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動態
■胡偉
8月8日,在常德市鼎城區農機校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課堂上,培訓講師——區農機校副校長、工程師陳洪波一面示范著如何注冊開通“湘農教科云”APP,一面講解著APP的功能。該平臺上的農業服務涉及種子、農藥、肥料、農機、畜牧獸醫、專家、農業政策及保險等,基本涵蓋了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同時,如需要購買農資、農機、植保等服務,也可通過該APP發布需求,附近的農資商家或農業服務機構點將會提供一對一的服務,有效提升了農業專家對農民用戶技術推廣的精準化、指導的及時化、產銷服務的全程化。學員們對這堂“移動互聯網+農業”反響強烈,紛紛點贊。據悉,自5月7日起,由鼎城區農業局科管站牽頭,農機校具體實施,組織師資技術團隊,深入10個鄉鎮共培育線上新型職業農民1500人,有效提高了全區新型職業農民“互聯網+農業”發展意識,加快了“互聯網+”技術在農業領域的創新應用,把“互聯網+農業”的先進理念帶到實際的農業生產過程中,進一步帶領農民共同闖市場和致富。
■謝玲
蘇仙區全面開展實施“互聯網+監督”工作。2017年上半年全區農機購置補貼資金為250萬元,通過“一卡通”發放的農機購置補貼民生資金數據采集填報,利用“互聯網+監督”平臺,對民生資金項目等進行網上公開,“錢從哪兒來,到哪兒去”,增強民生資金去向的透明度,群眾通過平臺能夠方便查詢資金使用情況,促進資金的有效管理,主動接受人民群眾監督。同時,也實現相關職能部門之間的數據互聯共享,實現民生領域、民生部門工作信息高度整合。這一舉措,能進一步提高農機部門民生資金項目監管和政務服務水平,把服務民生的好項目辦得更踏實。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嚴格把關:一方面是要求補貼工作受理人員強化學習、懂政策、懂業務,認真履職,確保購機補貼檔案資料的完整,實現購機補貼操作全過程的可查可糾性;另一方面是切實按要求做好信息公開工作,實行陽光操作,核機堅持見人、見機、見發票、查參數,杜絕出現套取騙取購機補貼資金的行為發生;同時加強受理工作人員的的紀律約束,嚴格程序,規范操作,確保惠民政策實施過程中不走樣變形。
■唐文達
祁陽縣觀音灘鎮梅花村農民在縣農機、農技人員的指導下,積極種植秋玉米、秋紅薯和秋菜,對已種植的秋玉米進行補兜全苗、除草、施肥,搞好田間管理,力保秋糧生產豐收。為切實搞好災后補損和秋糧生產示范點建設,迎接全省災后補損和秋冬農業生產現場會的召開,祁陽縣農機局集中領導、精力、時間,組織技術人員和機械,深入秋季農業生產示范點——觀音灘鎮梅花、新龍灣等村,幫助農民搞好秋玉米、秋紅薯、秋菜的種植和管理。農機技術人員吃住在村組,作業在田間,不怕烈日曬,能吃高溫苦,與農民一道,同吃、同住、同勞動。做到哪里需要機械作業,農業機械就出現在哪里;哪里需要農機技術人員服務,農機人就奮斗在哪里。在秋糧生產中,做到一手抓種,一手抓管,種植、補兜兩手抓,加快了秋糧生產的進度。目前,觀音灘鎮秋糧生產示范點已落實秋種面積333.33hm2(5000多畝),種植秋玉米、秋紅薯、秋菜237.33hm2(3560多畝),且長勢良好。
■石平凡
8月3日,花垣縣農機局為全力支援縣獼猴桃基地抗旱減災,先后從州農機局連夜調運1萬多元的抽水設備和水帶,及發放200多升抗旱優惠柴油票。從7月份以來,全省持續高溫干旱天氣,截止目前全縣受旱農作物面積已達到5266.67hm2(7.9萬畝),飲水困難人數達到10504人。針對日前出現的旱情,縣農機局根據縣委、縣政府的抗旱工作安排部署,及時與中石油、中石化湘西州花垣分公司制定37噸抗旱優惠柴油的發放方案,其中中石油提供優惠柴油15噸,中石化提供優惠柴油22噸,每升柴油價格兩石油公司優惠1/3,該縣財政補貼1/3,農民出1/3,并分別在花垣鎮涼水井中石油加油站及佳明中石化加油站設立抗旱柴油供油點。為確保這些抗旱優惠柴油的安全供應,縣農機局與兩石油公司共同印制2724張4.337萬升的抗旱專用油票,其中5升油票388張,10升油票530張,20升油票1806張,由農機局統一監督柴油的發放管理工作,確保抗旱油票做到專票專用。同時積極組織抗旱服務隊、農機合作社、農機技術人員深入各鄉鎮檢修抗旱機具2000多臺套,全力保障抗旱設備正常運轉。縣農機局共發放抗旱優惠柴油票24.8萬元,為農民節約開支16.9萬元。
■彭云清
2017年以來,桃源縣農機局黨委按照《湖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實施兩個“百千萬”工程加快現代農業建設的意見》要求,結合桃源縣的實際,把積極推進省政府部署的農機合作社建設“千社工程”作為工作重中之重來抓。桃源縣農機局黨委為了進一步加強現代農機合作社建設,成立了以黨委書記、局長宋彪同志為組長的現代農機合作社建設項目領導小組。全局6名班子成員和10名二層骨干,下鄉到社采取“一幫一”的方式幫聯合作社建設。到目前為止,桃源縣合作社建設取得了極其顯著的成效,現已新增合作社34家,其中有7家申報省級示范農機合作社,現正在省、市級驗收之中。全縣農機專業合作社發展到92家,入社成員1260人,流轉土地面積25708.67hm2(385630畝),資產總額達20753萬元,極大地促進了桃源縣的農業生產。
■歐巧玲
為使農機惠農政策落實到戶,保證農機購置補貼資金安全使用,8月上旬江永縣作風辦、農機局、財政局聯合督查組工作人員不顧高溫酷暑天氣,采取明查暗訪方式,進村入戶,深入全縣9個鄉鎮的購機農戶家中、田埂上和機棚里,核查上半年農機購置補貼機具情況。督查人員嚴格按照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實施方案規定的“三見一查”,見人、見機、見票、查參數,逐臺核實購機發票、機具名稱、規格型號、購買日期等各項指標是否與上報的申請表一致,認真填寫相關補貼機具核查表格,購機農戶與督查組工作人員對核查結果現場簽字相互確認,并現場進行人機合影留存備查。此次共核查核實各類農機具135臺(套),受益農戶108戶。第一批購機補貼資金75.8萬元正在進行結算打款到戶。縣農機局通過加大對農機購置補貼資金使用、撥付和發放的監管,堅決杜絕農機補貼領域‘雁過拔毛’式腐敗問題的發生,確保補貼資金及時、準確地發放到農戶手中。
■陳健
7月31日,衡陽市財政局前往市農機局調研農業公共服務項目在農機部門實施情況。該項目已經連續實施多年,主要是對當年農機部門開展的農機重點工作給予項目資金支持。市財政局調研組對農機局實施這一項目所取得成績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項目實施到位,管理規范,資金使用有效益,財政農機兩部門協調配合積極緊密。調研組對下階段的農業公共服務項目的申報、實施、管理等提出了財政統籌、部門配合、積極實施、達成效果等意見。近幾年來,衡陽市農機局連續實施“農機合作社建設”、“油菜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的推廣”等農業公共服務項目。項目的成功實施,促進了全市農機合作社的蓬勃發展,目前全市已發展農機合作社620家,155家成功創建為省級農機示范合作社,60家創建為市農機示范合作社;促進了油菜等經濟作物機械化生產水平的提升,主要農作物綜合機械化水平達58.1%,油菜機械直播、植保、機防、機收、烘干等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在全市得以推廣應用。
■聶曉玲
為推進電商進農村,鼓勵農村青年回鄉創業,探索電商精準扶貧新模式,宣傳具有本土特色的農副產品,8月18日,衡陽縣石市鎮第一家農村電商示范點在省級貧困村——石市鎮水口村扎根。開業儀式上,縣農機局、發改局、人社局、就業局、人民銀行、農商銀行、食藥監局、商糧局、電商辦、石市鎮政府、湖南世紀博思有限公司、阿里巴巴農村淘寶服務中心等單位領導和嘉賓到現場參加開業活動。大家一致認為,互聯網+產業+實體店的模式為水口村脫貧攻堅戰又打開了一個新的突破口,同時為貧困戶增收提供了一個切實可行的渠道。要以電商示范點為平臺,把本土特色農副產品打入各地市場,讓黃土變黃金,努力增加農民收入,帶動貧困戶早日脫貧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