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靜
(唐山市南堡開發區醫院內科,河北 唐山 063000)
冠心病患者實施過渡期護理模式的研究進展
趙 靜
(唐山市南堡開發區醫院內科,河北 唐山 063000)
冠心病是臨床上常見的心臟病,心臟是人體循環系統中一個重要器官,所以醫學界專家越來越重視如何治療冠心病。通過藥物和手術進行治療后,心肌梗死和心肌缺血等并發癥仍然存在,部分患者還存在復發的可能,所以給予冠心病患者實施過渡期護理模式變得尤為重要。因此本文對過渡期護理模式的研究進展進行綜述,分析過渡期護理模式的含義、產生的危險因素、國內外現狀以及效果評價。
過渡期;冠心病患者;護理模式
冠心病是臨床上常見的心臟疾病,多發于老年人[1]。由于患者冠動脈狹小,供血不足導致心肌功能障礙,臨床上主要癥狀為胸腔部位不同程度疼痛感,疼痛感可轉移到頸部、雙臂和背部,同時伴有眩暈、呼吸急促、惡心、昏迷甚至心力衰竭等[2]。有報道顯示,我國2013年死與冠心病的人數占其他疾病總死亡率的36.70%[3]?,F臨床上可通過藥物和手術進行治療,改善患者自身供血功能,但治療后常出現心肌梗塞、心肌缺血等癥狀,部分患者還存在復發率,所以聯合過渡期護理模式成為必不可少的治療方法。本文對此進行綜述,為冠心病患者更好的恢復健康提供基礎依據和參考。
過渡期護理模式是指冠心病患者進行治療后,采取康復治療時,由于就診環境和護理方式改變,為了使患者適應這種改變,護理人員需要在患者和醫生之間做好協調工作,給予患者進行護理干預[4]?;颊咴诳祻瓦^程中常常會出現自身機體功能逐漸下降,術后產生并發癥影響心理狀態,產生焦慮抑郁的心情,這時候護理人員應充分展現自身專業知識,給患者進行宣傳健康教育知識,與患者積極溝通,輔助管理康復治療等。過渡期護理模式對護理人員要求極高,不僅要具有較強專業臨床知識,還應具有協調溝通能力和實踐能力。
2.1 冠心病患者的危險因素
冠心病患者通過藥物和手術治療后,并不能徹底將病灶根治,存在很多影響機體健康的危險因素,如年齡、高血壓、肥胖、過量飲酒吸煙和家族史等。很少患者會在出院后定時測量血壓血糖等基礎指標,并仍然食用高脂肪高蛋白食物,過量飲酒吸煙,極少運動等。有數據顯示,這樣的患者占冠心病患者出院后總人數的39.70%[5]。說明患者對冠心病的危險因素了解不夠,增加其復發可能,影響正常生活。有專家曾提出[6],對患者采用過渡期護理干預可以有效控制冠心病復發率。通過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定期測量血壓血糖,囑咐患者采用規律飲食和健康生活,能夠增強患者生活質量,減少復發率,所以對冠心病患者采取過渡期護理模式是非常重要的方法。
2.2 冠心病患者康復服務需求
在患者康復過程中,進行健康保健工作必不可少。但國內的護理工作并不能對患者進行全面干預,患者住院時間短,僅依靠在醫院內對患者囑咐出院后的健康管理知識,大部分患者缺少監督的情況下無法獨自完成康復治療,患者出院后出現問題也無法快速與醫護人員進行溝通,這是國內康復護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在國外有很多康復治療機構,患者離開醫院后,仍可以通過康復治療機構的護理人員學習康復知識。曾有專家進行調查,研究結果顯示冠心病患者出院后能夠堅持長期服用藥物的僅占16.70%[7],說明患者出院后缺少健康保健知識,導致服藥依從性差。因此,對冠心病患者采用過渡期護理模式必不可少,可以使患者更快適應治療環境的改變,更好的恢復健康。
2.3 彌補社區公共衛生服務的不足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是給人們提供衛生健康方面的幫助。我國各地都在努力建設社區公共衛生服務,但因為成長時間短,衛生服務體系并不完整,資源配置不完善,專業衛生服務人員少,限制了社區公共衛生服務發揮其作用。有報道顯示[8],患者在社區公共服務中心進行就診人數僅占11.8%,所以對冠心病患者采用過渡期護理模式,可以彌補社區公共衛生服務的不足。
對冠心病患者采用過渡期護理模式最早一次出現是在1994年,由美國的專家提出[6]。如今進行了20多年的臨床發展,在國外,過渡期護理涉及多個范疇,護理人員給予患者及其家屬宣傳出院后健康管理知識,并為其定制康復計劃,指引患者更快適應生活環境的改變。有專家曾做過統計,患者出院后按照護理人員定制的康復計劃,復發的人數降低了46.20%[9]。說明采用過渡期護理模式,可以有效控制冠心病患者復發率,減少再次住院產生費用,降低了對家庭和社會的負擔,加快患者恢復正常生活。在國內,研究過渡期護理模式對冠心病患者的影響案例還較少,由于缺少專業護理人員,無法對每個患者均采用護理模式進行干預。隨著醫療事業不斷進步,患者對護理干預需求增多,過渡期護理模式將成為必不可少的治療方式之一。
冠心病患者通過采用過渡期護理模式,減少復發率,節省了家庭支出,減輕了家庭和社會的負擔,患者治療后更快的康復,提高了生活質量,改善了患者心理狀態。患者聽從護理人員囑咐,規律飲食和健康生活,改善了血壓血糖等基本指標。合理按照西雅圖心絞痛調查表、心肌梗死、心絞痛生活質量量表等方法進行問卷調查[10],對冠心病患者進行評價過渡期護理模式是否具有顯著作用。
雖然我國采用聯合過渡期護理模式進行治療的方法還未成熟,為了有效控制冠心病患者復發可能,減輕家庭和社會負擔,合理利用醫療資源,彌補社區公共服務的不足,采用合理的治療方法是醫療技術進步不可缺少的。采用過渡期護理模式,使冠心病更好的恢復健康,提高了生活質量,具有臨床推廣及應用的價值。
[1] 楊雪梅,張 萍,丁 杰,等.過渡期護理照護對冠心病患者依從性的影響研究[J].中國心血管病研究,2015,13(10):886-888.
[2] 湯阿毛,姜愛玉.過渡期護理對冠狀動脈內支架植入患者康復過程的影響[J].心腦血管病防治,2015,15(4):346-347.
[3] 寧余音,鐘美容,韋麗華,等.中醫護理方案對預防冠心病介入術后并發癥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5,31(24):1839-1842.
[4] 楊 亞,戴新娟,徐中芹,等.冠心病住院患者護理結局及指標的類目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5,31(15):1093-1096.
[5] 宋玉萍,李慧慧,陳曉麗,等.冠心病伴發抑郁情緒者注意偏向的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6,19(23):2762-2766.
[6] 徐 威,張春霞.護理心理干預對冠心病擇期介入患者焦慮抑郁的影響[J].中國循證心血管醫學雜志,2014,6(4):448-449,452.
[7] 郭舒婕,宋葆云,劉玉璽,等.優質護理服務在冠心病患者圍手術期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4,30(3):31-33.
[8] 陳 宜,張光君,黃明君,等.護理風險管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療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4,20(2):207-209.
[9] 劉臘梅,路麗娜.美國過渡期護理模式介紹及啟示[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6,32(6):457-459.
[10] 劉臘梅,李慧蘭.以護士為主導的老年人過渡期護理模式及對我國發展啟示[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6,33(5):341-342.
本文編輯:劉欣悅
R473.5
A
ISSN.2095-8803.2017.15.1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