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雙,楊 霞*,胡德英,柳 晗,葉 珍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1.呼吸內科,2.護理部,湖北 武漢 430022)
人文關懷護理在自殺未遂患者1例的成功應用
王 雙1,楊 霞1*,胡德英2,柳 晗1,葉 珍1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1.呼吸內科,2.護理部,湖北 武漢 430022)
目的探討人文關懷護理在呼吸科一例自殺未遂患者中的應用。方法以人文關懷理念為指導,對呼吸科自殺未遂的患者1例實施人文關懷護理措施。結果該患者情緒得以平復,最終放棄自殺念頭,以健康、積極的態度配合治療。結論護理人員應重視人文關懷理念,并將其應用于日常的護理工作中,尤其是對有自殺傾向的患者,人文關懷護理能改善患者的焦慮、抑郁等消極情緒,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使其積極配合治療,達到恢復健康的目的。
人文關懷;自殺未遂;護理
人文關懷護理是指在護理過程中護士以人道主義的精神對患者的生命與健康、權利與需求、人格與尊嚴的真誠關懷和照護[1]。隨著醫學的發展,醫療服務由“以疾病為中心”向“以患者為中心”轉變,這意味著當前護理的工作重點不僅僅關注患者軀體疾病,還應關注患者的心理、社會、文化等各個方面,即在護理工作中除給予患者常規護理外,更應注重患者精神的呵護、心理的安慰、健康行為的認知和指導,以滿足身心健康的需求,體現對生命的崇尚和關愛。
筆者以人文關懷理念為指導,對一例自殺未遂的患者實施整體護理后,患者放棄自殺念頭,以健康積極的心態配合并接收治療,取得良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患者胡某,女,63歲,因反復咳嗽、咳痰半年,伴有胸悶、喘息、氣促一月并加重三天,于2015年1月20日入院。入院時癥狀:胸悶如有重物壓迫,氣促、喘息,面色發紺,四肢乏力,無胸痛,聽力下降。體檢:SpO2:88%,R:27次/min,P:106次/min,BP:106/65 mmHg。聽診:雙肺濕羅音,雙肺呼吸音粗。檢查:CT:雙肺彌漫性炎癥改變,血氣分析:PH:7.38,Po2:66.32 mmHg,Pco2:36.875 mmHg。入院后診斷:重癥肺炎,重癥肌無力,可疑胸腺瘤。患者住院期間經吸氧、抗感染治療后病情稍有好轉,但全身無力,咳嗽、喘息癥狀反復發作。2月28日下午3點50分患者趁家屬不在,持床頭桌上水果刀準備割向左手腕時,被巡視病房的責任護士及時發現并制止。
2.1 營造和諧環境,避免危險因素
將患者安置在離護士站較近的病房,以便巡視與照護,讓其感受到護理人員的重視與關愛。檢查病房環境,尤其是床單元和窗戶,繩子(細帶子)、利器等有潛在性危害的物品要遠離病房。安排性格樂觀、開朗的患者與其同住,相互傾聽人生經歷,避免不良情緒的發生。此外,建議家屬24 h陪護,必要時護理人員應予以幫助,減少患者獨處機會。
2.2 滿足患者需求,促進關系和諧
反復的咳嗽、氣促等不適會導致患者食欲下降,飲食乏味,護理人員在取得營養食堂配合的情況下盡量為患者安排可口飯菜,并要求家屬一同進餐,增進患者的食欲,加強患者營養。因疾病和治療需要,患者需長期呆在病房再加上疾病的折磨,情感上常感到孤獨與無助,此時家屬要給予更多的關愛,譬如播放一些積極健康的影片或者輕松、舒緩的音樂,減少患者不良的心理行為,轉移疾病或環境帶給患者的痛苦與不適,以便促進良好的護患關系。
2.3 共同參與,鼓勵患者鍛煉
家庭是一個蘊藏巨大能量的重要資源,要重視家庭的支持作用[2-3]。患者咳嗽時,醫護人員應指導其進行有效的咳嗽方法,及時給予叩背排痰,鼓勵咳痰,減輕因咳嗽咳痰帶來的不適。患者在護士的指導下以自己能夠承受的最大動作或力度為宜,進行呼吸功能的鍛煉、肌力的鍛煉,必要時要求家屬做到共同參與,給予幫助,讓其感受到家庭的溫暖以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
2.4 護患溝通,給予心理支持
疾病帶來的痛苦與折磨,往往使患者表現為情緒低落,從而產生焦慮與抑郁[4],而傾聽是進行有效溝通最好的方式之一[5-6]。醫護人員主動與患者交流,耐心聆聽,允許患者宣泄不良情緒,排解心理的焦慮,以理解和接收的態度回應患者的感受,給予精神安慰和心理疏導,使患者樂于接收治療和護理。此外,護理人員還應通過自身動作、姿勢,講話的聲音、語速、語調等將正性的一面傳遞給患者,避免了語言文字帶來的副反應[7],從而引起積極的反應,實現自我領悟的目的。
正是由于我們在尊重、理解、關愛患者的基礎上,實施人性化關懷護理措施,如取得家屬的配合,滿足其個體化的需求,主動關心、耐心傾聽患者內心情感的表達、給予精神安慰和心理支持,使患者情緒穩定,取得患者的信任,最終放棄自殺念頭,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以健康積極的態度對待疾病,配合治療。
隨著社會的進步,醫學事業的發展,“以人為本,關愛生命”是當今社會人文精神的理念,人文關懷是護理發展的趨勢,也是對病人人格與尊嚴的關心和關注,尤其是病情較重且有自殺征兆的患者,更需要護士用愛心給予患者幫助和支持,使患者感受到溫暖,在愛的氛圍中接受治療和護理,從而緩解了其心理壓力,也改善了其焦慮、抑郁的不良狀態。
[1] 劉義蘭.優質護理服務工作中加強人文關懷的思考[J].護理學雜志,2012,27(9):1-2.
[2] 何雪琳.癌癥患者家庭功能與生存質量的相關性研究[J].護理學雜志,2009,24(17):18-20.
[3] Leyla Ismayilova, Fred M. Ssewamala, Leyla Karimli. Family support as a mediator of change in sexual risk-taking attitudes among orphaned adolescents in rural Uganda[J]. J Adolesc Health, 2012,50(3): 228–235.
[4] 鄭 瑾,王愛平,蘇蘭若.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心理特征與治療依從性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8,43(7):659-660.
[5] 張桂枝,楊淑枝,張秀華,等.與老年患者的護患溝通方法及體會[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11):110-111.
[6] Mary Beth Happ, Kathryn Garrett, Elisabeth George,et al. Nurse-Patient Communication Interactions in the Intensive CareUnit[J]. Am J Crit Care,2011,20(2):e28–e40.
[7] 萬詩燕,高 娟,王傳英.1例晚期肺癌骨轉移、腦轉移自殺病人的心理護理[J].護理研究,2011,25(11):3014-3015.
本文編輯:劉帥帥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01.039.02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設協和醫院院級課題基金(2011-15)
王雙,女,研究生在讀,護師,臨床教學組長
楊霞,女,研究生在讀,主管護師,科護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