動脈搏動有力,末梢血運正常。患者于2015-6-7 16:35由SICU轉入血管外科繼續治療,病情平穩,請骨科、康復醫學科、神經科及針灸科會診,考慮手術穿刺左側肱動脈,造成橈神經損傷,遵醫囑給予營養神經、消腫藥物治療,理療及康復治療。術后第六十五天,左上肢功能較前有好轉,繼續營養神經、理療及康復治療,于術后第八十天出院。出院后半年隨訪,左上肢功能逐漸恢復,上臂肌群Ⅲ級,前臂屈肌群肌力Ⅲ級,掌指關節屈曲大于45°。
據文獻報道,手術中不慎是導致患者醫源性橈神經損傷的主要原因[1]。由于此患者車禍傷,急診CTA檢查示“主動脈夾層”、“左側胸腔積液”,有夾層破裂的風險,如不緊急手術,患者有危及生命的危險。主動脈夾層手術多采用肱動脈穿刺,有利于手術操作,對于急診搶救患者,手術者經驗欠缺,不熟悉橈神經的解剖位置,不慎特別容易損傷橈神經。
3.1 心理護理
由于患者左上肢功能突然消失,無法面對現實,常出現急躁、焦慮等不良情緒[1]。尤其在神經受損最初3個月,盡管患者一直堅持訓練,但因神經再生緩慢,無法讓患者感到明顯的進展,致使患者產生了悲觀的心理,對訓練效果失去了信心。該患者進行康復訓練1個月時,進展不大,表現出情緒低落,對醫護人員不滿,護理人員要及時了解患者心理變化過程,進行耐心的解釋和正確的心理疏導,告訴患者橈神經損傷進行康復訓練是可以恢復功能的,指導患者每天的訓練,增加患者信心,使患者能夠積極配合治療,出院前,左上肢功能有所恢復[3]。
3.2 藥物治療
出現橈神經損傷時,請骨科、神經科會診,遵醫囑立即給予注射用鼠神經生長因子、甲鈷胺片營養神經,邁之靈片、地奧司明片等消腫藥物治療。用藥期間觀察用藥后效果,肢體腫脹是否減輕。
3.3 功能訓練
康復科醫生會診后,護士要掌握左上肢功能訓練方法,指導患者正確的肢體位置,通過手指的屈曲增強伸肌力量,提高腕部的背伸功能,保持肘關節屈曲功能為90°。每天協助患者進行保護性功能康復訓練,將方法、時間、次數、幅度力量制定成功能訓練計劃表,循序漸進。再配合針灸、理療,促進橈神經的修復。積極培養患者“自我護理”,設定功能訓練作業,為回歸社會做準備,將訓練方法、時間、次數、強度及感覺再訓練講述、演示給患者,要求患者隨時隨地進行訓練,練習水平抬腕、抬指功能,使被動運動逐漸變為主動運動,直至肌肉出現主動收縮,恢復正常功能[2-3]。該患者通過住院期間的功能訓練,出院后半年隨訪,左上肢功能逐漸恢復,上臂肌群Ⅲ級,前臂屈肌群肌力Ⅲ級,掌指關節屈曲大于45°,手背虎口處皮膚麻木區范圍減小。
肱動脈穿刺,特別容易造成橈神經損傷,術后觀察穿刺肢體的感覺、運動,及時發現給予早期功能鍛煉至關重要。護理人員不僅要正規指導患者的功能訓練,還要密切觀察患者的心理變化,及時給予患者心理疏導,增加患者對康復訓練的信心,使患者出院后也能正規的功能訓練,從而最大限度的恢復肢體功能。
[1]張莉麗,初秀紅,吳林媛,等.1例醫源性橈神經損傷病人的原因分析及護理[J].Seek Medical And Ask The Medicine(下月刊),2011,9(9):213-214.
[2]卞加花.1例醫源性橈神經損傷病人的康復護理體會[J].家庭護士(下月刊),2008,6(24):2252-2253.
[3]龍海燕,龔 蕾,胥 婧.經橈動脈途徑冠脈造影致橈神經損傷1例的護理并方法總結[J].中國醫藥導報,2014,11(2).
本文編輯:劉欣悅
R473.74
B
ISSN.2096-2479.2017.33.129.01
潘孝霞,(1982.2.-),女,本科,主管護師,研究方向: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