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俊敏,米哲,劉俊霞,王穎,樊青青,王立杰
(保定職業技術學院,河北保定071051)
京津冀協同發展下構建保定市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研究
賈俊敏,米哲,劉俊霞,王穎,樊青青,王立杰
(保定職業技術學院,河北保定071051)
文章主要對現代化農業產業體系構建的意義進行闡述,對現階段保定市農業產業發展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從而提出京津冀協同發展下構建保定市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相關策略和路徑,以期實現河北省保定市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完善,保障河北省保定市農業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京津冀;協同發展;保定市
隨著社會經濟的進步和發展,傳統農業已經無法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傳統農業改革已然迫在眉睫,對農業產業的改革不僅是對方式和技術上的轉變,還需要對現代化農業產業體系進行構建。對于河北省來說,當地農業發展程度較高,對農業產業體系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優勢力量,但對于京津冀協同發展下構建保定市現代化農業產業體系來說,則面臨一些問題,從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構建的意義上看,對河北省保定市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構建研究依舊具有相當的研究價值。
現代化農業產業體系的構建,在一定程度上能推動農業相關資源的集中,從而調動更多的農業技術力量,實現農業產業體系的完善,從機制上形成創新力,緊跟時代步伐,突出關鍵點,實現與生產力緊密結合的目的。現代化農業體系的形成,還涉及到農業科技相關方面,對農業科學技術項目的有效規劃,能最大限度使農業資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受惠于國家、各級政府,乃至社會、企業、農民,避免因操作不當而引起資源浪費。當前我國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存在一定的落后現象,主要表現在我國部分地區的農業生產力不穩定,農業產量逐年下降,有效灌溉率較低等。這是因為部分地區實行的依舊是傳統農業,而忽視了不斷進步的現代化發展。發展和構建現代化農業產業體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集約式的實現基礎設施建設的提高,加深農業生產操作有效性,充分挖掘農業產業的潛力,改變落后的農業產業局面。對于河北省保定市來說,農業的發展受到了市場、政策等外部因素的干擾,所以發展構建保定市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不僅能實現地區的特色性,與京津冀地區形成產業模式的互補,還能帶動一批企業的發展,形成有效的組織性和良性農業產業發展環境,優化集群層次水平,形成完善的農業產業鏈條,完善與農業產業相關聯的服務分支機構,實現創新發展目的。
(1)保定市農業產業發展的現狀?,F階段保定市農業發展勢頭較好,其格局分為糧食、蔬菜、果林、畜牧四類,也是保定市重點發展的四大產業,形成了保定市的特色農業產業,并不斷推進調整當地的農業產業結構,實現具有特色化、一體化、自產銷為主的發展現狀。據2017年4月保定市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保定市農業產業化經營率已達到67.8%,建成現代農業園區100萬畝,省級農業園區數量、規模均居全省第一,所以保定市具有一定的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基礎。而《河北省農業產業化“十三五”發展規劃》提出,到2020年,河北全省農業產業化經營率要達到70%,因此保定市還需繼續加強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建設。而對于農業產業發展的技術水平來說,保定市具有相對較強的優勢,因為保定市境內坐落多所科研院所,其中涉及到農業技術專業的學校有:河北農業大學、保定職業技術學院等;涉及到農業技術的研究所有:省植物保護所、省微生物所、市農科所等。相關部門與這些科研院所進行合作交流,可以保障現代農業產業進一步發展。
(2)保定市農業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①缺乏龍頭企業支持。保定市農業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集中體現在農業產業組織經營競爭能力較弱,主要是由于保定市缺乏一定的龍頭企業支持。相關統計結果發現,截至2010年保定市擁有國家級龍頭企業稱號的企業僅1家,雖然在之后也逐漸發展起來了一些企業,但截至2017年初,具有國家級龍頭企業稱號的企業也屈指可數,且企業的規模和數量均不高,這就使得保定市相關的農業產業科技質量與農業產業的品牌競爭力都相對較弱,同時農業加工企業與農戶規模均不大,具有較大程度的分散性,經營管理的水平依舊有待提高。②缺少其他相關政策支持。從政策支持方面看,保定市農業產業發展過程中,依舊缺少金融、稅收、保險、財政等方面的支持,這就無形中使得農業產業的生產力無法較大程度的得到提高。伴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核心競爭力就意味著產業中企業能否長足發展,而作為保定市農業產業來說,其核心競爭力除了人才的投入不足外,還表現為產業發展的創新程度不夠,這里的創新程度主要體現在科學技術投入的創新不足、從業人才的素質創新能力不足,還有相關科研項目推廣創新能力不足,這些不足都較大程度影響了農業產業的發展,限制了農業加工能力的提升,制約了農業產業科技含量的增多。③相關產業關聯性不高。從農業產業體系構建的宏觀層面上看,保定市農業產業在區域內,相關產業關聯性不高,對于上游和下游企業之間的相關聯系性存在一定斷層,所以就農業產業體系構建來說,其農業產品的生產配套產品的后續力不足。保定市區域內的縣城、鄉鎮存在較多產業結構重復的現象,導致了轄區內出現較強的原材料、勞動力、產品售價等方面的競爭,這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制約了保定市農業產業體系的構建和形成,是一種負面的能量。④傳統農業發展模式落后。在保定市農業產業發展的進程中,其傳統的發展模式已然過于落后,并不適合當前不斷進步的農業經濟。由于發展模式和增長率的轉變,新的經營主體登上了農業發展的舞臺,傳統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已經落后于時代的腳步,主要表現在相關地體制在實際運作中不順利,不能滿足實際的農業發展需求,相關市場主體的發育狀況較差,導致服務質量和效率不高,嚴重影響了農業產業的生產效益。
(1)構建農業產業特色化,發展企業龍頭力量。保定市轄區內各個地方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所以對保定市農業產業體系的構建上看,各個地區應該充分發揮本地的自然、經濟、技術等相關方面的特色,強化本地的優勢力量,對農業產業結構進行充分調整,取長補短,相互補足,形成具有保定市地方特色的農業產業,不僅有利于建設農業集群,發揮集群效益,還能促進和完善保定市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構建。保定市還可以從龍頭企業的發展對當地農業資源優勢進行重組,實現農業產業特色化的強化發展,形成規模性、優勢性的企業力量,實現保定市農業市場上空間的多層次,形成多元化的農業產業的生產基地。通過龍頭企業的力量強調農業技術開發的重要性,對農業產業生產基地進行全方位的建設,形成農業產品的質量檢測體系,利用專業性對農業產業的市場進行有效拓展,加強產業發展和農戶之間的聯系。龍頭企業需要對自身企業規模、管理等進行有效的提高,同時關注企業的良好品牌效應,實現企業信譽的提升,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深化農業產業的企業改革,積極發展農業產業社會化服務,提高效率,專注生產,加深農業產業發展中各主體機構之間的聯系性。
(2)改造農業設施升級化,實現動態監管服務。保定市各縣區、鄉鎮應該對當地農業設施進行基礎化建設,對已經具有基礎化建設的區域實現農業設施全面升級,能有效促進農業產業的相關生產,以市場的基礎建設推動生產的提高。利用京津冀地區相關產業的影響力,實現對農業設施的優化升級,在相關設施建設的過程中尤其要注重對農村相關基礎設施進行改造升級,從交通運輸的優化改善開始,提高農村的交通條件,保障農村農產品運輸順利。同時對轄區內的農產品交易市場進行有效改造,對農產品批發用地實施有效的管理,維護和保障農產品交易的順利進行。對農業產業的影響擴大化,還可以從農業產品推廣入手,研究相關區域內的特殊農產品,開展一系列的特色農產品展銷會,以此推動農產品銷售,有效實現營銷策略。對農業設施升級建設中,還需要考慮物流因素,所以在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構建中不能缺少大型物流倉儲配送中心的建設,由于農產品具有一定的鮮活期,所以這類物流倉儲配送中心必須對具有鮮活特性的農產品實現冷鏈物流配送。由于市場經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為了穩定市場需要農業產業體系的構建中,增加一定的動態監管能力。動態監管主要是對農業產業發展中的相關信息進行監督和管理的行為,對已經存在的農產品交易平臺進行有效地市場動態監督。從發生農產品交易的行為中進行抽樣分析,并且出具一段時間的檢測報告和預測報告,形成具有一定系統能力的監管機制和預警機制,不僅能實現對市場的調節和整頓,還能實現規避一般性風險的職能。
(3)加強政策優惠扶持性,促進農業科技創新。對于一個產業體系的構建來說,要完善發展就離不開政府的支持,保定市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構建就需要政府的有效引導和大力扶持,保定市可以借鑒京津冀相關產業發展的模式,以政府力量推動產業體系的構建完成。政府的引導和扶持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對財政和稅收方面的優惠和扶持,二是對金融和擔保方面的優惠和支持。另外,從信息收集與分析的角度,對保定市現有的相關政策進行宏觀層面的分析,能實現對農業產業相關風險有效的評估與預測?,F代農業產業體系的構建離不開農業科技的發展,對農業科技的發展創新是強化保定市農業產業穩定發展的有生力量。對農業科技創新的促進需要籌集大量的投入資金,所以需要對相關資金渠道進行有效開發。例如,建立農業項目科技研究基金,對不同的農業項目展開不同領域的研究。從農產品的種植品種、農作物灌溉技術和設備等方面實現農業科技的研究和開發,對核心技術進行優化和創新,建立農業科技創新產業園,營造出農業科技創新的研究氛圍,促進農業項目的大力開展,培養多元化農業技術型人才,增加特殊區域的知名度,促進農業產值的提高,加強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構建和完善。
京津冀協同發展下構建保定市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研究是對保定市農業產業體系構建的策略性思考,保定市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構建性探索是河北省部分市區的探索縮影。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作用下,重組農業產業結構,優化產業鏈條,形成有機的產業體系,不僅能促進保定市當地的農業產業的發展,還能形成一種產業發展模式,以此實現河北省農業產業的穩步和可持續化發展。
[1]朱明,郭紅宇,周新群.現代農業產業工程體系建設方案研究[J].農業工程學報,2010,26(1):1-5.
[2]胡勇,何心益,宋建鋒等.現代農業產業集群遠程協同創新平臺發展戰略及制度體系研究報告[J].決策咨詢,2014,(3):47-50+56.
[3]曹博,趙芝俊.基于產業結構升級的現代農業科技創新體系研究[J].農村經濟,2017,(1):99-104.
[4]曹慧,郭永田,劉景景等.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建設路徑研究[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2):31-36+131.
本文為2016年保定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研究項目課題,名稱:《京津冀協同發展下構建保定市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研究》,編號:2016196。
賈俊敏(1977-),女,河北清苑人,碩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工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