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濟南南部山區生態修復的必要性與可行性研究

2017-04-02 12:14:27魯敏劉敏敏程潔羅曉楠
山東建筑大學學報 2017年5期
關鍵詞:生態建設

魯敏,劉敏敏,程潔,羅曉楠

(1.山東建筑大學 學報編輯部,山東 濟南250101;2.山東建筑大學 藝術學院,山東 濟南250101)

濟南南部山區生態修復的必要性與可行性研究

魯敏1,2,劉敏敏2,程潔2,羅曉楠2

(1.山東建筑大學 學報編輯部,山東 濟南250101;2.山東建筑大學 藝術學院,山東 濟南250101)

濟南南部山區作為濟南市的“綠肺”,是重要的城市生態屏障和生態功能區,也是城市地下水水源涵養區和補給區。區域的生態修復不僅對于生態濟南建設和彰顯泉城特色等發揮著重要的支撐和保障作用,而且是維系和改善濟南市的生態環境、保護城市物種多樣性、緩解洪澇災害壓力、促進濟南社會經濟及城市可持續發展所面臨的十分緊迫和首要的任務。文章總結了南部山區的生態保護現狀;詳細分析了南部山區生態環境與建設存在的問題;系統的闡述了南部山區生態修復的必要性與可行性,以期對南部山區生態修復和建設進一步實施提供借鑒。

南部山區;生態修復;必要性;可行性

0 引言

南部山區獨特的地形地貌、地理位置、旅游資源及自然環境等條件形成了濟南市的極其重要的生態屏障,具有重要的空氣凈化和碳氧平衡的作用,不僅是濟南市的“綠肺”、天然“氧吧”和碳匯基地,而且是濟南市泉群泉水的涵養區和補給區及重要的飲用水源地,也是省城居民休閑、娛樂、賞花、游玩的傳統的旅游休閑區,并已成為省城的后花園和重要的旅游資源基地;更是濟南城市生態系統中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對支撐和保障泉城的生態環境質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長期以來,由于不合理開發利用和建設,南部山區生態環境破壞和生態系統的惡化日趨嚴重,從而限制了南部山區重要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正常發揮。為此,此區域的生態修復不僅對于生態濟南建設和彰顯泉城特色等發揮著重要的支撐和保障作用,而且是維系和改善濟南市的生態環境、保護城市物種多樣性、緩解洪澇災害壓力、促進濟南社會經濟及城市可持續發展所面臨的十分緊迫和首要的任務[1-2]。

文章從自然概況、社會經濟條件、生態環境建設與現狀等3個方面總結了南部山區的生態保護現狀;從植被、河流水體、生態景觀、土地利用和產業結構以及基礎設施等方面詳細分析了南部山區生態環境與建設存在的問題;系統地闡述了南部山區生態修復的必要性與可行性,以期為南部山區的生態修復和建設提供借鑒。

1 濟南南部山區生態保護現狀

南部山區群山環抱、空氣清新、景色怡人,擁有得天獨厚的區域與自然生態環境條件:(1)境內生態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美,森林覆蓋率高;(2)旅游資源豐富、歷史文化底蘊深厚;(3)綠色農產品齊全,南部山區擁有多個無公害、綠色和有機農產品示范區;(4)交通條件便利。不僅是省會泉城的主要泉水涵養區和直接補給區,也是濟南市民傳統的旅游休閑區。

1.1 自然概況

(1)地理位置

濟南市南靠泰山,北跨黃河,處于泰山與黃河之間的山區平原交錯帶,南部山區面積廣大,屬泰山山脈,地勢南高北低,達3248 km2,約占濟南市面積的五分之二[2-3]。

(2)自然氣候條件

南部山區屬暖溫帶半濕潤區的大陸季風氣候區,春季干旱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涼爽濕潤,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氣溫10~20℃;主導風向東北西南向,常年平均風速2.7 m/s;全年降水均值大于市區的年平均降水量為630~750 mm。

(3)地質水文

南部山區地處北傾單斜山地丘陵區,以古生界地層為主要構架,形成許多地層斷裂。地貌以山丘陵為主,穿插分布少數中山、低山、山間臺地和盆地等地貌。山體多以東南西北走向為主,山脊分水嶺把南部山區分成10個流域[7]。南部山區特殊的地質地貌以及水文使此區形成的徑流匯聚到濟南市區,成為了重要的水源涵養地[5]。

(4)土壤條件

南部山區的土壤類型以棕壤與褐土為主。棕壤的面積較小,其余多為褐土。棕壤主要分布于南部山區的南部邊緣,有棕壤性土和棕壤2個亞類。南部山區土層淺薄,質地較粗,結構松散,礫石較多,結構性差,是極易產生水土流失的兩種土壤類型[6-7]。

(5)森林植被

南部山區森林植被種類豐富多樣,植被類型有溫帶針葉林、溫帶落葉闊葉林、灌草叢、草地和果園等,針葉林以林地為主,由松林和側柏組成,松林主要分布在砂石山區,多為純林,森林覆蓋率>63.5%[8]。

1.2 社會人文概況

南部山區分布在歷下、歷城、市中、長清、章丘、平陰六個縣(市)區,南部山區境內生態資源豐富,環境優美,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多處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擁有多處宗教文物景觀。

1.3 生態環境與建設現狀

濟南市歷屆市委、市政府都高度重視南部山區的保護與發展,多年來實施“南控”政策,把保護南部山區的生態環境作為城市發展的首要任務,實施了一系列保護生態、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措施,南部山區的生態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9]。

然而,南部山區地勢高而險峻,土壤較瘠薄,植被覆蓋率低,水系錯綜復雜等一系列自然因素使南部山區生態環境變得脆弱且敏感,生態環境問題一觸即發。由于南部山區存在定位不準的問題,再加上體制機制不順暢,規劃內容不統一,執法形不成合力等因素,而且南部山區近年來發展速度較快,毀林占地、陡坡開荒、開山采石等人為因素,加劇了南部山區生態環境的惡化速度。

從總體上看,南部山區無序開發、亂搭亂建、發展水平滯后的問題十分突出,加之近幾年環境污染問題也日趨嚴重。為此,治理污染、修復生態的任務艱巨。目前,南部山區有多處急需修復的破損山體、大量需要綠化的荒山和需要治理的水系小流域,還有幾十處地質災害點以及近百個行政村、近2萬戶家庭居住在25°坡以上適宜退耕還林的區域,嚴重超出了生態承載力,生態環境十分脆弱。

另外,由于南部山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環境資源、產業結構的單一性和局限性、人口結構的不合理性等,使得山區群眾的經濟發展和生活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由于各鄉鎮經濟發展受限導致財政資金短缺,使得環境保護工作無法持續進行,保護積極性持續減弱。南部山區的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管理體制存在許多矛盾,使南部山區的生態修復停滯不前。

2 濟南南部山區生態環境與建設存在的問題分析

2.1 森林覆蓋率低使生態服務功能減弱

南部山區地質地貌較為特殊,為石灰巖母質和巖溶地貌,土壤無肥力,較瘠薄,森林植被覆蓋率低。由于工農業經濟的不斷發展,森林植被面積不斷減少,水土流失嚴重,南部山區的生態服務功能遭到削弱。對南部山區進行生態補償是十分必要的。

林地具有重要的水源涵養功能,長勢較好、人為干擾因素少的林地,水源涵養功能強。南部山區作為濟南市較為重要的生態功能保護區,森林植被覆蓋率與生態功能保護區的標準存在較大的差距,尤其是樹種選擇與配置方面存在的問題和過度放牧對植被造成的難以恢復的破壞是造成其森林覆蓋率低的兩大主要原因。

(1)植樹造林效果不明顯

南部山區自建國以來,累計造林面積已超過其總面積的2倍有余,但從南部山區目前的植被覆蓋率來看,每年都進行植樹造林,但效果并不佳。

(2)放牧破壞嚴重

由于造林經濟遠低于牧養牲畜,且造林后管護意識薄弱,南部山區林地多遭到人為干擾和牲畜的啃食與踩踏,因此“封山育林,禁止放牧”政策無法得到保障,南部山區植被破壞嚴重修復難度較大。

(3)樹種結構單一

南部山區不僅荒山面積大,林地有限,多為近年來人工種植的次生林;以針葉單層純林居多,林地種類組成單一,群落結構簡單,樹種單一,缺乏落葉喬木層和林下草本植物,且密度過高,導致病蟲害較多,林分生長不良,大部分林地質量不高,生態、經濟效益較低。整個生態系統,在涵養水源水土保持和凈化空氣等生態服務功能方面還處于較低水平。

(4)生態林建設已進入非常困難的時期

特別是山區防護林建設,剩余的近10萬畝荒山大都是高山、遠山、貧山,土壤瘠薄,綠化資金投入需求量大,技術要求高,實現完全綠化還需很長一段時間。

2.2 水污染嚴重使河流生態系統功能嚴重受損

(1)河流生態系統嚴重受損

目前,南部山區污水處理設施不完備,工業廢水、生活污水等未經處理直接排入臨近的河流、水庫中的情況時有發生,水體水系遭到重創。南部山區存在河流、水庫的硝態氮污染較重、農田侵蝕蠶食河岸嚴重、河流景觀及親水性差等問題,致使河流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嚴重受損,給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人類的飲水安全和健康帶來嚴重威脅,使得南部山區的生態修復面臨一系列的技術難題[10]。

(2)水環境惡化日趨嚴重

南部山區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均受到影響,直接和間接補給區接受大氣降水的能力也較強,由于硬化地面不斷增加,使地下水得不到充分補充,水位連年下降,已難以達到泉水噴涌水位。地表水也表現為水量缺乏,水質惡化。

(3)農村面源污染尚未得到有效控制

位于錦繡川以北泉水直接補給區內區域生態環境功能脆弱,特別是強滲漏區灰巖裸露,失去了土壤自凈功能,農業耕種施用的農藥化肥極易隨地表徑流滲入地下;另外,量大面廣的農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尚未得到規范的收集和處理,對地下水和市區泉水水質產生直接影響,南部山區工農業生產和居民生活受水資源缺乏和水質惡化影響較大。

2.3 工礦業使生態與景觀遭到破壞

南部山區盲目追求經濟效益,尤其是開山采石采礦和水泥生產等企業生產,經多年無序開采,好多山體巖石裸露,表面幾乎無植被覆蓋,山體景觀遭到破壞、水土流失嚴重、生物多樣性降低等,使生態環境退化嚴重。森林在水土保持中起關鍵作用的是植物群落的蓋度,即有效植被蓋度[11]。南部山區一方面林木覆蓋率低,側柏純林居多,林下草類和枯枝落葉層較少[12];另一方面耕地面積少,土壤較瘠薄,且多為荒山溝壑,生存環境較差植物無法生長,因此水土保持功能低下。

南部山區隨著近年來城鎮規模的擴張,土地開發、引資項目、旅游發展、畜牧放養、道路建設等,造成了人為新的水土流失和環境污染;同時,由于追求經濟效益的不合理開發,眾多地區植被遭到嚴重破壞,加劇了水土流失問題。

2.4 產業結構與旅游經營模式單一

目前,南部山區地區農業產業結構不合理,導致農業經濟發展緩慢,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并出現殘余的農藥和化肥滲入地下影響地下水質、山體水土流失等環境破壞的現象。

南部山區景點眾多,特色突出,旅游資源豐富。但是由于其核心景觀區域沒有形成具有特色的旅游產品,未形成具有競爭力與影響力的度假景區,而且其規模較小且分散,嚴重影響了南部山區旅游的整體發展[13]。旅游業因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短缺的限制,普遍存在“散、小、亂”的問題,沒有有效整合旅游資源形成連貫的產業鏈條,同時存在各景點景區、農家樂各自為戰的現象和形成財稅貢獻少的問題。旅游未形成一體化經營模式,在宣傳、交通與游客接待等各個環節明顯配套不足,嚴重影響游客體驗,導致旅游業整體水平低下,旅游經濟發展緩慢。

2.5 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低下

南部山區普遍存在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的問題。加之南部山區作為濟南的生態功能保護區,根據“南控”的整體規劃限制,所以發展工業,農業生態經濟又見效緩慢,造成了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較低。

2.6 投入嚴重不足

南部山區是濟南市總體規劃中的“南控”區,在產業發展上受到一定限制。但同時各鄉鎮要發展經濟,確保農民收入的穩步提高,因此在發展與保護上存在著一定的矛盾。由于上級在政策方面還存在不到位,對山區保護性建設的投入不足,加之南部山區財力十分有限,因而缺乏發展后勁,迫切需要政府認真研究,進行一定的政策傾斜,幫助各村甩掉遺留多年的“大包袱”。

2.7 土地資源利用不合理

近年來南部山區房地產業發展迅速,但是建設布局雜亂隨意,未能得到長遠規劃,城鎮居住用地較多,土地資源利用不合理。同時,村莊整合力度不夠,政府相關政策雖然政府出臺了農村住房建設改造、土地增減掛鉤等相關政策,但在用地指標、資金補助、拆遷安置等方面都缺乏可操作的實施細則,具體操作起來難度較大。拆遷補貼低于村民生活保障,村民不易接受。

2.8 管理人員及群眾生態環保意識薄弱

南部山區城鎮居民普遍素質較低,自身發展能力有限,勞動力轉移難度較大,需進一步加大培訓力度。同時,受盲目建設和投資因素的影響,“先天不足”問題較為突出[10]。管理人員與當地人們生態環保意識薄弱,自覺性較差,尚未意識到南部山區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巨大價值,只是一味的追求眼前短暫的經濟效益,盲目的進行開發和開采,給南部山區生態環境帶來了嚴重威脅[14]。

2.9 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不健全

南部山區城鎮生活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落后,功能不全;存在供水保證率差、飲用水水質差、飲用水不足等問題;污水處理設施不完善,難以達到污染治理和經濟發展的需要;教育設施數量低于適齡學生人數,多數校舍場地不達標,教室面積與設備不足[10]。同時由于絕大數村沒有集體收入,公共服務水平落后,教育、醫療、文化等設施、設備長年得不到更新完善,條件較差,急需政府部門給予一定的財政支持和幫助。

3 濟南南部山區生態修復必要性與可行性分析

3.1 南部山區生態修復的必要性

南部山區作為省會的“綠肺”,不僅是濟南重要的城市生態屏障和生態功能區,而且因具有巨大水源涵養功能而成為濟南泉域極其重要的地下水水源涵養區和補給區。尤其是減緩溫室效應和濟南城市熱島效應、修復大氣環境污染,同時還具有獨特而重要作用的碳庫與碳匯基地,對于維系城市生態系統平衡、保證泉群長期噴涌和城市防洪意義重大。

南部山區由于長期以來的不合理開發利用和建設,引起生態系統退化,生物多樣性降低、水土流失加重、景觀破碎化高等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從而限制了南部山區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正常發揮[14]。

盡管多年來在南部山區的生態環境保護與生態恢復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旅游開發等建設帶來的破壞與生態保護的矛盾始終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致使南部山區的生態環境破壞和生態系統的惡化日趨嚴重,在濟南市水資源短缺、大氣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的今天,南部山區作為整個濟南城市減緩環境壓力、實現良性循環的生態保證系統,加強南部山區的生態保護與生態修復已迫在眉睫。

(1)南部山區生態修復是濟南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

南部山區是濟南市重要的生態功能區,其強大的生態功能與作用不僅是濟南市生態環境建設的基礎和前提,更是城市可持續發展建設的重要支撐和保障,必須從區域大環境和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高度來構筑濟南城鄉一體的生態環境系統體系[15]。因此,南部山區的生態修復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

(2)南部山區生態修復是濟南市實現生態城市建設的必然要求

城市是人類社會活動的主要承載體與聚集地,目前正在遭受生態環境日益惡化、自然資源枯竭等問題的困擾。重新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尋求人與自然的和諧,創建一個環境優良、結構與功能完善的生態城市,是全人類共同的期待。

生態城市是濟南城市建設和發展的標準,南部山區生態修復和建設是也是濟南生態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核心內容,對維系整個城市的生態平衡和生態環境質量建設具有重要保障作用[16]。為了發揮南部山區對濟南強大的生態服務功能和支撐作用,必須把南部山區作為整體城市生態效應的綠色實體,將其生態修復放在重點和首位,恢復重建南部山區生態系統中各種關系之間的協調和平衡,通過對南部山區生態系統中各子系統的綜合布局和安排,協調南部山區居民和環境的關系,追求人與自然的環境的融合、和諧[15]。

(3)南部山區生態修復是追求濟南城市特色的需要

城市的生命力和競爭力在于其個性。濟南一直以“泉城”著稱,泉是濟南的名片,也是城市之魂。濟南泉域地下水都直接或間接地來自南部山區的降水所形成的地表徑流和地下徑流,南部山區的生態環境建設與水資源的充分涵養,對能否保護和提升泉城特色,樹立泉城的良好形象,關系重大而深遠。通過南部山區生態修復與城市景觀系統的結合,可以提高和打造濟南城市的總體形象,塑造一個具有歷史文化內涵和特色泉韻的泉城[15]。所以,南部山區的生態修復是濟南保持“泉城”特色的需要,也是城市生命力和競爭力的重要體現。

(4)南部山區生態修復是濟南市建設“海綿城市”的必然選擇

海綿城市建設是從水安全格局到水生態基礎設施的全方位的規劃實施和建設,是國家對我國所有城市發展建設的戰略構想。海綿城市是構建維護濟南城市雨澇調蓄、水源保護和涵養、地下水回補、雨污凈化、棲息地修復、土壤凈化等重要的水生態過程的綜合生態體系,是城市發展理念和建設方式轉型的重要標志[17]。

濟南南部山區是濟南極其重要的地下水水源涵養區和補給區,也是濟南市重要的水源地,對濟南海綿城市建設起著巨大的支撐和保障作用。南部山區的生態修復要重視保護并力爭恢復南部山區的極其重要和巨大的水源涵養和補給功能,提高城市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能力,通過生態途徑,對水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進行調理,增強生態系統的整體服務功能,構成水生態系統的完整功能體系,達到海綿城市建設的需要。

(5)南部山區生態修復是減緩濟南市環境壓力、建設低碳城市的必由之路

南部山區是濟南市的天然生態屏障和“城市綠肺”。它不僅能有效的凈化降解城市環境污染,還具有重大的碳氧平衡功能;不僅是城市大氣污染“空氣凈化器”和濟南市的天然“氧吧”,同時更是城市重要的碳匯基地和碳庫,是濟南整個城市減緩環境壓力、實現良性循環的生態保證系統[18]。

氣候變化正深刻地影響著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已成為全球可持續發展中面臨的最嚴峻挑戰。低碳城市發展模式和建設,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并成為城市轉型發展的全球共識和時代主題。濟南市與大多數發達城市一樣,城市的快速發展,生態環境受到人口膨脹和經濟發展等多因素的脅迫,出現城市大氣污染日趨嚴重、城市熱島效應增強、河流大面積污染、碳排放量增加等環境功能性惡化。為此,生態修復已成為有效的發揮南部山區生態服務功能,增強碳匯潛力,減緩濟南市環境壓力、建設低碳城市的必由之路。

(6)南部山區生態修復是以人為本的重要體現

生態修復應體現對人的尊重,不僅滿足人們的觀賞、休閑、娛樂的需要,還應滿足人們的生活、健身和交往的需要。南部山區地處城郊,交通便利,景點眾多,優美的自然風光和良好的生態環境,已成為濟南市重要的旅游資源,是省城的后花園,更是省城居民休閑、娛樂、賞花、游玩的好去處。通過南部山區的生態修復,建設一個生態環境優美、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人民生活富足的南部山區,不僅已成為濟南廣大人民群眾的迫切期望,也是以人為本的重要體現。

3.2 南部山區生態修復的可行性

3.2.1 生態修復的內涵

生態修復是指停止一切人為因素的干擾來減輕生態系統的負荷壓力,利用自身的調節能力與自身恢復能力,同時人工措施作為輔助使生態系統穩定有序的向前發展。

生態修復主要包括3個方面的涵義:(1)從生態和社會需求出發,實現生態修復所期望達到的生態—社會—經濟效益的最大和最優化;(2)修復和重建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3)利用系統物理、化學、生物及社會歷史文化要素的影響,幫助帶動生態系統恢復,最終實現系統自我維持和平衡的狀態。

3.2.2 生態修復的可行性

多年來,山東省和濟南市都高度重視南部山區的生態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2001年,濟南市政府確定把濟南南部山區作為重要生態功能保護區建設;2002年,濟南南部山區列入省級生態功能保護區建設規劃;2003年,《濟南市城市空間戰略及新區發展研究》提出“南控”戰略,制定了“嚴格控制城市向南發展,將南部山區作為城市重點保護區”的“南控”方針;在《濟南市城市總體規劃》中,根據濟南市區地理環境、城鄉空間和產業發展特征,將市區分為3個帶狀區域,其中將南部山區定位為保護發展帶,作為城市發展提供生態支持和服務的重要生態功能區;2010年,《濟南市南部山區保護與發展規劃》正式批復實施[19-20]。

2016年8月,濟南市成立了南部山區的專門管理機構—南山管委會,標志著南部山區的生態保護與管理工作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為南部山區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修復的建設實施提供了專門機構與管理的支持和保障,必將會對南部山區的生態修復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

目前,濟南市南部山區生態修復后備資源豐富,并且政府投資加大,生態修復與重建研究進一步深化,科技水平不斷提高,南部山區已經具備生態修復建設的基本條件[21]。因此,政府主管部門在對南部山區進行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做好總體生態規劃與生態功能分區,堅持因地制宜,生物措施與工程措施相結合,科學、合理的進行建設,建立健全完善的生態環境治理實施體系,充分利用有利條件,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實現一個符合社會需求和價值取向的、可持續的生態系統是完全可能的。

3.2.3 生態修復的目標

南部山區的生態修復要綜合考慮區域生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三者的有機結合,以達到最大、最優。

(1)生態效益

對濟南南部山區的生態修復,將提高南部山區的蓄洪防旱、蓄水涵水、控制土壤侵蝕、促淤造陸、碳氧平衡、調節氣候、緩解“城市熱島效應”、降解環境污染物、生物多樣性保護、節水保泉等重要的生態服務功能,優化生態安全屏障體系,構建生態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真正發揮南部山區“城市之肺”、“景觀之腎”的功效,產生巨大的生態效益。

(2)經濟效益

通過南部山區生態修復與規劃,合理布局土地利用,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同時注重實施整體開發戰略,打造特色旅游項目,全面提高旅游服務水平。全方位提升南部山區旅游開發的質量與水平,促進南部山區旅游業的整體發展,帶來巨大的旅游經濟收入。同時通過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培育特色優勢農業產業、強化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等方式,改變過去耕種比例失調、順坡耕種現象嚴重、土地經營管理粗放等局面。通過特色林果產業與建設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等方式,大力提高農業發展,將帶來巨大的農業經濟收入。

同時,隨著南部山區的生態修復與規劃建設將會帶動當地農副產品、建筑材料以及其他商品的流通,拉動內需,促進商品經濟的發展。

(3)社會效益

南部山區生態修復與總體布局規劃,解決目前發展中存在的混亂問題,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南部山區水土資源,將大規模發展經濟果林、水土保持林、種植牧草。土地生產力得到提高,增加農村勞動力的社會就業機會。切實提高人均收入,提高群眾生活水平,促進社會和諧與可持續的發展。

4 結語

南部山區的生態修復與建設,對于生態濟南建設和彰顯泉城特色等發揮著重要的支撐和保障作用,應根據南部山區生態保護現狀,因地制宜、整體優化、生態與經濟并重及生物多樣性及可持續發展的原則,積極探索生態修復的對策,研究生態工程技術手段,恢復重建南部山區生態系統,提高對濟南城市巨大的生態服務功能,使其成為濟南永久的“泉城水庫”“城市綠肺”、“城市之腎”及市民的“后花園”。

[1] 張曰良.實施三大水源工程為濟南水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水資源保障[J].山東水利,2014(11):1-2.

[2] 鄭昭佩,孟偉,張俊成.濟南市南部山區城郊森林生態修復舉措[J].中國城市林業,2008(2):47-49.

[3] 田建.2013年濟南市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測算分析與評價[D].濟南:山東大學,2014.

[4] 朱仕霞.濟南市南部山區生態廊道的建設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1.

[5] 濟南市南部山區社會.生態功能及總體發展提升問題研究課題組.濟南市南部山區社會,生態功能及總體發展提升問題研究[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4,31(6):82-84.

[6] 楊員.濟南市南部山區典型小流域水土流失特征研究[D].濟南:濟南大學,2016.

[7] 楊曉平.濟南市南部山區景觀安全格局的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5.

[8] 秦艷紅.基于景觀格局分析的濟南市南部山區水土流失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4.

[9] 房建華,王少東.推進濟南新常態下保泉工作的建議對策[J].山東水利,2015,29(11):6-8.

[10]劉剛,劉劍.濟南市南部山區小城鎮生態建設途徑研究[J].小城鎮建設,2010(2):29-31.

[11]焦菊英,王萬中,李靖.黃土高原林草水土保持有效蓋度分析[J].植物生態學報,2000,24(5):608.

[12]趙建蘭,王立紅.濟南市南部山區生態環境分析及對策[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4(3):88-91.

[13]王雪.濟南市南部山區旅游資源評價及開發對策研究[J].齊魯師范學院學報,2012,27(1):152-156.

[14]鄭昭佩,張敏,阮振宇,等.濟南市南部山區退化生態系統恢復對策[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版),2007(4):90-92.

[15]魯敏,劉佳,李亞男.濟南市生態園林綠地系統構建的途徑與策略[J].山東建筑大學學報,2008,23(5):377-380.

[16]魯敏,王仁卿,李英杰.生態城市建設模式與策略[J].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07,15(6):182-184.

[17]王怡憬,秦華.園林植物景觀在海綿城市建設中的應用[J].現代園藝,2016(23):103-105.

[18]魯敏,王菲,楊盼盼.低碳森林城市建設途徑與策略——以濟南市為例[J].山東建筑大學學報,2012,27(5):496-498,504.

[19]李曉艷,賈鵬.歷城南部山區水生態建設現狀與對策[J].山東水利,2013(11):58-59.

[20]劉莉莉.濟南泉域保泉技術措施與管理措施總結與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1.

[21]王琳,張祖陸.濟南市南部山區生態恢復與重建途徑探討[J].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2003(3):71-75.

我校學報借力多媒體推出 “《山東建筑大學學報》微信公眾號 ”

移動互聯網的崛起,人們的閱讀方式、習慣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已經進入了“快速點擊閱讀”時代。為了適應當前期刊發展數字化信息化、網絡化和國際化出版模式的新形勢、新需求,打破學術期刊面臨受眾范圍窄,傳播途徑有限的瓶頸,《山東建筑大學學報》借力新傳播手段—多媒體,推出“《山東建筑大學學報》期刊微信公眾號”。

《山東建筑大學學報》期刊微信公眾服務平臺融合了多種媒介,實現全方位服務,為學術期刊的信息發布、文章內容發布、優先出版、稿件狀態查詢、移動在線投稿、審稿、編輯加工、讀者關系維護等提供一個功能強大、網絡閱讀的服務平臺。通過微信二維碼作為傳播介質,其傳播速度快,使得學術期刊能即時將信息傳送到讀者閱讀終端。

《山東建筑大學學報》期刊微信公眾號的推出,不僅是學術期刊數字化建設的重點內容,而且加速了學報與外界的信息交流,更多的拓展讀者群,為讀者、作者、審稿專家和編輯業務處理提供了及時、高效閱讀瀏覽的新途徑。同時,也標志著《山東建筑大學學報》的編輯出版工作進入一個網絡媒體發展的嶄新階段,必將更好地服務于廣大作者和讀者及審稿專家,對進一步提高學報工作效率、優化學報業務流程、擴大期刊的影響力,提高學報的辦刊質量將起到重要作用。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ecological rehabilitation in the southern mountain in Jinan City

Lu Min1,2,Liu Minmin2,Cheng Jie2,et al.
(1.Editorial Department of Journal of 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Jinan 250101,China;2.School of Arts,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Jinan 250101,China)

As a“green lung”of Jinan City,the southernmountain area of Jinan is an important urban ecological barrier and ecological function area,and is also the urban groundwater conservation area and recharge area.The regional ecological restoration not onl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upporting and securing th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Jinan and themanifestation of Quancheng characteristics,but also is a very urgent and important task to keep and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Jinan City,to protectbiodiversity,to relieve flood pressure,and to promote Jinan’s social economy and cit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in southern mountainous areas,make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outhern mountainous area,and expounds systematically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n the southernmountainous area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further implementation of the southern mountai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construction.

southern mountains;ecological rehabilitation;necessity;feasibility

X171.4

A

1673-7644(2017)05-0514-07

10.12077/sdjz.2017.05.002

2017-08-22

山東省科技發展計劃(軟科學部分)項目(2011RKGB5012);濟南市科協科技創新智庫調研課題“濟南南部山區生態修復研究”(2017)

魯敏(1963-),女(滿族),教授,博士,主要從事生態規劃與生態修復、環境生態、城市生態和生態園林等方面的研究.E-mail:lumin@sdjzu.edu.cn[*

(學科責編:康文鳳)

猜你喜歡
生態建設
“生態養生”娛晚年
保健醫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8:02
住進呆萌生態房
學生天地(2020年36期)2020-06-09 03:12:30
生態之旅
生態之旅
生態之旅
自貿區建設再出發
中國外匯(2019年18期)2019-11-25 01:41:56
基于IUV的4G承載網的模擬建設
電子制作(2018年14期)2018-08-21 01:38:28
《人大建設》伴我成長
人大建設(2017年10期)2018-01-23 03:10:17
保障房建設更快了
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 10:29:03
生態
領導文萃(2015年4期)2015-02-28 09:19:05
主站蜘蛛池模板: 狂欢视频在线观看不卡| 国产超碰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女同一区三区五区| 97久久人人超碰国产精品| 女人18毛片水真多国产| 波多野结衣国产精品| 热久久这里是精品6免费观看| 久久国产精品波多野结衣| 亚洲中文精品人人永久免费| 噜噜噜综合亚洲|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伊一| 凹凸精品免费精品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在线| 国产午夜不卡| 不卡国产视频第一页|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最新免费国产成人| 一级香蕉视频在线观看| 天堂中文在线资源| 人妻精品全国免费视频| 暴力调教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 最新亚洲av女人的天堂| 亚洲一区无码在线| 久久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精品| 热久久国产| 18禁色诱爆乳网站| 色天堂无毒不卡| 人妖无码第一页| 国产幂在线无码精品| 小说区 亚洲 自拍 另类| 蜜桃视频一区二区| 啦啦啦网站在线观看a毛片| 精品国产Av电影无码久久久| 欧美一区国产|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九九九精品视频| 欧美一区二区啪啪| 亚洲人成网址| 在线播放91| 国产亚洲视频免费播放| 国产精品对白刺激| 五月婷婷欧美| 狠狠ⅴ日韩v欧美v天堂|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播放| 熟女成人国产精品视频| 精品伊人久久久香线蕉| 国产精品三级av及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很黄的网站在线观看| 在线视频精品一区| 精品国产一二三区| 黄色在线网| 亚洲AV电影不卡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国产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播放国产一区|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专区| 一本大道无码高清| 中文字幕1区2区| 激情六月丁香婷婷四房播| 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爱91| 色亚洲激情综合精品无码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五月天高清| 好紧太爽了视频免费无码| 97se亚洲综合在线天天| 亚洲综合中文字幕国产精品欧美| 国产美女主播一级成人毛片| 5388国产亚洲欧美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主播| 国产福利一区视频| 国产精品分类视频分类一区| 日本国产精品|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AV天堂资源福利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成人在线| 精品福利网| 欧美激情福利| 中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免费视频| 人妻21p大胆| 五月婷婷精品| 国产69精品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