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秀瓊
(桂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手術室,廣西 桂林 541199)
兩種臥位在微創經皮腎鏡碎石術中的護理效果研究
廖秀瓊
(桂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手術室,廣西 桂林 541199)
目的 探討和研究斜仰截石位在微創經皮腎鏡碎石術中的護理效果。方法 2015年6月~2016年5月之間,在本院接受治療的60例微創經皮腎鏡碎石術的患者,在其手術過程中進行相應的護理工作,將60例微創經皮腎鏡碎石術患者根據其手術體位的不同,將其分為斜仰截石位和俯臥位2組,并對每一組的手術體位擺放時間和手術時間等各個方面進行詳細記錄,依次對依據進行比較分析。結果 根據比較結果顯示,相對于俯臥位來說,斜仰截石位患者在手術體位擺放時間和手術時間等各個方面都呈現出較少的使用時間(P<0.05),且差異性存在統計學意義。結論 斜仰截石位在微創經皮腎鏡碎石術中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縮短體位安置過程所耗費的時間以及手術過程中所需要的時間,可盡快降低醫務人員的壓力和負擔,為護理效果的提高創造了條件。
斜仰截石位;俯臥位;微創經皮腎鏡碎石術
微創經皮腎鏡碎石術是治療輸尿管上段結石和腎結石的常用治療方法,該手術方法具有痛苦小、結石取盡率高等強大優勢和價值,當今社會醫療領域主要采用這種方法對輸尿管上段結石和腎結石進行有效治療。手術體位與微創經皮腎鏡碎石術有著較為密切的聯系,直接關系到手術是否順利實施以及患者舒適度。本院在進行微創經皮腎鏡碎石術的過程中,主要采用俯臥位的治療形式,不過需要二次更換體位,耗費大量時間和人力,不利于治療效果的提高。2015年6月~2016年5月,本院針對微創經皮腎鏡碎石術的治療,則采用了斜仰截石位的方法,現根據俯臥位和斜仰截石位這兩種手術體位的使用進行分析和探討。
1.1 一般資料
2015年6月~2016年5月之間,主要針對本院接受微創經皮腎鏡碎石術進行治療的60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有28例,女性患者有32例,患者的年齡均處于24~60歲之間。在這30例進行微創經皮腎鏡碎石術的患者中,多發性腎結石的患者有27例,單發性腎結石的患者有3例;輕中度腎積水的患者有24例,重度腎積水的患者有6例;60例進行微創經皮腎鏡碎石術的患者,根據其手術體位分為2組,俯臥位的患者為30例,斜仰截石位的患者有30例,并比較2組的年齡及性別,其差異存在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2組患者均采用氣管插管全身麻醉。俯臥位的30例患者主要采用常規手術體位,首先擺放截石位,并且手術醫生對患者進行輸尿管逆行插管之后,將患者移至手術推車,再安置俯臥位,并對患者進行持續性的生理鹽水注射,準備人工腎盂積水,穿刺暴露部位,再進行手術。進行斜仰截石位的30例患者在進行麻醉之后,相關醫務人員把患者的臀部位置送至手術床背板下方,患者應當斜側向上,并將其靠近在手術床側邊位置,腋下備有軟墊,肩胛部用體位固定器進行固定,患者的健側上肢應當使用高低托手架進行支撐和固定,外展不應超過90度,患者下肢略微向外展開,并屈膝、抬高至支腿架上。健側下肢應當需要略微向外擴展,并屈曲、抬高至支腿架上方,均采用約束帶對其進行妥善固定,且兩腿應當保持在一高一低的狀態,其夾角大約為45~60度之間,待到體位安置完成之后,手術醫生就可以對患者輸尿管進行逆向插管,并注射生理鹽水,為接下來的手術提供基礎條件。
1.3 觀察指標
實驗旨在觀察俯臥位患者與斜仰截石位患者的手術過程以及體位安置所需要的時間,另外,還應當注意手術之后皮膚壓瘡的具體發展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平均手術時間和體位擺放時間
根據觀察結果顯示,在30例俯臥位患者組和30例斜仰截石位患者組中,俯臥位患者組的平均手術時間為3.6小時,斜仰截石位患者組的平均手術時間為3.1個小時,U=6.778,P<0.05;俯臥位患者組的體位擺放時間為13分鐘,斜仰截石位患者組的體位擺放時間為9分鐘,U=24.001,P<0.05。根據研究分析,斜仰截石位患者組安置時間顯著短于俯臥位患者組,且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2 兩組患者的手術結果
根據觀察結果顯示,采用斜仰截石位的方法進行手術治療的患者均順利完成了手術,且不存在任何一例出現中轉體位的情況,也不存在神經損傷、壓瘡以及肌肉損傷等不良情況。
3.1 體位對患者所產生的影響
根據相關文獻結果顯示,不同體位形式都會產生不同的手術效果,平臥位、側臥位等體位在微創經皮腎鏡碎石術術中應用并不是十分理想的體位。俯臥位在一定程度上符合X線和B超定位,其穿刺范圍較大,經皮腎鏡操作空間較為廣泛,已經成為現今社會微創經皮腎鏡碎石術最為標準化的體位形式。不過,臨床實踐證明,俯臥位仍舊在治療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俯臥位自身受到身體重力的影響,導致其產生壓迫胸腹而致使膈肌活動受到損害,進而導致患者的肺活量不斷下降,促使患者無法負擔起手術所使用的漫長時間,最終容易造成下腔靜脈和髂靜脈受到壓迫,回心血量不斷減少,在患者手術過程中很容易出現循環障礙或者呼吸困難,特別是針對一些身型較為肥胖和肺功能障礙患者來說,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手術的風險。采用斜仰截石位有助于避免因體位變化而引起并發癥的發生,斜仰截石位可較大程度地減少患者呼吸困難和循環障礙的問題,有利于方便麻醉醫生及時觀察病情,與俯臥位相比存在更大的優勢和價值。
3.2 手術體位對手術時間所產生的影響
在對手術進行護理配合的過程中,俯臥位還需要通過平臥位、截石位、平臥位以及俯臥位等4次的體位更換操作,其操作較為復雜,且難度較高,所需要的安裝時間和手術時間都較長,而斜仰截石位進行手術治療所需要的時間要比常規性俯臥位所需要的時間短。另外,斜仰截石位經皮腎鏡通道會出現輕微向下斜的情況,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灌注泵將結石經過沖洗之后排除患者身體之外,進而促使手術時間呈現出明顯縮短的趨勢。
3.3 體位對手術實際操作過程中所產生的影響
在采用俯臥位進行實施手術的過程中,治療患者應當將雙臂向前伸展,腹部位置的支持物應當將患者的腎臟向上移動,斜仰截石位則在治療過程中,不會對患者的腎臟位置進行移動,手術穿刺定位不會受到腎臟移位情況的影響,斜仰截石位進行手術治療,其所使用的穿刺針可直接進入到患者的腎臟后外側無血管的區域,之后進入到后排腎盞,從而有助于減少手術過程中患者的出血量,穿刺成功幾率的提高對手術時間的節省也起到了很大的幫助作用。
在經皮腎鏡碎石術中,安置斜仰截石位與傳統俯臥位相比較,手術體位安置時間和手術時間短,便于術中病情觀察,臨床不良反應小,效果好,值得推廣應用。
[1] 陳國強,盧華榮,羅建斌,曾智輝.斜仰截石位行經皮腎鏡碎石取石術的應用分析(附1258例報告)[J].福建醫藥雜志,2015,(02):130-133.
[2] 吳國忠,林立國,孫忠凱.斜仰截石位與俯臥位在治療合并通氣功能障礙的上尿路結石患者的療效比較[J].中華腔鏡泌尿外科雜志(電子版),2014,(04):282-284.
[3] 徐桂彬.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聯合輸尿管軟鏡治療復雜性腎結石臨床系列研究[D].南方醫科大學,2013.
[4] 湯曉芬,張麗青,鄭冬華,武志剛.斜仰臥位聯合改良截石位在微創經皮腎鏡碎石取石術中的應用[J].護理學報,2011,(18):54-56.
[5] 戴旻暉.微創皮腎鏡術俯臥位前擴容治療,抗生素應用對患者的影響[D].中南大學,2010.
本文編輯:劉帥帥
R473.6
B
ISSN.2096-2479.2017.09.66.02
廣西高等學校科學技術研究項目,項目編號:KY2015LX277。
項目名稱:斜仰截石位在微創經皮腎鏡碎石術中的護理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