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 婷,王躍升,龔 毅
(昆明市精神病院,云南 昆明 650000)
無抽搐電休克治療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遲發(fā)性運動障礙的護理
葉 婷,王躍升,龔 毅
(昆明市精神病院,云南 昆明 650000)
目的無抽搐電休克(MECT)治療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10年以上),服用抗精神病藥所致遲發(fā)性運動障礙(TD)的治療效果及護理。方法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60例,服用抗精神病藥引起遲發(fā)性運動障礙(TD)的患者,給予12次無抽搐電休克治療,用異常不自主運動量表(AIMS)評分評定遲發(fā)性運動障礙癥狀的變化,精神科護士用住院病人觀察量表(NOSIE)評定護理效果。結果經(jīng)過6周共12次治療,有痊愈10例,好轉44例,無效4例,脫落2例。58例遲發(fā)性運動障礙癥狀緩解的同時所有的抗精神病藥量減少。不良反應,近記憶力損害6例,停止2周后恢復,出現(xiàn)短暫頭疼2例,未作特殊處理,NOSIE量表減分率高。結論無抽搐電休克治療能顯著減輕遲發(fā)性運動障礙不自主運動的癥狀,同時減少抗精神病藥物的用量,不良反應小,護理觀察依從性好。
精神分裂癥;遲發(fā)性運動障礙;MECT治療;護理
遲發(fā)性運動障礙(tardive dyskinesia,簡稱TD)是精神分裂癥患者在長期使用抗精神病藥物后,引起的不自主運動綜合征,TD發(fā)生的原因并不十分清楚,目前對TD的治療也沒有一致有效的辦法,且多預后不良,致殘率高。我們對精神分裂癥伴發(fā)TD患者60例進行為期二個療程共12次的MECT治療,對其進行特殊的護理,并對入組患者的精神癥狀和不自主運動癥狀,及護理(用NOSIE量表評分)進行前后對照,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2月在昆明市精神病院在院的住院時間>10年的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有2例在治療過程中因家屬要求出院而脫漏,實際完成58例,其中男26例,女32例;年齡37~66歲,平均年齡(46.21±11.55)歲;病程10~24年,平均病程(13.24±6.53)年。
1.2 研究方法
嚴格按照標準入組患者,對入組的患者制定為期6周共12次的MECT治療方案,在研究開始前由兩名精神科主治醫(yī)師對其進行AIMS評分,以及二名主管護師對其進行NOSIE的評分。
2.1 治療前護理
2.1.1 治療前心理護理
治療前應向病人及家屬耐心解釋治療的原理,目的,效果、療效,注意做好治療過程的介紹,以及治療的安全性;治療前基礎護理6 h絕對禁食、4 h內禁飲,檢測基礎體溫,血壓,心率,呼吸頻率,首次治療的患者要注意測體重,并將測量結果報告給經(jīng)治醫(yī)生另外重點觀察患者的認知功能,以便治療后觀察比較。
2.1.2 治療前用物準備
備好急救推車,推車內配備急救藥品,如呼吸三聯(lián)針,升壓藥,過敏藥,鎮(zhèn)靜藥等及急救器械,檢查電休克治療儀運行情況,電源、電路是否完好、可靠。
2.2 治療中護理
2.2.1 治療中心理護理
護士應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導,以緩解患者緊張情緒;建立有效可靠地靜脈通道,選擇綁血壓袖帶對側的手臂建立靜脈通道,經(jīng)常檢查有無液體外滲,發(fā)現(xiàn)時及時更換血管。
2.2.2 觀察病情變化
在推注丙泊酚時要嚴格掌控推注速度,一般10 mg/10 s,推注后及時監(jiān)測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防止低血壓性休克的發(fā)生。
2.3 治療后護理
2.3.1 常規(guī)護理
治療結束自主呼吸及意識恢復后,將病人安置在醒復室內,取側臥位或平臥位,頭偏向一側,保持呼吸道通暢,注意觀察生命體征及呼吸道分泌物情況,治療后15 min,30 min,1 h,2 h監(jiān)測生命體征。
2.3.2 防墜床摔傷的意外發(fā)生的護理
治療后患者意識未完全清醒,時有煩躁,應專人看護并給予保護,防止摔傷,直至患者完全清醒,定向力恢復,無需幫助可自行行走為止。
2.3.3 飲食護理
病人意識完全恢復后1.5~2 h方可進食軟質食物,不宜吃雞蛋、面包、饅頭類固體食物,進食時護士應嚴密觀察,囑咐病人進食時要細嚼慢咽,避免噎食。
3.1 總體療效
經(jīng)過6周共12次的治療,所有患者中痊愈10例占17.6%,有效44例占76.5%,無效4例,總有效率94.1%;AIMS量表評分變化:治療開始前入組患者58例的AIMS量表評分最高分15分,最低分4分,平均分(8.94±2.65)分,治療后入組患者的最高分為11分,最低分0分,平均分(2.97±1.38)分,治療前后比較AIMS量表評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遲發(fā)性運動障礙(Tardive dyskinesia,TD)是精神病患者長期服用抗精神病藥物后出現(xiàn)的運動障礙,主要表現(xiàn)為口面部、四肢、軀體部位的各種不自主運動或肌張力障礙。近來有研究表明,TD患者各頻段絕大部分位點上的腦電功率均低于正常對照,TD患者額葉(FP1,F(xiàn)3,F(xiàn)4位點)腦電功率降低,這一現(xiàn)象也與Panteli對TD損害部位的推測相符,由此提示:通過增加TD患者各頻段位點上的腦電功率應該可以緩解TD患者的不自主運動癥狀,從而起到療效。MECT治療是用靜脈麻醉藥和肌松劑,使患者迅速入睡,全身肌肉放松,然后在大腦顳區(qū)通過電極片給大腦一個短時間限量電流的電刺激,誘發(fā)腦內部分神經(jīng)核團的放電,從而使神經(jīng)遞質和負責傳遞信號的電子進行重新排列,從而使精神癥狀減輕或消失。通過對TD的腦電生理深入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TD患者存在局部腦細胞損害,這一損害導致患者的腦電功率降低,α節(jié)律呈低電壓趨勢,而MECT治療讓一定電量的電流通過大腦,誘發(fā)腦神經(jīng)細胞的放電,在一定程度上扭轉了患者腦電節(jié)律的低電壓趨勢,從而使癥狀得到減輕。由于本研究樣本量較小,遠期療效有待于進一步深入研究。
綜上所述,無抽搐電休克治療是一項安全有效、技術含量高的治療措施。充分的治療前準備,完善的治療中、治療后護理是確保無抽搐電休克治療順利完成的必要條件。因此,要求參與實施治療的護理人員除了具備相對全面的護理知識和水平外,還要有強烈的責任心、良好的協(xié)作精神,同時,要熟悉無抽搐電休克治療的步驟,嚴格執(zhí)行各項操作程序,密切觀察病情為醫(yī)療上提供協(xié)助,為患者提供優(yōu)質有效的護理,確保治療的順利完成。
[1] 王繼軍,江開達,徐一峰.經(jīng)顱磁刺激治療抑郁癥的機制和臨床應用現(xiàn)狀.上海精神醫(yī)學,2008,20(1):49-52.
[2] 郭 昕,王躍升,龔 毅.重復經(jīng)顱磁刺激治療MECT所致記憶障礙對照研究.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15,21(2):20-22.
本文編輯:劉欣悅
R473.74
B
ISSN.2096-2479.2017.01.14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