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燕
(內蒙古烏蘭察布市中心醫院腫瘤外科,內蒙古 烏蘭察布 012000)
循證護理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運用效果分析
李海燕
(內蒙古烏蘭察布市中心醫院腫瘤外科,內蒙古 烏蘭察布 012000)
目的觀察且分析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運用循證護理的效果。方法選取本院在2014年7月~2015年7月需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84例作為臨床對象,隨機分成對照組、觀察組。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進行干預,觀察組在該基礎之上予以循證護理進行干預,觀察與比較臨床應用效果。結果在實施不同護理干預之后,觀察組護理滿意程度、住院時間以及肛門首次排氣的時間優于其對照組,而并發癥的產生率也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臨床患者,予以循證護理獲取了較好的臨床運用效果,提升了護理的滿意程度,將并發癥產生率降低,可以在臨床上進行推廣。
循證護理;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運用效果
近些年,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得到了有力的發展以及廣泛的應用,在臨床膽囊疾病中獲取了十分顯著的療效。但是,優質的護理干預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療效以及術后的康復狀況間存有緊密的聯系[1]。所以,在本臨床手術中有必要予以護理干預。本文選取患者84例作為分析的對象,結果如下所述。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在2014年7月~2015年7月需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84例作為臨床對象,隨機分成對照組、觀察組,各42例。對照組男25例,女17例,年齡22~78歲,平均年齡(48.8±4.1)歲,膽囊結石有18例,慢性膽囊炎有13例,膽囊息肉有11例;觀察組男27例,女15例,年齡20~76歲,平均年齡(48.4±4.1)歲,膽囊結石有19例,慢性膽囊炎有14例,膽囊息肉有9例。比較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進行干預,而觀察組在該基礎之上予以循證護理進行干預,實施的內容有:
1.2.1 組建小組:組間專門進行循證護理的臨床小組,任命護士長為組長,責任護士有2名,對組員進行定期的培訓,熟練掌握與循證護理相關的知識和流程以及操作等。
1.2.2 提出問題:臨床手術由于缺少觸覺的引導,極易誘發腹腔內部出血與腹腔積液和疼痛以及膽漏或是切口感染等多種并發癥。依照護理的成功案例和有關經驗,且與患者的實際狀況進行結合尋找出循證類問題,對有關文獻的資料進行參考,從而制定出具有個性化臨床護理的方案[2]。
1.2.3 實施的內容(1)對腹腔內部出血進行護理:對臨床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密切的監護,觀察切口是否出現滲血現象和產生腹脹腹痛癥狀以及浸透敷料、血液等。(2)疼痛護理:對患者主動予以關心以及安慰,有針對性的予以心理疏導,實現對疼痛的舒緩以及精神的振奮。對術后放松類活動作出指導,如:翻身,深呼吸。也可收聽自己比較喜歡的音樂,通過聊天將注意力分散,達到疼痛被緩解的目的。(3)腹腔積液的護理:在引流管被置入之后,囑托患者要對導管保護好,對翻身力度加強注意,以免折斷或是損傷導管。協助患者選取右側、斜坡的臥位,對導管的壓迫予以減少,規避扭曲、脫出或是打折現象出現。(4)膽漏護理:對患者的腹部體征進行密切觀察,針對患者的訴求做到耐心的傾聽,若是產生膽漏需立即告知主治的醫生進行及時處理。(5)切口感染的護理:在術前需對皮膚做好準備,尤其是對臍孔進行清潔以及消毒處理。先運用松節油對臍孔進行清潔,而后運用碘伏液對臍孔以及臍周皮膚進行擦拭式消毒。(6)皮下氣腫的護理:術后應將氣體排盡,而后將氣腹閉合,觀察臨床患者的腹部可否有捻發音出現[3]。
1.3 觀察指標
觀察且對比臨床患者肛門首次排氣的時間和對護理的滿意程度與住院時間以及產生并發癥的狀況。如:膽漏,感染,便秘,尿潴留。
1.4 統計學方法
2.1 護理的滿意程度和住院時間以及肛門首次排氣的時間比較
觀察組肛門首次排氣的時間為(1.8±0.5)d,住院時間為(7.1±1.8)d,對護理的滿意程度為41例(97.62%);對照組肛門首次排氣的時間為(2.8±1.0)d,住院時間為(11.4±4.5)d,對護理的滿意程度為35例(83.33%)。觀察組各項指標明顯優于其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并發癥產生狀況比較
對照組產生感染7例,產生尿潴留2例,產生膽漏2例,產生便秘5例,其并發癥產生率為16例(38.10%);觀察組有產生感染2例,產生便秘1例,其并發癥產生率為3例(7.14%)。觀察組并發癥產生率明顯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膽囊結石和膽囊息肉及其慢性膽囊炎臨床患者經傳統治療之后沒有獲取理想療效而行膽囊切除術,應用會產生較小的創傷、較小的疼痛、在術后可以較快的恢復,患者們在術后有可能產生不適之感或是癥狀,故有必要對護理質量進行提高,以此改善臨療效。實施循證護理措施,主要是護理者經過與實踐以及科學的結合,且依照環境及其自我經驗進而為臨床患者予以護理干預,主要將科學理論作為基礎[4]。但是,循證護理將患者視作護理的中心,運用判定思維對護理進行明確,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護理質量。由于其成本較低,患者極易接受且認可該護理措施開展的服務。在整個護理服務中能夠彰顯出個性化與目的性以及計劃性,實現了對患者在術后疼痛的緩解,將并發癥產生降低,且增強了患者對于臨床治療以及護理服務的依從性以及積極主動性,有利于將預后效果提升。通過實施循證護理的干預后,對患者實際狀況予以掌握,從而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科學性護理綜合方案[5]。
在本次臨床研究之中,結果顯示予以循證護理的觀察組肛門首次排氣的時間、對護理的滿意程度以及住院時間顯著優于其對照組,并且對照組產生并發癥狀況高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以上結果證實,循證護理的實施干預對應用效果予以提升,且提高了護理的滿意程度,對并發癥產生率予以降低,此結果和有關文獻的報道相一致。
綜上所述,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臨床患者予以循證護理,經干預后,獲取了理想的效果,在整體上將護理質量、滿意程度提升,故可以在臨床上進行推廣。
[1] 瞿邱煒.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100例循證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20):82-83.
[2] 潘兆梅.為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患者施行圍手術期循證護理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4(20):114-115.
[3] 顏 穎.循證護理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運用效果觀察[J].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2015,24(6):597-598.
[4] 范玉靜,張靜文,唐亞平,等.循證護理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23):241-242.
[5] 李秀華.循證護理應用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臨床觀察[J].中國現代醫生,2013,51(30):80-81,84.
本文編輯:吳宏艷
R473.6
B
ISSN.2096-2479.2017.01.07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