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紅麗
(涇縣農業機械管理局,安徽 涇縣 242500)
小型農業機械價格低,操作簡單易學,維護方便;適用性強,適合于各種地理條件,如山地、坡地、丘陵等;對田塊無要求,不規則田塊、爛泥田等皆可使用;使用成本低,一種機器換上相應刀具還可進行更多的作業,不受作物種類與農藝限制,可有效替代傳統作業。同時,小型農業機械具有效率高、成本低、效益好的優勢。在搶農時,抗災害方面,小型農業機械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型農業機械在生產中代替了人力,轉移了農村剩余勞動力,農機專業戶和農機大戶在社會化服務過程中致富,在當前農村“三變”工作中,農機化還催生出了“土地托管”模式,出外務工農民將土地委托給農機大戶進行管理,實現了雙方共贏。
(1)涇縣山區鄉鎮土地分散經營和農田配套設施滯后。由于山區人均耕地少、農戶田地分散、田塊面積小、高低落差較大等,農機推廣困難,農業機械的優勢得不到充分發揮。同時,山區經濟發展滯后,農業基礎設施如機耕路等配套設施建設跟不上,中小型農業機械無法進入農田作業,削弱了農民朋友購買農業機械的積極性,嚴重制約了農業機械的推廣。
(2)農機維修服務體系不健全,加重了農民購買和使用農業機械的顧慮。山區地理位置偏僻,交通條件差,農機維修點少,農業機械出了質量問題難以及時得到解決,從而降低了農民購買和使用農業機械的積極性,嚴重制約了農業機械在山區鄉鎮的推廣和發展。
(3)農村青年勞動力大量轉移,削弱了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后勁。如今大多數農村青壯年勞動力都外出打工,農村土地拋荒面積增加,農機使用潛在對象減少,使山區農業機械增速放緩,降低了農機普及率。
(4)山區農民經濟條件差,購買力不足。山區農民普遍不富裕,人均收入增長緩慢,加之邊遠山區各項基礎設施較差,使之購買力更低,導致農業機械難以在山區得到較快發展。
(1)政府要加大財政投入力度。要實現在落后山區發展小型農業機械,當地政府部門就要增加相關投資,并結合山區實際和農民需求制定短期和長期發展目標,集中優勢的資金和財力,選準主要矛盾和關健環節,逐個突破。比如對當前的農村道路實現擴建,加強機耕路的建設和農機具放置的場地建設,擴大農業機械設施的應用范圍,為小型農業機械的大力推廣提供方便,如此不僅可以使當地農業生產情況獲得明顯改善,而且還能增強機械作業時的安全性、可靠性,進而保障機械設備在生產中的作用能夠獲得有效發揮。
(2)縣、鎮、村三級聯動,加大宣傳力度。各級政府部門及農業機械管理部門,需要增強宣傳力度,將政府發布的各項政策迅速傳送到農民眼前,使他們及時掌掘購置農業機械的補貼目錄,提高農民的購置積極性。此外,要積極發揮出當地農機管理工作人員及農業技術指導人員的作用,始終堅持“引進、實驗、示范、推廣”的原則,通過試驗示范逐步確定適合本地特點的主推機型。通過組織召集農民召開現場演示會,充分展示農機具的性能和效益,逐步打開小型農業機械在農村的市場。另外,政府部門在當前的基礎上應該增加對山區農民的農業補貼強度,擴充補貼范疇,使農民能夠有更多選擇。
(3)構建小型耕作機械的保障體系。農民購置了小型農業機械之后,在運用過程中常常會遇到設備發生故障后很難修理的情況,這給農民的農業生產帶來了很大的困擾。為了解除農民的這一困擾,鄉鎮需要構建小型的農業機械服務站點,向農民推薦質量更好、性能更佳的小型農業機械,并為農民提供相關的維修服務,為當地農民及時解決小型農業機械的維修保養問題。
(4)大力培養基層農機技術人員。在當前的農機推廣中,基層農機技術人員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其專業理論水平以及技術能力對小型農業機械的推廣工作影響極大。因此,要大力培養基層農機技術人員,擴充其專業理論知識,學習農業機械技術,并掌握一定的溝難與交流能力,促使農民意識到小型農業機械在農業生產中的重要作用。
總的來講,涇縣山區在農業機械化生產上還較落后,只有結合涇縣當地山區的實際情況,大力推廣小型農業機械的使用,積極推進“農機上高山,農機下水田”,如此不僅可以提升農業生產效率,還可以降低農民的勞動強度,為他們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