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勉
(江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江西 南昌 330096)
現階段,人類已經步入到信息化的時代,網絡的高速發展,需要各類信息技術的支撐,IPv4協議在此趨勢下其局限性已經不斷凸顯,IPv4地址在逐漸被消耗,互聯網也越發依賴IPv6協議地址。隨著網絡資源的日漸增加,若想進一步改善網絡協議中的缺陷和不足,就應正視IPv6協議的應用優勢,IPv6和IPv4相對比,它的應用更為高效,整體性能也較佳,故此,應當逐步實現由IPv4到IPv6的有效過渡,使二者所涵蓋的網絡區域更具兼容性和協調性。
IPv6也被稱作下一代網絡協議,它的地址空間長度可以達到128位,由IPv4創新而來,下一代互聯網IPv6協議并非僅僅由IPv4協議創新以及改革而成,從企業的發展角度來說,規模化的企業網已經成為網絡運行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計算機網絡的構建可為企業管理、網絡管理等帶來推動性作用,每個中型企業的規模都在日漸拓展,與此同時,所涉及的業務數量以及人員數量也隨之增多,網絡應用逐步在各行各業中得到普及,整體的網絡用戶的數量越來越多,每個企業網所面臨的壓力也在日趨增加,故此,應基于企業網的設計需要、原則等,完成網絡拓撲圖的構思,這樣的設計方式,更能滿足群眾的用網需要,構建企業IPv6網絡拓撲圖的模型。
(1)雙棧技術。IPv6和IPv4雙協議棧技術中的主要技術手段,其中包含著一個IPv4棧和一個IPv6棧,雙棧技術是較為典型的過渡技術手段,雙棧技術二者之間具有較強的互通性,使用也相對更為便捷,但是任意一個IPv6技術的運行過程中,都存在IPv4地址缺失的問題,當前的IPv6網絡技術應用環節,要想使每個節點之間的分配都極其合理,將會極具難度。
(2)隧道技術。隧道技術是較為典型的封裝解封過程,更加是網絡協議實現有效過渡的重要階段,可將分為幾大要素,分別為6to4隧道、IPv6手動隧道配置以及自動隧道配置。隧道技術可為IPv6技術帶來諸多便捷,隧道技術的應用過程中體現出靈活性和便捷性,也是應用率最高的過渡機制之一,隧道技術的應用體現出一定的透明度,但是,兩個IPv6主機通信環節,卻難以對隧道的實際作用予以感知,還會伴隨著許多麻煩,其中最為顯著的當屬IPv6和IPv4兩者的連接過程較為繁雜,隧道技術難以實現IPv6和IPv4的通信這一目標。
(3)協議轉換技術。協議轉換技術所需要的IPv4地址相對較少,這時還會體現出超強的擴展性,可以允許主機IPv6和主機IPv4直接連接、通信。與此同時,協議轉換和轉換技術的地址轉換將會產生一定的延遲,最終可能會出現部分字段難以轉換或是信息丟失的問題,情況嚴重的將會導致數據信息粉碎。通常情況下,都會優先選用雙棧技術亦或是隧道技術,上述兩種技術手段無法使用時,才會選擇使用協議轉換技術,這樣方可確保技術應用的有效性。
結合企業網的設計需求和設計原則等,逐步實現網絡拓撲圖的設計工作,這一設計工作的開展,需要結合企業的實際運行方式,將此作為出發點,積極吸取企業IPv6企業網絡拓撲圖構建的經驗教訓,對每個企業的企業網絡進行分析,從設計角度進行分析可知,運用分層結構網絡的形式,這樣的選擇方式,是因為分層結構可保證每個層級之間的影響實現有效隔離,最終達到各個層級優化的效果,體現出良好的擴展性、靈活性和有效性。
IPv6網絡層的匯聚層、交換層,可體現聚合鏈路的效果,借此一定程度提高帶寬傳輸效率,還能增強網絡運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企業在應用網絡的過程中,可重點在辦公室與財務部門之間以交換機的位置增設交換,避免外界病毒侵襲,導致企業網絡受到攻擊,進而帶來極大的經濟損失。
基于企業對于網絡的應用需求,可以制定最為有效的連接方案,對三層網絡結構的實際功能和特點加以分析,運用三層網絡結構的作用,設計系統化的網絡拓撲圖,三層結構中涵蓋著接入層、核心層和匯聚層三大要素,此結構為企業內部網絡的主體,最終實現數據信息的有效傳輸。
綜上所述,筆者經過上述的探討和分析之后,主要介紹了IPv6技術在企業中的應用方式,結合企業網的實際需要,希望給企業網制定系統化的實驗拓撲,將IPv4過渡到IPv6技術,力求實現兩者技術手段的共存,這樣可為我國互聯網技術的應用以及發展帶來新的契機,并為之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激起IPv6技術的發展浪潮。
[1]俞莎.IPV6技術在數字化校園建設中安全防范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4,26(10):2221-2222,2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