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景蓉
(湖北三峽職業技術學院,湖北 宜昌 443000)
校企合作已經成為學校人才培養的重要模式,很多學校在開展專業教學的過程中都會采用校企合作模式。機械制造技術專業作為高校的基礎專業學科,在新課改倡導下積極開展校企合作。校企合作視域下機械制造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辦學主體、教育資源和培養目標與傳統教育有著巨大差距,能夠有效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然而,受傳統教育的影響,機械制造技術專業教學中存在著理論與實踐脫節、教育人員能力不足、考核評價不完善等問題需要解決。研究校企合作視域下的機械制造技術專業人才培養不僅能夠有效提升人才培養質量,而且對機械制造技術專業教育發展有著深刻意義。
(1)教學主體特征。校企合作視域下,機械制造技術專業不再以學校教師為唯一的教學主體,合作企業也是教學的重要主體。校企合作改變了傳統的封閉式學校教育模式,加強了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學校和企業、學校和家長之間的溝通。并且,在校企合作視域下,機械制造技術專業的課程設置和人才培養目標都是由學校和企業共同負責的,學校和企業可以開展廣泛地社會調查來了解社會和行業的人才需求,進而制定科學的人才培養目標,增強專業課程設置的合理性。另外,校企合作視域下,機械制造技術專業的課程開發、評價考核指標、教材選用等都是由學校和企業合作商定的,企業全程參與學校教育過程。
(2)培養目標特征。在校企合作視域下,機械制造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學校和企業在設置人才培養目標的過程中會對市場人才需求和行業人才需求進行分析,并對現有的行業人才類型進行調查和分析,明確行業就業崗位,并根據人才需求來設定課程類別,制定人才培養的能力目標和就業目標等,使學校人才培養與行業發展相符合。
(3)教育資源特征。在校企合作視域下,機械制造技術專業教學能夠實現學校與企業之間的資源優勢互補和資源共享。學校可以引進企業資源開展教學,而企業也可以運用學校資源來優化生產,進而實現企業與學校的資源共享和利用,促進企業和學校的共同發展。
(1)人才培養目標缺乏鮮明特點。部分機械制造技術專業教師和學生缺乏對現有專業設置、人才規格和培養目標定位的充分認識,對現有的人才培養定位存在質疑。這是因為在校企合作視域下,學校雖然與企業共同制定了人才培養目標,設置了相關專業課程。但是,校企合作的程度較淺,企業在人才培養目標制定和專業課程設置過程中的作用較小,導致人才培養目標市場化特點不明顯。并且,很多學校機械制造技術專業的校企合作形式化嚴重,學生頂崗實習成為過場,學生并沒有深入企業生產過程中,缺乏對行業發展的了解和職業發展規劃。
(2)理論與實踐脫節。機械制造技術專業教學不僅要開展理論教學,而且還需要開展實踐教學,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然而,現階段,在校企合作視域下,很多學校機械制造技術專業的理論與實踐教學脫節。這是因為,學校的理論教育并沒有根據工作崗位的知識需求和技能需求而開展,理論教學缺乏對崗位工作內容和崗位工作技能的介紹,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都是教材中比較陳舊的專業知識,難以運用在崗位實踐過程中。
(3)教育人員能力不足。在校企合作視域下,機械制造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開展需要學校教師和企業技師的共同努力。但是,現階段,學校機械制造技術專業教師和企業技術的教育能力不足,嚴重影響了機械制造技術專業人才培養。從學校教師方面來講,部分學校教師的學歷水平較低,缺乏對先進機械制造技術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和了解,專業化水平不高,嚴重影響機械制造技術專業教育質量。并且,大多數教師長期從事機械制造技術專業教育工作,缺乏對機械制造行業的了解和行業技能培訓,實踐操作能力不足,難以對學生的機械制造技術實踐進行高水平指導。從企業技師方面來講,雖然企業技師具有一定的崗位操作能力和技術經驗,但是企業技師缺乏專業的教育知識和教學技能,教育技能水平較低,機械制造技術專業學生實訓指導效果不明顯。
(1)能力本位原則。校企合作視域下的機械制造技術專業人才培養以培養實際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為主要目的。因此,機械制造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應堅持能力本位原則,引進先進的教學方法,強調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和提升,將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相結合,重點培養學生的崗位操作能力。
(2)就業導向原則。在校企合作視域下,學生就業已經成為機械制造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目的,因此,機械制造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應堅持就業導向原則,以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為核心開展教育工作。為此,機械制造技術專業教學應加強企業和學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互動,建立協作雙贏的人才培養模式,依托于企業培訓和企業實習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實現學生的就業對接。
(1)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為核心目標。校企合作視域下機械制造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應重視學生的就業和學生的職業發展,以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為核心。為此,機械制造技術專業應強調教學過程中國學生專業能力、社會能力、方法能力等能力的培養,開設專業學科課程、社會實踐活動、學生自主實踐活動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并且,在校企合作視域下,機械制造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應將學生的能力放在突出地位,強調企業實訓和企業實習,積極組織學生參加企業實訓和企業實習,讓學生深入接觸企業崗位工作,在工作中培養的專業能力、社會能力和方法能力。
(2)加強專業建設。專業建設是機械制造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前提,直接影響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因此,在校企合作視域下,機械制造技術專業應加強專業建設,對原有專業機構進行調整,實現專業與企業崗位的無縫銜接。為此,學校應積極成立專業建設組織機構,全面負責專業建設工作。并且,學校應積極引入企業優秀技師擔任專業建設組織機構工作崗位,共同參與學校專業建設決策、專業建設組織工作和專業建設實施工作。另外,學校應與企業合作構建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聘請相關專家和學者對學校專業建設工作進行指導,根據行業發展和市場需求來進行專業建設。
(3)優化課程開發。在校企合作視域下,機械制造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應以工作過程為導向,加快課程改革,積極開發符合企業工作崗位和工作過程的機械制造技術專業課程。為此,學校和企業應合作開發專業課程,將工作過程中的相關專業知識引入到專業課程內容系統之中,讓學生通過專業知識的學習能夠了解工作任務和工作任務的完成過程,進而培養學生的崗位工作能力,讓學生全面掌握崗位工作過程中各環節的相關知識和目的,將機械制造技術專業教學與企業崗位工作過程相結合。
(4)加強教育人員建設。教育人員在機械制造技術專業人才培養中起著關鍵作用,因此,機械制造技術專業在校企合作視域下應加強教育人員建設。為此,機械制造技術專業應積極強化教師建設,推行教師持證上崗,要求教師具備相關機械制造行業技術資格證書和教師資格證書,保證教師的教育能力和專業技術能力。并且,在校企合作視域下,企業應加強技師建設,加強對技師的教育知識和教育能力培訓,提高企業技師的教學能力,保證企業技師對學生的實習和實訓指導。
[1]齊紹瓊.高職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保障機制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3,(2).
[2]張楊.機電類專業中高職銜接的人才培養途徑探究——以花都工學結合示范園為依托[J].西部素質教育,2017,(14).
[3]易素君,趙景海.高職機械制造專業在企業中教學的實踐研究[J].機械管理開發,2013,(2).