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玲麗
(江蘇省南通市腫瘤醫院放療科,江蘇 南通 226000)
綜合護理對乳腺癌患者術后放療不良反應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楊玲麗
(江蘇省南通市腫瘤醫院放療科,江蘇 南通 226000)
目的 探討和研究綜合護理對乳腺癌患者術后放療不良反應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5年6月~2016年5月在本院接受放療治療的乳腺癌患者56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8例。觀察組采用常規性的護理措施結合中西醫的治療方法對患者實施綜合護理服務,對照組采用了常規性的護理措施,比較分析觀察組患者和對照組患者放療后所產生的不良影響以及生活質量情況。結果 根據護理結果顯示,觀察組和對照組在經過3個月的放療治療之后,觀察組中有17例出現了不良反應,對照組中有21例出現了不良反應,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兩組患者經過一定護理之后,各項功能指標都得到了較為顯著的提升,而且各項不良反應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另外,從總體上來講,觀察組的改善情況要高于對照組。結論 常規性的護理措施結合中西醫治療方法所形成的綜合護理,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降低乳腺癌患者術后放療之后所產生的不良反應,可進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水平。
乳腺癌;患者;放療
乳腺癌屬于婦科中較為常見的多發性腫瘤疾病,在人們生活方式不斷發展、改變的同時,也促使這種疾病的頻繁發生,根據相關統計數據結果顯示,乳腺癌每年以120萬的速度不斷增長,且因乳腺癌造成死亡的患者以達到了每年50萬。本院對需放療的乳腺癌患者56例進行研究和分析,用以證實常規性護理措施聯合中西醫治療這一綜合護理的實用性價值,現報告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6月~2016年5月在本院接受放療治療的乳腺癌患者56例作為研究對象,均是女性,年齡36~56歲,病程20~365天。其中,處在第二階段病理的患者有32例,處在第三階段病理的患者有24例。已育有子女的患者有20例,未孕育子女的患者有36例。其納入標準需滿足兩點:第一,已經確診為患有乳腺癌,且在化療之后需要經過放療治療;第二,患者意識清醒,并在其知情的情況下已經簽訂了同意書。排除標準:第一,患者伴有其他的惡性腫瘤疾病;第二,患者的治療時間不滿2周;第三,在干預過程中,患者由于某種原因而不能按照規定的研究方案繼續進行;第四,存在活動性感染或者起其他嚴重性潛在感染的患者;第五,已經確診為患有精神類疾病。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8例。觀察組處在第二階段病理的患者有17例,處在第三階段病理的患者有12例,育有子女的患者有11例,未孕育子女的患者有18例。對照組處在第二階段病理的患者有15例,處在第三階段病理的患者有13例,育有子女的患者有9例,未孕育子女的患者有18例。觀察組和對照組的患者在年齡、病程以及病理等一般資料之間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主要采用的是常規性的護理措施,包括注意觀察患者在化療過程中的放射區內的皮膚變化情況、皮膚是否發生水腫現象以及因形成水皰而產生糜爛的發射性潰瘍現象等問題進行常規的護理治療。觀察組主要采用的是常規性護理措施與中西醫的結合治療。西醫護理旨在關注患者內心的感受,進行積極的放療活動,告知患者家屬放療的目的以及可能產生的問題,讓患者家屬得知一些注意事項,并對放療后的情況進行科學預測。在放療之后,還應當對患者采取一系列的護理措施。患者在放療之后,應當注意其胃腸道的反應變化,在放療時需謹慎調節患者的飲食情況,必要時可借助藥物進行治療。定期對需放療的乳腺癌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并密切注意患者的情緒變化和心理狀態。放療后應當利用貝優芬(凝膠)涂抹至放療皮膚,面積應當超過放射邊緣的1 mm,涂抹厚度應為2 mm,每天保持3次。放療之前應當停止使用貝優芬,護理人員應當用紗布或者毛巾擦凈。在放療結束之后需繼續使用貝優芬,時間為4周。中藥護理也就是指對患者進行按摩,根據醫生囑托采用扶正祛邪的藥物,比如中益氣湯,可有效恢復患者體力,減緩有毒物質的入侵速度。
1.3 觀察指標
患者在放療后所產生的不良反應情況,也就是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主要是指放射性皮炎的發生幾率。主要根據歐洲癌癥研究和治療組織簡體中文版生活質量調查核心問卷(EORTC QLQ-C30)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定。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比較分析觀察組和對照組的不良反應
患者在經過放療3個月結束之后,觀察組中存在17例患者出現了反射性皮炎的現象,占總人數的60.71%,而對照組則存在21例患者出現了反射性皮炎的現象,占總人數的75.00%。觀察組和對照組之間關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比較分析觀察組和對照組的生活質量評分結果
生活質量評分包括軀體功能、角色功能、情感功能、認知功能、社會功能、整體健康水平、是否乏力、食欲是否缺乏、呼吸是否困難、是否出現疼痛以及咳嗽等方面。根據護理前后的結果顯示,觀察組和對照組護理之后的生活質量都得到了改善,不良反應有所下降,且觀察組所產生的效果明顯高于對照組,觀察組和對照組之間關于生活質量評分結果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對乳腺癌患者實施治療,主要采用的是手術治療和術后放療相結合的綜合治療措施,不過,手術往往會給患者造成一定的傷害,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放療是指以現代分子生物學、分子免疫學以及細胞生物學等先進學科為基礎所進行的現代型的治療方法,放療更加重視對患者予以針對性、有效性以及特異性的治療。其應用與乳腺癌患者的治療方面,雖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其自身對骨髓的抑制比較嚴重,而且毒性較大,并不適合長久使用。此次研究結果表明,采用常規性護理措施與中西醫結合相結合的方法,這種綜合護理措施更加適用于術后需放療的乳腺癌患者,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降低患者放療后不良反應的發生幾率,同時也可進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為患者的健康痊愈提供了長遠的保障。
[1] 呂玉潔.綜合護理對乳腺癌患者術后放療不良反應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3,06:1-2.
[2] 葉 樺,王 虹,代曉捷.延續性護理對乳腺癌患者術后化療健康知識掌握情況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OL].廣東醫學,2015(01).
[3] 師文華.護理干預對喉癌術后放療患者不良反應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14,10:245-246.
[4] 王丹玲,趙麗萍,高 旭.PDCA護理對惡性腦膠質瘤術后放療聯合替莫唑胺同期化療所致不良反應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14,24:130-132.
[5] 朱葉卉.乳腺癌患者內分泌治療服藥依從性現況及護士主導的個體化隨訪干預方案構建研究[D].復旦大學,2013.
[6] 李美艷,陳小波,范瑋婧.護理干預對喉癌患者術后放療不良反應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6,10:67-69.
本文編輯:劉欣悅
R473.73
B
ISSN.2096-2479.2017.09.12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