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澤華
(重慶市合川區釣魚城街道辦事處,重慶401520)
農機補貼對農機發展的影響
陳澤華
(重慶市合川區釣魚城街道辦事處,重慶401520)
農機補貼政策是國際通用的支持農業發展的重要方針,從2004年開始,我國開始實行農機購置這一幫助農民減輕負擔的政策,這一政策的實行對農機的主要企業——生產企業、用戶以及流通領域等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農機補貼;農機發展;農村經濟
(1)隨著農業現代化的推進和發展,農業機械化的使用程度和范圍都在逐漸增加,這不僅提高了生產的效率,增強農業的生產能力,而且讓某些地區的農業發展水平迅速提升。在這個過程中,農機補貼政策的實施對農業起到了非常積極的影響。它的實行不僅促進了農業機械化、農機市場的發展,同時,也對農機市場上的主體:各種生產企業、購買的用戶和使用地點產生了積極影響,不僅為農機生產企業創造了機遇,同時也讓他們面臨著一系列的挑戰。
(2)農機補貼在讓農業發展起來的同時,也整治了整個農機市場的環境。同時,補貼政策的變化,使各企業之間的競爭變得更加激烈,也將那些不遵循市場規律的企業和不被農民所接受的農機產品“清場”出局。而存活下來的企業、產品經過市場打磨后,將會占據出局者剩余的市場份額。所以,是農機補貼政策在促使生產企業、經銷商取得進步。
(3)農機補貼政策實施極大地調動了廣大農民使用農業機械的積極性,并且加速了農機化新技術的推廣和應用,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勞動的生產率,降低了農民的勞動強度和生產成本,改善了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對于促進農業發展、提前農作物增產率以及農民收入的增加的經濟增加具有重要意義,也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產生了積極的作用。
(4)國家增加農機補貼使農民購買農用機械的欲望增強,讓農民的農業生產成本得以下降,讓農民對農機的需求急速增加。
(1)農機購置補貼是國家強農惠民政策的重要內容,是國家強農惠民的“三補貼”之一,對于改善農業裝備結構、提高農機化水平、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發展現代農業、繁榮農村經濟具有重要意義,是一項具有歷史意義的惠民工程。
(2)我國農業經濟發展倡導:“一靠國家政策、二靠科學技術、三靠社會資金投入,最終依靠科學技術來解決各種問題”的發展原則。但在現代社會的發展中,現代科學技術在我國基礎農業中的應用和推廣機制還沒有完全實施,基本的農業科技推廣力度還比較落后,農民對農業科技知識的掌握程度還不算高,甚至還有少數農民還沒有掌握農業科技知識。隨著國家惠農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極大地幫助了農民更好地發展農業生產,也提高農民對政策需求的關注。農機補貼惠農政策利于補充農業基礎不牢造成的影響,這也促進我國農業經濟加速發展。
(3)農機補貼指通過國家財政補貼促進當前農機發展的水平。這種補貼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國農機使用的水平,從實質上促進了農機的大范圍推廣,這也成為了影響農機化整體制度的關鍵因素。農機補貼政策不僅要求財政補貼農民,而且要求專業人員教授符合當地實際農業操作需要的技術,該政策主要圍繞農機推廣為中心展開,主要通過對實際農業操作需要的器械及技術進行調查、分析和制定。
(1)有效保障了糧食產率的增加。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極大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從而促進了糧食的產率大大增加,使農機事業范圍及農業機械化得到了快速發展,這既增加了糧食的種植面積又提高了糧食的產量品質,還極大縮減了農忙時農民的耕種時間,又確保了農民們獲得高品質的秧苗,為秋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極大增加了農民們的資金收入。
(2)增加農民的收入。購置補貼政策使農民們和機械商家之間取得了聯系,一起致富,讓農民有更多的時間從事第三產業,以此增加收入,使農村的落后得以改善。農機購置補貼在農村的大力發展和廣泛應用讓農民更加富裕以及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也日益完善。
(3)促進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性。農機購置補貼這一政策的施行,推動了農業由規模化向標準化、集約化、產業化經營方面的轉變,實現了從傳統落后的農業向現代化農業的跨時代轉變。農機化是中國農業現代化的重要策略之一,同時也促進了農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總的來說,農機購置補貼對農機發展有重要的影響。無論是從農機種類、數量,還是對減少農民的勞動量和提高農業生產水平都有積極影響。農機補貼是一項惠農的政策,對促進農業發展有著巨大貢獻。此項政策的實施對改善農業器械結構、提高農機化的專業水準、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發展現代農業、繁榮農村經濟具有重大意義。
[1]李紅.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經濟學分析[D].烏魯木齊:新疆農業大學,2008.
陳澤華(1964-),男,重慶人,主要研究方向:農機經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