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利英
(湖南財經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培訓中心,湖南衡陽421002)
基于遷移理論的高職機電類專業實踐教學的影響及策略芻議
謝利英
(湖南財經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培訓中心,湖南衡陽421002)
學生的學習遷移是一種個人能力,并非是先天所具備的,需要在強大的知識積累下,多元實踐經驗操練中加以實現。所以,在高職機電類專業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學人員需要采用一定的教學策略以激發學生學習遷移能力的發揮。
遷移理論;實踐教學;影響;策略
(1)側向遷移與縱向遷移。側向遷移與縱向遷移的最大區別在于是否有新知識參與。側向遷移主要是指學習成員在既有的認知體系,知識結構之下,進行現有問題的解決與實踐操作;縱向遷移主要是指學習個體面對新知識經驗體系的沖擊,需要運用原有知識結構進行新概念情境中的應用。
(2)特殊遷移與一般遷移。特殊遷移與一般遷移主要體現在知識遷移的范圍之上,特殊遷移的知識范圍大,一般遷移的知識范圍較為狹小。研究認為學習為將來服務主要有兩種操作形式。一種主要是指通過習得性行為去從事現有的相似性強工作的適用性。另外一種是通過提前的學習經歷以實現日后工作效率大幅提升,這一學習行為被稱之為非特殊遷移。
(3)低路遷移與高路遷移。低路遷移主要是指學習人員在經過充分技能訓練與知識學習之后內化為個人的職業能力,在進行能力遷移過程中不需要進行太多的內省行為。高路遷移主要是指學習人員有意識的運用原有的知識經驗進行現實問題的解決。
學生在參與高職專業實訓過程中的影響因素主要包括學習素材的相似性問題以及學習過程和學習目標間的內在聯系等問題。相似性因素主要是指學習過程中共同部分所決定的,當共同部門的程度高,就會顯示出較大的相似性,進而容易導致學習遷移的產生。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共同部分主要指向學習材料,學習目標的建立以及學習過程等環節。學習材料的相似性主要分為兩大板塊,一類是指結構上的相似性,另一類主要是指表面特征的相似性,學習遷移理論在實踐教學中的運用,需要盡可能爭取學習素材結構上的相似性,降低學習材料表面上的相似性特征,以促進學生學習遷移能力的靈活運用,通過學習成員既有的知識積累,以提升在專業實訓過程中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且,在高職實踐教學過程中,需要盡可能高的追求學習目標與學習過程中的相似性,有利于學習者遷移能力的調動與發揮。
實訓過程中學生原有認知因素的影響。學生原有認知因素對學習遷移能力的影響是巨大的,甚至直接決定了遷移的可能性以及知識遷移的程度。其認知因素對遷移能力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3個方面:①學生原有的教育背景。學生已有的受教育程度,知識積累是產生知識遷移的前提條件,部分專家學者具有很強的知識遷移能力,其主要影響因素就在于擁有豐富的知識積累,具有多元化的教育背景,并且同時具備不同層次的經驗背景。②學生既有的認知能力概括水平。在常規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認知概括能力越強,其自身知識遷移的能力也就越靈活,并且學生的分析能力越強,對于自身來說產生知識遷移的能力也就越明顯。并且,學生在具體實踐操作情景之下將會有助于知識遷移能力的發揮。③學生自身所擁有的認知技能或實踐操作策略。在具體的社會實踐操作過程中,學生自身認知策略將會直接影響遷移的產生。因此,在日常學習情景教學過程中,學生需要積極運用已有的認知策略,實現個人學習能力,分析能力的遷移、變化,以解決現實中所面臨的實際問題。
(1)對教學人員教學的影響。注重教學內容的精講精練。對于高職學生來說,進行大量課下練習是提升專業技能的重要環節。學生的知識基礎越堅實,越有利于后期的知識遷移;與此同時,在進行大量知識練習的過程中,老師需要注重對學生智能方面的引導,加強對歸納、總結、抽象的概念等知識的學習,幫助學生在智能性的知識學習中舉一反三,靈活變通。其次,教學人員需要引導學生進行主動的自我調控與知識遷移。這一要點的實現需要學生個人自主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幫助不同知識種類的融匯貫通,這樣才能夠為日后知識遷移能力的發揮奠定基礎,熟練應用于各種不同職業情境。在高職實踐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學人員需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理論的靈活運用。多多聯系現實生活,培養學生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在高職學生日常學習過程中需要注重對相似性強的知識學習,仔細區分兩者之間的差別,在把握共同性的基礎上進行知識內在體系的梳理。
(2)遷移理論對學生學習的影響。首先,尋找學習素材之間的共有屬性。學習遷移理論所強調的重點就在于知識內部的共同性。所以,在實際學習過程中,需要學習人員敏銳地尋找出潛藏在不同知識體系之下的共同屬性。學習人員對知識鑒別能力的培養,需要在日常學習中進行知識的比較、分析,尋找其內在的相似性與差異性。通過對新舊知識體系的分析,尋找兩者之間的共同屬性,在已有知識聯系上尋找出新的突破口,并且逐步培養自己尋找新生事物間相似性的思維習慣。在實際學習過程中,雖然學習情境,知識內部聯系的相似性能夠加大學生遷移能力的發揮,但是,有時相似性的產生也會阻礙學生的學習。這一障礙性在概念性理論學習過程中表現明顯,特別當兩個概念之間的相似性遠遠超出自身差異性的情況下。因此,在學生學習兩個相同概念時,需要首先明確區分兩者之間存在的內在區別。
(1)教學人員需要合理編排實踐教學內容。科學合理的編排實踐課程的教學內容要求教學輔導人員在實踐教學知識的選擇與呈現上都需要非常慎重。在高職實踐教學內容的選擇上,需要重點強調和突出課程教學的關鍵環節,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學習以及典型案例的分析解釋。科學合理的安排實踐教學內容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學習遷移能力的發揮,這就需要教學人員對課程內容進行結構安排優化處理,教學內容重點,關鍵性知識突出強調,并且注重不同知識內容之間的邏輯安排,對等關系。在最大限度之內防止各個教學環節之間出現銜接不順暢、相處割離、破碎的情況發生。與此同時,為了促進知識遷移的良好運轉,需要盡量追求教學結構層面的相似性,與之對應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以及實踐操作情況保持最大的相似性。
(2)科學安排高職實踐教學的操作流程。實踐教學操作流程的科學安排是影響學習遷移的重要因素。教學人員需要從宏觀課程內容結構設計到具體教學操作進行細致的分析、處理,并且明確反映出學習遷移的內在因素。在宏觀課程體系的設計上,教學人員需要以基本的知識理念、操作技能以及觀念態度作為課程教學主線,并以此為教學線索,開展教學活動。在微觀的設計層面,教學人員需要著重強調學習目標與學習過程的相似性建設,或者有針對性地進行相似性的課程教學,為學習遷移的實現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在高職實踐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學人員需要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具體細化分解,在階段性學習目標與課程內容的設計中實現教學有效性的改善。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教學人員可以將高職學生的社會實踐教學目標分解為詳細的市場調研、創意訓練以及媒體研究等不同層次。最后,結合典型事實案例與其他課程內容的教學安排進行相似度高的課程實踐,為學生的知識遷移提供客觀環境。
(3)提升實踐學生的認知技能。學習遷移的教學理論,核心強調的是運用學習人員已有的知識結構、理論體系,進行新知識學習的能力遷移,因此,學習人員自身的認知技巧是進行遷移的重要基礎。所以,在高職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學人員需要有意識,有目的性的運用教學策略,將不同的認知技能傳授給學生,促進高職學生對已有理論知識,實踐技巧的熟悉掌握,實現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與此同時,教學人員也需要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能力熟練解決現實中的實際問題,在學以致用中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
[1]徐洪學,郭秀英.論學習遷移理論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應用[J].沈陽教育學院學報,2008,(3):21-23.
謝利英(1972-),女,湖南耒陽人,大學本科,副教授(高級實習指導教師),主要研究方向: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研究、教學、實驗及管理,實訓基地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