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金波
(臨沭縣農業機械管理局,山東臨沭276700)
關于臨沭縣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發展的調研報告
鄭金波
(臨沭縣農業機械管理局,山東臨沭276700)
2015年農業部啟動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推進工作,臨沭縣認真落實上級部署,立足實際,積極探索,加快推進,2016年5月份,成為全國首批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為進一步提高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增強現代農業發展的內生動力,我們進行了專題調研。
全程機械化;發展模式;調研
(1)強化政策扶持,提升全程機械化發展動能。一是強化組織推動。縣、鎮兩級分別成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工作領導小組,明確任務目標和工作重點。二是強化協作配合。協調有關職能部門,搞好統籌規劃,形成政府主導、多方參與、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三是加強財政支持。縣財政設立全程機械化專項補助資金,對參與縣級“千畝方、萬畝片”示范區項目,且購買高端農機裝備的合作社,在享受國家財政補貼的同時,再按1:1比例給予縣級財政補助。
(2)依托傳統產業優勢,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全程機械化服務模式。利用高端農機裝備資源,推進機械化與信息化融合發展。目前,全縣共有高端裝備制造企業180多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52家,產品共有15類190多個品種,形成了土地深耕、播種施肥、大田管理、烘干儲藏等耕、種、管、收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條,為推進全程機械化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裝備支撐。
(3)創新經營模式,助推全程機械化服務高質高效。主要采取以下四種模式:土地流轉模式。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大土地流轉力度,擴大土地經營規模。委托管理模式。農機合作社與村居、農戶簽訂生產環節勞務合同,采取全程托管、環節托管等方式,提供耕整、播種、收獲等環節服務。聯耕聯種模式。在確保農戶土地承包經營權不變的基礎上,打破戶與戶、村與村的界限,由農機合作社統一作業耕種。土地入股模式。由農機合作社采取土地、農機入股等形式,帶動土地規模經營。
(4)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打造農業機械化主力軍。一是加快培育農機專業合作社。由縣財政設立貸款擔保基金,在資金方面全力支持農機合作社發展。省市級規范化示范合作社,在推廣等項目上優先予以考慮。二是加快培育全程機械化技能人才。
雖然臨沐縣率先成為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小麥、玉米、花生三大主要農作物生產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但整體發展水平和標準還有待提高。主要表現在:
(1)重作物種收環節,輕植保環節。目前,我縣三大主要農作物生產機械化主要表現在耕、種、收三個環節,農藥噴灑、水肥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植保工作在機械化方面尚未有效破題。
(2)耕地分散,經營規模小,經營成本高。目前,臨沭縣現有耕地約5.3333萬hm2,其中規模化經營耕地面積約0.7萬hm2,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家庭聯產承包經營與農業機械大規模生產之間的矛盾。但規模化經營面積僅占全縣耕地面積的13.1%,分散經營的農業生產模式不但限制了大中型農業機械的大規模使用。
(3)財政資金投入偏低,覆蓋面窄,“杠桿效應”發揮不明顯。各級財政對于農業生產機械化投入相對偏低且覆蓋面窄,大部分種植面積享受不到補貼的情況下,降低了農機合作社參與秸稈還田作業和更新新型秸稈還田設備的積極性。
(4)農機社會化服務基礎薄弱,機制陳舊,綜合服務能力差。目前全縣共有農機專業合作社56家、農機用戶5.8萬戶,擁有各類農機具10萬余臺套,但普遍存在基礎條件薄弱,服務機制陳舊的問題,總體服務能力偏低。
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為發展理念,圍繞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升發展質量效益這條主線,以調整優化裝備結構布局、主攻薄弱環節機械化、推廣先進適用技術為重點,著力落實完善政策、培育發展主體、建設人才隊伍、強化公共服務。
(1)注重統籌推進,因物制宜補齊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短板。針對小麥、玉米、花生三大主要農作物機械化發展不平衡問題,根據現實情況統籌推進,主攻薄弱環節機械化,提高全程機械化質量。推廣寬幅精量播種機和糧食干燥機,推進種肥同播、水肥一體化、植保無人機、自走式噴桿噴霧機等現代植保機械,花生兩段收獲機械的普及力度。
(2)加快推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擴大農業機械化生產發展空間。適度規模經營是加快農業機械化推廣的重要基礎條件,要按照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和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充分發揮村級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加快土地流轉進度。
(3)著力促進農業機械化與信息化、農藝深度融合,打造高標準的全程機械化模式。深入開展“互聯網+農機”行動,完善縣農機信息化指揮平臺,通過電腦、手機等實現與生產企業、農機合作社和機手的互聯互通,形成農機智能監控及農業信息管理解決方案。
(4)構建新型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提高農業機械化綜合服務水平。按照市場化、社會化和產業化的要求,加大以農機合作社為重點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開展農機合作社示范社創建活動,提高農機合作社規范化管理水平。
鄭金波(1972-),男,山東臨沭人,大學本科,助理工程師,主要研究方向:農業機械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