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娟
(連云港市第一人民醫兒內科,江蘇 連云港 222000)
·綜 述·
兒童24小時尿標本留取錯誤原因分析與對策
劉麗娟
(連云港市第一人民醫兒內科,江蘇 連云港 222000)
對兒童24 h尿標本留取現狀進行調查,針對問題,分析原因,擬定對策并實施,保證標本采集規范,有利于患兒的尿標本規范化管理和安全管理,從而進一步提高護理質量。
兒童;24小時尿標本;留取;對策
24 h尿標本留取是兒童腎臟疾病非常重要的檢查,對于評估腎功能情況有重要價值[1]。但在24 h尿標本的留取過程中,部分患兒家屬操作不當,導致準確性差,甚至要重新留取,導致結果延遲,對診斷與治療造成重要影響[2]。本科進行資料統計,建立登記本,登記并分析了患兒留取24 h尿標本過程中出現的缺陷,并提出具體對策,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5年5月~2016年4月共有患兒210例留取24 h尿標本,其中,年齡2個月~15歲,男140例,女70例;陪護家屬,文化程度小學15人,初中25人,高中30人,文盲5人,其中30例患兒為再次住院。
2.1 患兒因素
15例患兒外出檢查或玩耍時解尿在外;10例患兒因腹瀉,尿液隨大便一并解在容器外;10例患兒夜間遺尿,尿液漏解入容器;6例14歲女患兒月經未完全干凈,便留取;10例女嬰由于尿道短、會陰亦短,外陰皮膚皺褶不平,傳統一次性集尿袋,由于袋粘膠層底部無法與皮膚緊密貼合,排尿后尿液易從這一凹陷處溢出集尿袋、被大便污染等導致留取失敗,成功率低[3]。
2.2 家屬因素
2.2.1 理解錯誤:24 h尿標本的正確留取方法,應該是在早上7:00解尿棄去而后開始計時,其后,24 h內的尿液均解入特定容器內,并添加防腐劑,直至次日7:00為止,并送檢。而部分患者在留取時,理解錯誤,例如,5例患兒家屬未計開始時間,留取時間不符合要求;3例家屬將容器內的防腐劑倒掉;4例直接留取隨意尿液(非24 h尿);2例家屬忘記及時送檢,留取時間>24h。
2.2.2 對化驗認識不足個別家屬認為24小時尿液檢驗無助于患兒疾病的診斷、治療、用藥,且留取時間長,流程繁瑣。2例家屬直接拒絕標本留取;4例患兒家屬未正確掌握檢測24 h尿標本的意義,認為部分尿液到桶外沒有關,少一次或多一次沒問題,患兒夜間不留取也沒關系,反正小兒尿量少,對檢測結果影響不大。
2.2.3 情緒抵觸等因素:患兒剛入院時,各種化驗、檢查項目多,導致家屬凌亂、未能安排妥當,加之剛入院時檢查費用較多,患兒癥狀又未明顯緩解,容易產生抱怨心理[4];對醫生的診療水平將信將疑,有些家屬還擔心檢查會給患兒帶來痛苦,不愿配合護士工作;不按護士指導方法正確及時留取;部分家屬文化程度不高,難以理解24 h尿的留取事項,3例由于患兒長輩反感、抵觸,在第二次留取錯誤后便拒絕再次留取;2例家屬因費用問題,拒絕留取。
2.3 護士原因
2.3.1 責任心不強:部分忽視對此項檢查的重視不夠,宣教力度不夠,導致患兒家屬未正確領悟;或宣教后未正確指導患兒家屬進行留取;在與下一班交接時,未交代清楚24 h尿液的留取事項,導致下一班護士未能及時督促指導,導致留取標本不合格,檢驗結果錯誤,延誤診斷、治療、給藥,增加住院日數及醫療費用。
2.3.2 查對及交接班制度落實不到位:1名護士未查對醫囑,漏發放標本留取容器,直至醫生查看檢測結果才發現;遇特殊情況未作為交接班內容,致使標本延遲或忘記留取;患兒留取標本后置于病房時間長,未及時送檢。
2.3.4 與患兒家屬有交流障礙:在有患兒家屬進行溝通、宣教時,未能認真督促,導致家屬重視力度不夠,錯過留取時間解[5]。
評估患兒的年齡、性別;家屬的心理、職業、文化程度、經濟情況;家屬的配合能力;既往是否有留取24 h尿標本的操作經驗。在進行操作宣教時,要注意用恰當的語言,特別強調24 h尿檢查對診斷和治療的重要參考價值,避免引起其抵觸情緒。
改變傳統的宣教方式,制定留取24 h尿標本示意圖,同時提供書面留取資料,采用多種宣教形式,如口頭、書面、圖式、反問,并及時評估和考核家屬掌握情況,讓留取過程通俗易懂[6],提高重視程度。并要求患兒及家屬各復述一遍,以確認是否正確理解,如不清楚、忘記,隨時詢問;每班詢問留取情況,掌握標本留取的進展情況。
制定工作流程,建立登記本,改變留取的起始時間,將24 h尿標本留取納入交接班內容,班班交接,責任到個人,如發現未留取的患兒查找原因并及時督促,排除干擾因素,符合留取條件者,及時督促患兒解尿棄去,并計開始時間,在檢驗單上備注送檢日期和時間。床尾發放提示卡,包括標本留取意義、留取方法及注意事項。交班時再次查看24 h尿標本留取登記本,對已經留取尿標本者,督促解最后一次小便入容器內,及時送檢。工作流程在關鍵時間點上都有責任護士在場,便于協調及監督。
排除干擾因素,如標本容器口徑是否符合要求、集尿袋是否實用、添加防腐劑有無變色等;有無影響留取的因素,如患兒外出檢查、特殊治療、伴隨疾病、嬰幼兒留取方法、有無使用利尿藥、特殊藥物等不利于留取的因素。
個別家屬更信賴于醫生,對醫生的要求比較重視。加強與醫生之間的溝通,讓醫生到床旁查房、開醫囑時,先告知家屬認真留取24 h尿標本的重要性及留取注意事項。
對各個環節嚴格把關,選擇正確的容器,大小合適,放置在陰涼處,規范送檢制度,做好登記,杜絕非醫務人員送檢標本。及時在登記本中查詢各標本是否完成或失敗。
科室修訂24 h尿標本留取制規章制度,并納入常規工作。排除特殊因素,醫囑開出3天內責任護士必須協助完成該標本的正確留取和送檢,否則視為護理缺陷處理[7]。
[1] 彭巧君,王梅新,杜麗霞,等.24小時尿標本留取方法的改進[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5):325-326.
[2] 傅偉霞,涂文婷.24小時尿標本留取錯誤原因分析與對策[J].福建醫藥雜志,2008,30(1):162-163.
[3] 胡玉萍.改良式小兒尿袋在新生兒女嬰尿液標本采集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5,21(13):1503.
[4] 陳芬菲.住院患兒家屬的心理狀況及護理干預對策[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08,30(1):163-164.
[5] 陶 寧.基層醫院兒科護理中的護患溝通[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6(29):214-215.
[6] 蔡美笑.兩種方法指導患兒留取24小時尿標本的效果觀察[J].全科護理,2014,12(07):602-603.
[7] 吳素清.護理安全重在細節管理[J].中國臨床研究,2015,7(30): 140-141.
本文編輯:劉欣悅
R446.1
A
ISSN.2096-2479.2017.01.182.02
于愛萍(1977-),女,山東高密人,主管護師,本科,研究方向:主要從事臨床護理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