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曉天
(吉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吉林吉林132200)
加強高等職業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探討
常曉天
(吉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吉林吉林132200)
加強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職院校培養目標的具體要求,文章通過對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政治現狀進行了深入分析,然后分析了影響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成因,針對問題產生的原因,最后指出了如何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高職
國家對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給予了高度的重視,但實際上高校在執行中還是會暴露出一些不足和問題。而如今對大學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對于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來說是值得深思的。首先應認清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特點,然后通過科學合理的方法來加強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就目前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政治現狀來說,大多擁有復雜的思想觀念。這主要體現在:第一,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具有多樣性和功利性,由于高職院校生源的復雜性,其思想政治也就呈現出了多樣性。從相關調查資料中可以明顯看出,很多學生都具有明顯的功利性和多樣性,所以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難度更大;第二,價值取向的實惠性和就業觀念的穩定性,很多高職院校學生依據高職教育培養的目標已經將自己的價值取向確定出來了,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總是為了以后的就業,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就不敢興趣,總是認為用處不大,從某個角度可以看出學生價值取向的實惠性。基于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對于很對基本知識來說都沒有強調知識的系統性,所以高職院校學生的整體素質就偏低,由于不具有適應對個崗位要求的資本,所以就業觀念較為穩定,基于此種情況,高職教育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都要注重對學生職業道德的培養;第三,心理上的自卑性和突出的社會性,由于高職院校和普通高校的錄取分數線要差很多,很多進高職院校的學生就認為自己是落榜生,而且很多單位用人在學歷上的規定,都使得學生形成自卑的心里。很多學生會把一些不良的習慣帶到學校,加上一些企業聘請社會兼職老師教學,加快了學生的社會化,這對高職思想教育者來說無疑增加了難度。縱觀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特點,明顯呈現出了多樣性,而且某些思想觀念之間甚至是相互矛盾的。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基于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忽視了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第二,教師數量緊張且水平參差不齊,這主要表現在思想政治教育師資隊伍不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動性和積極性不高,而且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墨守陳規,缺乏創新舉措,主要體現在教育教學模式、內容以及方法不但和發展需要相適應,有些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缺乏創新,沒有科學的教學方法,教學沒有針對性,嚴重挫傷了學生學習積極性;第四,社會對高職教育認識和定位有偏差,在這種情況下,有些用人單位片面追求高學歷的用人觀念導致高職院校學生有了嚴峻的就業壓力,給學生接受思想教育的積極性帶來了嚴重影響。
(1)要充分認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首先,加強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合格接班人的戰略需要;其次,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現實需要。正是因為這樣,必須對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給予應有的重視,形成正確的認識,給予準確的定位。
(2)教師應發揮中堅力量。教師應充分發揮中堅力量,促進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質量的提高。教師應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通過多種方法加強對學生思想政治的培養,使其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
(3)多途徑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一,做到以人為本利用科學發展觀來指導教育,科學發展觀作為構建和諧社會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指導思想,這也作為當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指導;第二,做到以情育人實現學生道德情感教育的加強,在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由于忽視了對學生道德情感的培養,學生只是將老師的教學當做是一種理論來接受,而沒有將理論和生活實際相聯系,造成了理論和實際相脫離。道德情感教育就是讓學生在喜愛情感的氛圍當中,實現教育內容的深化和升華。在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應根據學生的特點做到因材施教,做到以理育情,對學生多關心和他們多交流,通過和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做到以情育情;第三,對信息化手段進行充分利用以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建立有關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素材庫,同時圖書館應提供一些有關思想政治方面的閱讀材料,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思想政治閱讀資源;第四,利用多種教學手段促使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多樣化,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以及知識本身的特點,利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以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必須給予應有的重視,這就需要在教學中結合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采用多種方法來加強對其思想政治教育,使其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為社會輸出更多的高素質、綜合型人才。
常曉天(1977-),女,吉林吉林人,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高等職業教育、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