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婷
(三亞學院,海南 三亞 572022)
大學生對時間管理傾向及其相關研究
王璐婷
(三亞學院,海南 三亞 572022)
時間與每個人息息相關,不同的個體對時間的認知、態度和行為不同。多年來國內外學者們開展了大量對時間管理傾向的實證研究和理論探索,在各個角度均取得了優異的成果。文章主要探討時間管理傾向的定義、結構、測量工具,從已有文獻的研究結果中總結時間管理傾向與學業成績、心理控制源、心理健康、自我價值感、主觀幸福感、生活滿意度、社會適應能力、父母教養方式的關系,并在此基礎上對未來發展作了展望。
時間管理傾向;相關研究;發展趨勢
國內學者黃希庭、張志杰在借鑒國外有關時間管理的心理學基礎上,從個體支配和利用時間的人格特質出發,提出時間管理傾向的概念。時間管理傾向是指個體在運用時間方式上所表現出來的心理和行為特征。
(1)時間管理傾向與學業成績。Maribeth和Gettinger(1985)的研究表明,學習時間的花費或分配不夠對學習成就有直接的負面結果。Macan等人(1990)的研究結果顯示,個體的時間管理行為與學業(工作)成績之間正相關。Weinstein等人的研究表明大學生在時間管理表的得分與學業成績相關。余民寧和陳景花的研究指出,時間管理對學業成就具有因果關系,它透過時間壓力、學習滿意及學業拖延等中介變項,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學生的學業成就。后來,張志杰等研究表明,時間監控觀對中學生的學業成績影響顯著。時間價值感和時間效能感通過時間監控觀來影響學業成績,時間價值感和時間效能感對大學生的學習滿意度具有顯著的預測作用,并且時間管理傾向對大學生的學習滿意度具有顯著的遞增效度。房安榮、阮昆良等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表明,學業成績高的學生與學業成績低的學生時間管理傾向可能存在較大差異。鄧凌的研究發現,中學優生的時間管理普遍優于差生,前者呈起伏發展,而后者的發展呈逐漸下降趨勢。還有一些研究從實驗角度探討,其中金軍偉編制了時間管理傾向訓練方案,但是時間管理傾向訓練對學業成績的改善效果不顯著。陳以潔的研究結果也表明了通過時間管理策略訓練提高個體利用和運籌時間的能力的是需要長期訓練才可能真正達到的。
(2)時間管理傾向與心理控制源。心理控制源是指人們對行為或事件結果的一般性看法,是人格特征的重要成分。張永紅(2003)的研究發現,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與心理控制源存在密切的關系,主要表現為心理控制源與時間管理傾向總分及時間效能感、時間監控觀存在顯著負相關。張鋒等人(2005)的研究結果表明心理控制源與時間管理傾向存在顯著相關,并且心理控制源存在以自我價值感為中介變量對時間管理傾向有顯著的間接效應。
(3)時間管理傾向與心理健康。秦啟文和張志杰(2002)的研究結果表明時間管理傾向和心理健康之間存在一定程度的相關。時間管理傾向及各維度主要與心理健康中的身體化、焦慮和抑郁三個因子有顯著的負相關。但研究結果并沒有顯示時間管理傾向對心理健康有直接的預測作用。在陳本友等人的研究中也證實了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與其焦慮存在著顯著的負相關,即越善于管理時間的大學生其焦慮程度越低。廖婷婷等(2005)研究表明,大一新生的時間管理傾向與自我焦慮呈顯著的負相關。王麗平(2007)研究表明企業員工時間管理傾向與心理健康各因子存在顯著的負相關。袁新苗(2008)等研究表明,中職生的時間管理傾向與抑郁、偏執等因子呈顯著的負相關。相信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競爭的日益激烈,作為中介變量之一,有效的時間管理將有助于個體平衡壓力與心理健康之間的關系。
(4)時間管理傾向與自我價值感。黃希庭等研究表明,國家青年排球隊運動員的時間管理傾向與大學生群體沒有顯著的差別,自我價值感水平顯著高于普通人群,時間管理傾向以監控觀為核心對一般自我價值感和自我價值感有預測作用。汪海螺等(2008)的研究表明,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各維度與自我價值感各個因子(總體、一般、特殊自我價值感)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且時間效能感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男生得分顯著低于女生。程科等及張峰等(2005)和陳本友等(2007)的研究表明,青少年學生的時間管理傾向與自我價值感均呈顯著正相關。
(5)時間管理傾向與主觀幸福感。主觀幸福感是指個體根據自定的標準對其生活質量的整體性評價。一般認為主觀幸福感由積極情感、消極情感和生活滿意度三個維度構成。張志杰等人對青少年主觀幸福感調查表明,時間效能感和時間價值感對積極情感都有較高的預測性,時間管理傾向各維度與積極情緒存在顯著正相關,而與消極情緒存在顯著負相關。通過時間管理活動可以提高青少年的積極體驗,降低消極情緒體驗。李儒林等人(2006)研究認為,時間管理傾向與總體主觀幸福感、生活滿意度和積極情感存在顯著的正相關,與消極情感存在顯著負相關。而且在時間價值觀、時間監控觀和時間效能感上也存在著同樣的趨勢。他們的研究結果表明時間效能感與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都具有較好的回歸效應,因此認為時間效能感是衡量主觀幸福感的最好預測指標。魏俊彪,王體明的研究表明,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與主觀幸福感有密切聯系,前者對后者有很強的預測和解釋作用。
(6)時間管理傾向與生活滿意度。生活滿意度是指某一社會中個人在積極到消極連續體上對其生活質量評價的重要參數。張志杰等研究表明時間管理傾向和生活質量之間存在顯著相關,時間管理效能對軀體功能、心理功能和社會功能具有顯著的預測作用。王凱旋的研究顯示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與總體生活滿意度在存在顯著正相關,并且,高時間管理傾度有最強的直接預測力,時間價值感和時間監控觀對總體生活滿意度起間接預測作用。后來他在考察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自我概念與生活滿意度關系狀況的研究中又發現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自我概念與生活滿意度各維度存在相關,時間監控觀、時間效能感、社會自我、自我認同直接預測生活滿意度。
(7)時間管理傾向與社會適應能力。秦啟文等人研究表明時間效能感對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的社會功能具有顯著的預測作用。劉建平,熊月娥的研究發現時間管理傾向高分組被試比低分組被試具有更好的社會適應能力,且逐步回歸分析發現,時間效能感對社會適應能力有很好的預見性。社會適應能力很差組和良好組的時間管理傾向差異極其顯著,表現在時間效能感和時間監控觀維度上,在時間價值感維度未顯示顯著差異。
(8)時間管理傾向與父母教養方式。王婷和袁婕運用時間管理傾向量表和父母教養方式問卷對197名大學生施測,半年后進行追蹤調查。結果表明權威型教養方式下大學生的時間價值感、時間監控觀與時間效能感得分均高于專制型和忽視型,而且專制型教養大學生的時間監控觀和忽視型教養大學生的時間效能感得分在半年里均顯著降。父母教養方式的接受———參與性和嚴厲——監督性對大學生時間管理的水平與穩定性有積極影響,前者的作用相對較大。接受——參與性對時間價值感、時間監控觀和時間效能感具有正向預測作用,嚴厲——監督性對時間監控觀和時間效能感有正向預測作用。趙海信的研究表明父母教養方式對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具有重要影響,父親偏愛對大學生的時間價值感、父親情感溫暖理解對大學生時間監控觀和時間效能感都具有很好的預測
College Students'Tendency of Time M anagement and Its Related Research
WANG Lu-ting
(Sanya College,Sanya,Hainan 572022,China)
Time is closely related to each person,and different individuals have different attitudes,attitudes and behaviors. Over the years,scholars athome and abroad have carried outa large number ofempirical research and theoreticalexploration of the tendency of timemanagement,and achieved excellent results in allangles.This papermainly discusses the definition,structure and measurement tools of timemanagement tendency,summarizes the timemanagement tendency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psychological controlsource,mentalhealth,self-worth,subjectivewell-being,life satisfaction,society Adaptability,parental rearingstyle,and on thisbasisdevelopsprospect for the futuredevelopment.
timemanagement tendency;related research;development trend
G444
A
2095-980X(2017)05-0221-01
2017-04-23
王璐婷(1990-),女,黑龍江哈爾濱人,大學本科,思想導師,主要研究方向:運動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